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0-08-13 06:21杜娆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预见性心绞痛

杜娆昕

(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医院,黑龙江 大庆)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在冠状动脉中发生急性和持续性缺血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坏死。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是患有持续性和严重胸骨痛的患者,即使在休息和使用药物时,也无法完全缓解疼痛。本研究观察并研究了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并报告了以下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32±9.36)岁,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22±9.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给予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我们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充分了解了这项研究并批准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监视患者的病情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

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制定方案:专业的护理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积极探索和解决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可以安全地通过治疗阶段。

(2)基本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发病之前备好急救设备,应在插管,除颤器等基础上,令患者卧床保持充足的休息。将所有救援设备保持在待命状态,并准备常用的急救药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剂量。服用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服用硝酸盐时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并使收缩压保持在100 mmHg以上。护理心律失常时,护士需要密切注意心电图,以及时发现心率的变化;另外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多痰、血压低等临床症状。

(3)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情况会产生严重的恐惧、焦虑和绝望。病情稳定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保持良好态度并指导患者交谈,理解患者真实想法。应耐心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并使他们愿意配合治疗。

(4)并发症护理:增加巡视,连续24 h进行ECG监测,每30分钟记录生命体征,并在初始症状恶化时提高警觉性。护士需要掌握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熟悉疾病的特征并观察患者的指标,例如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迅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指导患者吃流食,并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以免患者心脏负担过重并增加心脏负担。

(6)活动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然后鼓励患者起床并缓慢行走,并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量。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主要并发症包括:心脏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用焦虑自评表(SAS)来测评,严重焦虑:5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情况越严重;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用抑郁自评表(SDS)测评,严重抑郁:5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3.3%明显优于对照组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 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 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30 47.36±2.25 49.48±2.04对照组 30 65.15±2.75 63.25±3.69 t 27.423 17.888 P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指由于长期急性缺血和冠状动脉缺氧导致的心悸和坏死[1-2]。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劳累、感冒、刺激、饮酒、吸烟、便秘等。发病前1~2 d,患者最初的心绞痛变得更为严重,发作时间增加,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病发,出现长期心绞痛。在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发病后24 h内,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心律不齐,甚至出现室性心律失常[3]。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该疾病,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根据相关的临床数据,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临床反应不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盐缓解,并会引起严重的疾病,例如:心律不齐、休克或心力衰竭。根据不完全数据的统计,在美国,每年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接近150万,而在中国,每年的心肌梗塞发生率逐年增加,最近几年,增长幅度高达每年50万例[4-5]。其症状多发生在清晨,尽管疼痛的性质和位置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高于心绞痛,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和接近死亡的严重状况,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6]。

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指结合护理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对疾病发病特征的经验,对可能的病情进行预见性治疗,然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急性发作的特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症状。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良好,能使患者迅速康复。

在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患者能够信任医护人员,并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使患者可以积极合作进行治疗;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和微循环症状。如果患者呕吐,应立即清洁口腔分泌物,以确保不阻塞患者的呼吸道。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则可能有出现心力衰竭,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与救援人员等配合;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下床走动,并帮助患者进行锻炼[7-8]。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从SAS、SDS评分来看,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预见性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