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RAS抑制剂与胺碘酮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20-08-13 06:21汪国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阵发性胺碘酮房颤

汪国平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医院,湖北 十堰)

0 引言

房颤的直接表现便是心率的异常,发作后有比较高的残疾或死亡可能性[1]。房颤发作因素的研究结果指出高血压为其常见的高危因素[2-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胺碘酮加贝那普利共同使用下,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我院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单用胺碘酮,纳入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一组联合使用胺碘酮和RAS抑制剂,也纳入75例,设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之间差异比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每次口服0.2 g,tid,疗程1个月。观察组:联合使用胺碘酮和RAS抑制剂,RAS抑制剂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qd,剂量为10 mg,疗程1个月,在此期间坚持3次/d,1次0.2 g的胺碘酮治疗。用药后需严密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的变化,判断药物使用效果,如果疗程已经结束,但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改善效果较差的情况下,还需要继续运用氨氯地平、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后续治疗中需要科学用药,严禁血管紧张素受体类抑制剂、转移酶抑制剂被选用。

1.3 观察指标

(1)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血压、心电图进行监测,比较患者相关指标,对比两组住院时间。(2)判断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心率和血压完全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心率和血压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心率和血压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出现更严重的异常情况。(3)比较两组血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中针对患者心电图、血压的监测结果指出研究组心电图、血压比对照组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中的相关指标( , d)

表1 比较两组治疗中的相关指标( , d)

组别 例数 心电图恢复时间 血压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75 7.44±2.11 9.57±2.41 12.38±2.61研究组 75 5.22±1.54 6.12±1.45 9.86±2.15 t 7.360 10.623 6.454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变化情况( , 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变化情况( , 分)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5 163.53±5.46135.62±6.8594.87±4.35 88.89±4.65研究组 75 164.21±4.85118.64±5.4795.02±4.45 73.87±4.78 t 0.806 16.775 0.209 19.506 P 0.421 0.000 0.835 0.000组别 例数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在这些年一直有着多发的特点,每年都会增加一定的患者数量[6]。高血压的诱因范围涉及面广,其中所包含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导致房颤的直接因素[7]。另外,当房颤发生时,和高血压的共同作用下还会引发血栓栓塞等危险症状。所以,对于此类疾病,临床在采取措施的时候必须同时兼顾房颤和高血压这两种症状对症治疗[8]。目前已有众多的研究显示心率失常应用胺碘酮不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有一定的保障,胺碘酮可以抑制心肌传导钠离子和纤维,还可以减少窦房结的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调节心率的作用。但也有研究表示胺碘酮单独作用与房颤患者时不能维持长效,复发可能性较高。贝那普利,一种较新型的RAS抑制剂,应用后对患者心房压力有较好的降低作用,使细胞内电离子流发生改变,从而让重构心房电这一环节发生逆转或延缓,可是阵发性房颤发生频率得到减少[9-10]。

总之,胺碘酮和RAS抑制剂(贝那普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快速促进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恢复,改善相关指标,这种方式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疾病中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阵发性胺碘酮房颤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肺癌症状早知道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