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外伤患者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8-13 06:21于艳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脑外伤引流术出血量

于艳楼

(任丘法医医院,河北 任丘)

0 引言

已有相关报告指出,将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方式应用于老年脑外伤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明显[1],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但此方面报告仍然不多。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64例老年脑外伤患者进行观察评价,评估老年脑外伤患者通过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治疗的作用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4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18例,年龄60~83岁,平均(72.48±6.2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范围61~84岁,平均(72.63±6.42)岁。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常规资料通过统计学研究,结果得出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所有脑外伤患者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研究中,且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采取急诊开颅手术方式)。研究组(32例,采取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方式),具体措施如下:待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持续治疗3 d,第4天行头颅CT检查确定穿刺点,同时标记好血肿位置,确定穿刺点后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同时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和铺巾处理。使用规格为20 mm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使用电钻钻孔,钻孔后将血肿完全抽出。结束脑外引流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区域,仔细观察冲洗液的颜色,直到冲洗液颜色变淡方可停止。

1.3 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和认知功能评分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详情如表 1。

表1 脑外伤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对比( )

表1 脑外伤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对比( )

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手术时间(h) 置管时间(d)研究组 32 126.45±11.42 1.38±1.16 2.32±0.62对照组 32 223.32±18.53 3.25±1.18 4.57±1.15 t 25.175 6.393 9.742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评分为(27.85±3.33)分,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评分为(23.36±3.29)分,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外伤在我国临床外科中属于较为多发的疾病,引发脑外伤的原因主要是外力直接作用于患者头部,造成脑外出现损伤。脑外伤患者多伴有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等并发症状,对患者尽早确诊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2]。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脑外伤患者通常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等状况[3],需根据针对患者的不同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目的。采用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作为个性化的脑外伤疾病治疗措施,其主要通过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行头颅CT检查,确定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后进行钻孔外引流术。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的实施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提高安全性[4]。

此次研究对64例脑外伤患者进行观察评价,对照组(32例)采取急诊开颅手术方式,研究组(32例)采取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方式。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结果表示,延迟行钻孔外引流术在此研究中比急诊开颅手术方式的作用更佳,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值得临床更多的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脑外伤引流术出血量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