解读移动互联网在群众文化中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2020-08-12 09:08郑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互联网应用

郑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之于群众文化的影响,具体论述了群众文化中互联网的应用及发展,以期能够对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文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77-01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已经不限于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为了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良好满足,我们需要大力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術,在群众文化开展工作中融入网络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推动国家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良好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之于群众文化的影响

(一)拓宽了群众文化生活,创新了群众文化服务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发广泛,接受文化教育的渠道也越发宽广。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相关文化活动信息。现如今,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并且用户呈现逐渐递增的发展态势,很多中老年人也逐渐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对互联网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并且具有极高兴趣,针对于“微信公众号,X抖音”等人们常用的手机应用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之下,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变得更为丰富。针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其平日生活不再只是参加合唱团或是跳广场舞等文化活动,他们慢慢开始应用网络参与线上文化活动,创新了人们日常参加活动的方式。另外,利用移动网络,人们可以在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覆盖的群体更为广泛,表现了较为明显优势。

(二)网络平台包含众多信息,加大群众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难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样如此。尽管网络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同时网络中也存在谣言以及一些影响社会风气的言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另外,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信息获取方便这一优势的同时,人们之于线下活动的关注度逐渐变低,很少参加线下活动,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较为不利。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群众之于文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突破过去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模式。对于文化工作人员而言,群众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此种背景下,应该对文化传播内容加以创新,将文化宣传深入群众,给予群众精神支持,如此方能保证群众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群众文化中互联网的应用及发展

(一)移动浏览及下载的大力应用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具有浏览信息和下载信息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新闻以及下载软件的操作。当前,无线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国内多家文化馆进行了全面覆盖,文化馆也对此方面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力争给人们提供更为人性化以及同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服务,强调文化馆参观展览和公共服务中同群众之间的互动。然而人们利用相关的移动设备仅仅浏览网页中的一些内容,针对设备操作系统而开发的软件及网站依然较少,智能终端的优势没有得以真正发挥,限制了网络中文化馆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就当前情况而言,关于文化馆移动智能终端方面的服务,网络艺术培训类相对较为完善,人们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线上报名,选取自身想要参加的培训活动,并能够进行互动,给出相关建议;针对文化演出的相关组织活动,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预约。

另外,关于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服务的优势,国内很多文化馆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比如国家数字文化网通过互联网发布相关消息以及文化知识,给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方便,深化了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推进,无论是馆内参观群体,抑或是馆外群众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文化馆相关消息,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文化馆的发展动向,同时群众可以利用微博等平台分享和发布信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推动了群众文化的良好发展。

(二)文化馆APP的发展

目前,国外文化馆智能应用方面得到大力发展。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相关应用可以对发掘现场进行模拟;英国伦敦博物馆利用手机应用拍摄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并发布到平台中,良好地展现了与文物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新加坡文化馆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可以模拟兵马俑的虚拟场景。这些成功应用案例充分说明了移动网络手机应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过去单方向的传输信息以及文化传递,到现今的人们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获取身临其境的体验,加强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性。在国内,关于文化馆一些手机软件的开发尚处于发展时期,为了使其能够更加良好的为群众提供服务,需要做出相应创新。国家博物馆是国内最早使用手机APP为群众参观提供服务的,其在软件的开发、运行及服务等诸多层面均走在前列,其中具体包含展厅导览、交流互动等。随后国家图书馆、国家地理杂质等也陆续开发相关APP,提供用户下载资料的服务,群众可以利用相应收集软件针对文化馆资料进行查看,并对艺术展览、培训活动进行体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但有力保障了文化馆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增强了和群众之前的互动,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大力发展。

(三)群众文化中新媒体的应用

文化馆可以利用互联网,特别是当前较为流行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创建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在这些平台上进行信息的宣传工作,发布文化活动、文化培训等文化馆有关内容,且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更新,供群众观赏及学习,也可以借助于平台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号召群众积极参与,群众可以通过平台和馆内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增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例如,由国内网络运营团队和摄影策展团队共同研发的瀚图影像服务平台,其中包含摄影相关培训以及比赛等内容,给喜欢摄影的人员及专业摄影工作人员提供了策展展览、艺术微喷等众多服务。在2013年,该网络平台举办了第一届国内微信摄影大赛,其活动主题是分享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画面,实现全民互动,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让群众充分利用手机摄影这一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片段,参与人员利用这一平台,便能够上传自身作品,发布有关信息,同时摄影比赛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比赛,分享自身拍摄的影像。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正是应用了微信平台等现代化网络技术,使群众和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文化馆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文化活动相关信息,方便了群众信息的获取,人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自身时间。基于此,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应该充分借助网络技术优势,做好文化馆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移动网络技术时,需要维持文化的稳定,尽量保证网络应用的规范性,使文化能够更为高效的传播,促进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炎.管窥“互联网十勺时代下的当代群众文化[J].智库时代,2019(46).

[2]秦小云.论“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大众文艺,2019(17).

[3]蔡玮炜.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14).

[4]刘仁.谈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9(10).

[5]田宝荣.让互联网+群众文化成为群众文化新的发展方式[J].大众文艺,2019(03).

[6]刘兆君.伞“互联网+”提升群众文化内容供给[J].科协论坛,2018(05).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互联网应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