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运用牙种植术同期行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8-13 06:21侯雅楠沈思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种植区骨量种植体

侯雅楠,沈思源

(新疆军区总医院 口腔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临床中,实施牙中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均存在牙种植区骨量不充足的迹象,导致该症状患者经过种植体植入以后其四周的骨组织呈现缺损或者是破损现象,引起患者后期骨整合效果以及种植体早期的稳定性效果较差[1-2]。近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促使膜引导的骨再生技术被临床逐渐推广并加以使用。据相关人员实验证明,此技术治疗牙种植修复患者疗效极为显著[3-4]。本次研究随机挑选3年内(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共40例(60颗缺牙)进行研究,探究通过实施同期引导骨再生技术+牙种植术的临床价值,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3年内(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共40例(60颗缺牙)进行研究,针对这40例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全部实施同期引导骨再生技术+牙种植术进行治疗,年龄23~66岁,平均(34.97±2.46)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以上收治的40例(60颗缺牙)当中,8例磨牙缺失,18例前磨牙缺失以及14例前牙缺失;16例2颗或是以上缺失,24例单牙缺失。

纳入标准:(1)经过相关研究人员详细讲解后,患者处于完全明了状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经过相关病理诊断以及临床诊断后,确诊患者属于牙列缺损者;(3)患者自愿接受牙种植相关的修复治疗;(4)患者存在无法保留根折牙、残冠残根或者是存在牙周病变。

排除标准:(1)对颌以及患牙之间存在较差的咬合关系者;(2)患者伴有严重肾、肝或者是心脏等疾病者;(3)患者出现患牙的部位存在根尖相关感染症状;(4)患有全身感染疾病者;(5)患者患有急性炎症活动期与之相关的牙周疾病。

1.2 方法

1.2.1 材料和器械选择

器械分别包括:10分度游标卡尺以及CBCT扫描仪。

材料分别包括:海澳口腔修复膜、Xive螺纹根状相关种植体以及Bio-Oss小牛骨粉等。

1.2.2 治疗方式

对患者进行牙植入修复治疗前,需要对患者实施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同时需要采用X线摄片对患者的颌骨曲面体层进行扫描,判定分析患者相邻牙周组织状况以及牙槽骨高度等。

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的麻醉处理以及消毒,将牙槽嵴顶做选择性切口,以此确保牙槽骨能够完全暴露在操作者视野当中,紧接着利用先锋钻引导,同时采用扩孔钻把其深度和直径进行进一步的扩张,一定要保证深度大小的标准性。随后,将种植体植入窝洞当中,确保初期稳定性处于最佳状态。

将Bio-Oss小牛骨粉采用生理盐水完全浸湿,随后小心的将其放置于种植体侧骨发生缺损的部位。判定患者牙骨缺损创面实际大小形状以及牙齿缺失情况等,剪取与之相对应的口腔修复膜,将其放置于需要种植的位置并实施引导骨再生。需要注意的是,剪取的口腔修复膜其大小必须在放置完成后覆盖边缘位置2.0~3.0 mm,让其软组织瓣能够充分的保持松弛状态,并利用4-0丝线实施间断缝合。实施Ⅰ期手术3~6个月以后再实施Ⅱ期手术治疗,安放愈合基台。Ⅱ期手术治疗后2周,将愈合基台小心取出,再于种植体之上将基台进行永久连接,备制烤瓷固定义齿,通过试戴以后完全适合再进行粘接剂固定。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实施CT二维测量、骨面直接测量,其中CT二维测量:扫描的相关数据通过三维重建以后对其植骨成骨厚度和体积进行测量;骨面直接测量:一周植骨厚度以及骨厚度采用1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将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率进行计算。查看种植体不良反应情况和稳定性状况等。分析40例(60颗缺牙)患者安全性以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40例患者经过牙种植修复手术治疗后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6个月的随访,40例患者60枚种植体稳定性全部表现较好,没有发生伤口开裂、松动、牙龈红肿、膜暴露感染或者是脱落等状况,其中切口全部是甲级愈合,总有效率为100%(60/60)。

2.2 针对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率采用不同测量方式进行比对

表1所示,采用CT二维测量和骨面直接测量后,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率之间进行对比,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针对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率采用不同测量方式进行比对( )

表1 针对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率采用不同测量方式进行比对( )

测量方式 n 骨缺损区成骨率(%)CT二维测量 60 88.49±1.54骨面直接测量 60 88.13±1.34 t 1.366 P 0.175

3 讨论

对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实施牙缺失相关的修复治疗时候,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牙槽嵴偏窄、偏低或者是其中一部分存在凹陷等原因,导致其侧方呈现穿孔的迹象,从而引起牙种植治疗失败[5-6]。膜引导的骨再生技术通过利用膜材料作为相关组织构建的保护屏障,随后将骨组织提供生长所必备的环境构建,诱导骨组织进行再生,从而促使牙种植修复手术得以成功。

本研究中针对出现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疾病患者,实施牙种植修复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并且给予同期膜引导的骨再生技术综合进行治疗,在患者的牙槽骨中植入人工种植体。通过采用Bio-Oss小牛骨粉将出现缺损的位置实施填充处理,随后再利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将其进行隔离并覆盖处理,当利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存在很长降解用的时间,能够起到很好的细胞隔离效果,避免发生免疫排斥的现象,针对植骨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7]。本研究显示出,通过6个月的随访,40例患者60枚种植体稳定性全部表现较好,没有发生伤口开裂、松动、牙龈红肿、膜暴露感染或者是脱落等状况,其中切口全部是甲级愈合,总有效率为100%(60/60)。采用CT二维测量和骨面直接测量后,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率之间进行对比,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宋立志[8]指出,30例患者经过为期6个月时间的随访后的50个种植体,其稳定性全部表现良好,并没有出现牙龈红肿症状、种植体脱落及松动症状、膜暴露部位感染症状以及伤口裂开症状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其切口甲级愈合总计率为100%。骨缺损区成骨合计率采取CBCT二维测定及骨面直接测定依次是(88.2±1.0)%、(88.5±1.4)%,以本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总之,针对临床出现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实施牙种植术+同期行膜引导骨再生技术综合治疗,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种植区骨量种植体
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种植区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研究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