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

2020-08-12 09:08王晨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文化馆互联网+

王晨凯

摘要:数字文化馆是传统文化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其在服务模式上做出创新,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本文从现阶段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当前数字文化馆建设和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方向,旨在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78-02

一、前言

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水平和科学认识都有著较大的的提升,也因此使得他们对公共文化产生更多的需求。现代文化馆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服务工作上应做出适当的转变,积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

二、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设备资源共享能力

作丫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一直都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政府对文化领域的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得各地方文化馆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使各级文化馆的服务功能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现阶段大多数文化馆的数字化文化建设中的资源共享能力都比较欠缺,给资源数量、技术保障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随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文化影像资料都转变为数字化资源,比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同时这些数字化资源会在时间的作用下越积越多,久而久之,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就会面临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根据国家的要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海量信息存储和网络功能的设备,为数据存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文化馆三千多家,其中包含及其庞大的信息资源。就基层文化馆而言,受到设备和技术的局限,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很难实现。

(三)缺乏资源集成的服务平台

目前,各省、市、县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数字文化馆,为不同的的文化馆配备了相应的数字服务网站,在数字文化资源支撑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实时使用与分享。但由于各级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前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各数字文化馆建成后不具备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的能力,缺乏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促进各级文化馆数字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进而造成资源浪费问题。

(四)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馆可以辅助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入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群众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需求还会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提高。文化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对馆内资源进行更新,就不能满足现代群众对文化服务的切实需求。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新思考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线路畅通及获取方便,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基本宗旨。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数字文化馆建设与“互联网+文化”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可从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文化馆建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文化馆工作人员大多是被动的等待人们来馆内提出自己的需求,工作人员再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缺乏服务意识,久而久之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所以,文化馆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的应用,让人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良好服务体验,使文化馆成为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

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成为当前文化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可基于实际构建纵总管、分管的模式,促进各级文化馆信息的共建共享,再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展开分析,具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由此能够有效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在这种统一整合规划的模式下,更有助于资源上的共享,提供更加充分的资源服务,促进了群众对自身需求资源的获取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数字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

要想避免独立运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文化馆可以通过“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提高数字文化馆与其它文化项目共建共享的能力。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字文化馆要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提高数字版权意识,强化数字版权保护手段,实现数字文化馆开放式的服务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化数字文化馆服务的优质化。

(四)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终端已经在社会广泛普及,比如手机、电脑、iPad等等,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受众群众。结合互联网页、微信、微博、移动APP等方式,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总体格局,与移动终端设备建立良好的线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将文化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传播,促进文化馆的服务便捷性。

(五)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

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各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因此,数字文化馆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促进文化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提升,强大的人才支撑是促进其建设、维护和管理的有力保障,也能够确保文化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众。

四、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现阶段,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服务能力,还要重视服务的内容。数字文化馆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情况更好地掌握用户的需求,比如访问频率、用户偏好、搜索关键词等。

可见,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馆交互的主体,可以推动文化馆质量与效率升级,所以,文化馆要定期采取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各类用户的需求、文化类型需求进行了解,对各种传播方式、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实现更好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目的。

(二)以技术为导向

在数字文化馆中,信息资源传播是相互的。每个馆的数据都是一个单元并具有各自独特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技术能够整合分散在各馆的数字资源,在总馆资源池实现汇总,再调配至各分馆,这种从“端菜”到“点单”服务,打破了传统文化管受地域限制产生的资源流通问题,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与各类文化资源的共享性。

数字化文化馆在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下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搭载各种移动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软件实现各类信息的发布,使文化服务更具个性化实现了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文化产品的创作、交流。

(三)以资源为基础

资源是所有服务的基础。结合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建立国家层面上的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内建立资源管理、服务推送、文化服务等模块,针对普通群众、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政府机构等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个性化文化服务。再对用户的文化需求、服务的成效等进行数据,可以更好的为群众、文化企业等提供精准全面的资源服务。

五、结语

文化馆可以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在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在对其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发展也因此有了新的方向。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互联网+文化馆服务项目和内容进行优化,可实现对服务空间的进一步的扩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文化需要,使文化馆在新时代的效能得到全面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安徽省数字文化馆建设构想[J].大众文艺,2016(16).

[2]王文戈.依靠文化大数据,不断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J].人文天下,2017(20).

[3]仇菲.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人文天下,2015(06).

[4]罗东.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9).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文化馆互联网+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