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0-08-13 06:21吕超波李志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气开腹

吕超波,李志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新疆 焉耆)

0 引言

小儿疝气是儿童类的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发病率在3%~7%,属男性患儿偏多,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小于1岁的患儿最好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1岁以上的患儿腹股沟疝无法自愈,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但年龄并不是绝对因素,也要结合患儿的自身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比如患儿不满1周岁,但腹股沟疝很容易或是反复出现嵌顿,保守治疗的危险增大,也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超过1周岁但体质虚弱,同时疝不大的情况下也可在年龄稍大时再进行手术以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1-2]。小儿疝气可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它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风险小,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等情况也明显减轻,对治疗小儿疝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采用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收治的56例小儿疝气患儿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在1~10岁,平均(3.05±0.28)岁;观察组男 20例,女8例,年龄在1~11岁,平均(3.69±0.41)岁。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可知,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手术基本流程为:患儿在手术床上呈平卧状式平躺,并将臀部撅起来,呈婴儿式睡觉姿势,再进行相关消毒及麻醉事宜,采用专业手术刀切开切口2.5~5 cm进行一系列手术工作,手术完后对伤口进行细致包扎,并进行消毒处理[3]。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患儿采取平卧状躺在手术床上,将患儿的臀部垫高,并进行全身麻醉,在鼻腔处插上插管,保持呼吸平稳;采用固定姿势将患儿的四肢固定,以免患儿手术中残留的意识控制身体不自主的乱动;采用75%酒精消毒手术区域,适当扩大消毒范围,避免造成感染;采用专业手术刀在患儿腹部切出0.5~1 cm的切口,将腹壁切开,插入套管针并进行固定;以1 L/min的速度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保持人工气腹内压强在8~12 mmHg;通过人工气腹将腹腔镜置入,找到疝环部位的准确位置,采用4-0慕丝线通过由内向外的方式高位缝合腹膜;再用针钩将缝合线引出腹腔,在腹腔外缝合疝环口,伤口呈荷包状;在腹腔镜下观察结扎情况,待情况一切正常后解除人工气腹,拔除套管,将器械规整,再用75%酒精将手术切口处进行全面消毒,在手术切口处敷上防水敷料,密封肚脐,增加压强以便于更好密封,并在手术后给予患儿抗生素,避免术后感染的风险[4-5]。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平均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精神状态评分,精神状态评分总分为100分。

治疗效果采用等级评测进行,分为A、B、C三个等级。A:患儿术后康复情况极好,手术切口恢复明显,下床时间活动时间少,术后也无任何反复病症;B:术后恢复不错,但病症时有反复;C:患儿的术后疗效并不理想,切口时有感染,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治疗总有效率=(A+B)/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对比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患者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平均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详见表1。

表1 临床相关指标( )

表1 临床相关指标( )

精神状态评分(分)观察组 28 0.52±0.04 1.52±0.21 16.24±1.38 97.04±2.27对照组 28 2.48±0.62 4.95±1.23 24.06±3.21 70.26±7.84 t 16.693 14.545 11.842 15.000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切口平均大小(cm)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2.2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中A级25例,B级2例,C级1例,治疗总有效率 =(25+2)/28×100%=96.42%;对照组患儿的A级14例,B级7例,C级7例,治疗总有效率=(14+7)/28×100%=75.00%。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χ2=18.730,P=0.000。

3 讨论

小儿疝气主要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引起的,主要表现是患儿在发作时会出现一边阴囊肿大,一边阴囊正常的情况,而且同时会有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但在平躺后肿胀会减轻或消失[6-7]。小儿疝气不开刀是很难治疗好的,最好是确定后及时手术,但在采取治疗方法时有年龄限制,未满1周岁的患儿不宜进行手术,除非是情况相当严重时。在手术后不要让患儿着凉,特别是腰部以下,尽量避免患儿大声哭闹,以免造成伤口裂开或感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缩短术后康复时间[8]。在本次研究中,将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疝气时,手术创伤小,手术切口平均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精神状态评分和治疗效果也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两种手术方式产生明显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比传统开腹手术的手术治疗风险小,术后切口恢复速度更快,能有效减少患儿在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也相对较小,术后患儿的精神状态恢复时间短,明显减少患儿的恢复时间,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医学上有绝对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气开腹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疝气患者能运动吗?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