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体写作与阅读:体式题材的圆融互补与契合会通

2020-08-13 07:04黄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李密体式交际

古典诗歌教学首先需要“辨体分类”,如了解诗词之别(诗庄词媚),体式之别(古体、近体),类型之别(咏史怀古、边塞军旅、离别相思等)。在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中,尝试变(跨)体写作,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体特征,集中梳理“同质”或“异质”题材,赏析玩味语篇的秘妙之处并指向文本解构之后的写作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尝试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学生将古文改写成律诗或词,在不同文体之间自由切换,以创作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用二度创造的文本与原文进行比较鉴赏,领略体式与题材的圆融契合与会通奥妙之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性与体合 探幽寻胜

在阅读古诗文时,要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在探索群文时,发展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以韩偓《偶见》与李清照《点绛唇·蹴罢千秋》为例:

《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较读两首作品,体味诗词的体式之别、意象语言、人物形象的差异,并初步具有学术研究的素养与高位语感的表达。

李清照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创意来自韩偓的《偶见》“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写法却比前者高明了许多。“和笑走”显轻薄,“和羞走”则显娇羞;“映中门”显得太过旁若无人,“倚门回首”则将少女的满心期待与偷窥之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手搓梅子”表現不安,“却把青梅嗅”却描了出了少女聪明的伪装情景。

研究点:文体与作家相得益彰。男性的视角与女性的眼光,豪放与婉约,词体和作家似乎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命体验,让秉性自然选择一种恰当的体式释放自己的情感,此谓“性与体合”。李词精美的语言,柔美的形象,幽美的境界,深美的情感,婉美的表达,充分体现词体的“要眇宜修”之美。此为群文阅读的求异之处。

二、象与意合 建构统整

相同的主题,不同的问题,必有在文本元素上的相同组织,其焦点的意象是相同的,文本的意义也是关联的。以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略)为例:将其改写为词《风入松》(晏几道格):寝庐方丈院环墙。朝北疏阳。百年土屋泥尘淀,伴幽宁、雨蚀风伤。吾植桂兰茅竹,补修淋漏怡堂。祖人曾在此繁忙。演绎沧桑。断鸿声里春秋送,效才贤、卷帙齐窗。最忆逝妻于后,怅然破败凄凉。

研究点:文词在文辞语调,内容意境等方面的异同。各种文体的体式,会因文体的作用、性质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与面貌。寻常话语,家庭琐事,娓娓道来,深邃优美是原文文体——散文的长处。但二者在环境的营造,生活的情趣,叙事的主线,人生的轨迹上是相同的。故情感主旨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改写为五言排律《归去来兮》

田园荒欲废,宦海不堪司。怅惘空无策,归回久有之。埋名抛五斗,隐姓读三诗。*

错谬犹能止,迷途亦可辞。飘飘风鼓袂,束束发披丝。荡荡行舟远,怏怏去意迟。

晨光初晓色,故宅正良时。小径蒌蒿没,门庭稚子驰。开轩清气入,闭户至情滋。

读卷忘烦恼,弹琴去俗知。松风扶菊叶,绿蚁漫琼卮。此后逍遥乐,从今任我支。

如耕阡陌垄,或学澹斋痴。*拄杖山阿里,吟歌碧水池。纤云浮昊宇,倦鸟宿林枝。

意畅生遐想,情舒展逸思。官场都远拒,稼穑必亲施。富贵吾非愿,神仙我岂师。

东皋成瑨啸,北亩屈原祠。*乐矣归天命,灵魂不复笞。

注释*三诗:三家诗。指《齐诗》《鲁诗》《韩诗》。*澹斋:王羲之斋号。*北亩:汨罗屈子祠在陶渊明故乡东北面,古称。

改为词《永遇乐》(柳永格)

田园废损,宦海沉浮,心累情厌。五斗躬腰,焉能屈我,久欲家园返。衙门乏术,羞耻同污,忿把褥单收卷。翌晨风飘袂,舟楫荡波,仕途何眷。

庭蒿掩径,松翠荫菊,踱步庭中流眄。斟酒弹琴,读耕醉卧,吟诵清溪畔。灵魂超逸形骸,凝神舒啸,旷怀疏隽。种南山、乐享余生,忘年壑涧。

研究点:陶渊明出仕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他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极为黑暗,使得他的抱负无法实现。他已极度厌倦官场,加上天性耿直和酷爱自由,最终抱志归隐。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两者在选取的意象上颇有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也大抵契合,诗人的生活背景真实还原。但律诗的平衡对称、守法度的平衡之美,词的含蓄吞吐、风流蕴藉之美与陶文的天马行空、风流倜傥形成鲜明对照,相得益彰。此时陶渊明的情感无法安放在这样一种律诗或词的框架之中,对他来说,任意而为,起承转合,只用功力和学问一挥而就,最见才华。无需什么准备,喝杯酒,一下就挥洒出来。此为求同存异之处。

吃透文本是改写文本的不二法则。要达到对文章的理解透彻,烂熟于心,胸有成竹。这个理解透彻首先就是把握意象,联结统整。

三、因体而言 契合语境

一种情感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交际语体来安放,写作是一种交际的行为,原作所表达的意愿,原作所处的交际语境必须在改写中真实体现,不能左右原作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原作一脉相承。如《兰亭集序》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愿就是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文友集会,吟诗作词,伤今悼古。作者要把这些记载成册,流传子孙后嗣。

将其改为词《望海潮·兰亭集会》(柳永格)

兰亭修禊,才人咸至,深春癸丑其年。林茂竹修,山崇岭峻,湍流出自灵川。和朗淡云天。正风拂波漾,翩蝶啼鹃。曲水流觞,咏诗征酒兴空前。

斯时雅意无边。论春秋鼎盛,社稷桑田。功业未成,浮生若梦,由而怅惘缄言。情倏坠深渊。悲矣蜉蝣短,弹指之间。故把吟哦集册,供后嗣瞻观。

《七律·兰亭集》:癸丑山阴聚俊贤,兰亭修禊效从前。深春气暖花争发,曲水流轻盏竞传。罚酒吟诗兴逸志,悲今悼古叹尘缘。心歌集册留凡世,或可千秋裔胄研。

研究点:抛开与音乐的关系不谈,纯粹从文本的角度来观察,“序”“诗”“词”三体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在文、意、形三重视角下阅读,“序”构建诗情与哲理的二元张力,后文兴感无端,情感的抑扬变化,具有哲学思辨的意识。“诗”起承转合、写法自然达成,词上阙侧重写景,下阙议论抒情,自成章法。服从于交际目的的需要。

又如改写李密《陈情表》,此文表达了李密对祖母的感恩戴德和希望回乡照顾祖母的跪乳返哺之情。字里行间,催人泪下。读后,复现当时的交际语境,把这份情感化为己有,李密就是我,我就是李密,李密那多难慈爱的祖母就是自己的祖母。这样一来,情出于衷,和原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改写作品之中,如此,填词而作的《曲玉管·陈情》便呼之而出。

曲玉管 (柳永格)

圣主恩深,微身事琐,臣因尽孝违龙愿。襁褓椿庭西去,三代维艰。雪霜寒。舅篡娘贞,抛儿重嫁,彼时四岁凄凄唤。祖母稀龄,育养孙子形单。泪潸潸。

老小相依,运多舛,哀伤忧患,待虔长大成人,身衰已近残年。受熬煎。尚鸦知回哺,跪乳羊羔图报,奉亲归老,孝道无虞,必伺君前。

又如改写为《五言排律·陈情》

陛下圣心明,容臣禀俗情:微身家背运,襁褓父归茔。舅父违人志,阿娘改节贞。单亲无父子,四岁失慈婴。恰似霜加雪,还如烤复烹。家唯存老小,户仅剩凋甍。祖母冠稀岁,虔儿吐稚声。鳏孤悲影孑,困苦叹零丁。状窘人沾病,家穷运遇狞。内外无帮手,贫寒有畏惊。严霜摧萎草,骤雨打茅棚。李密年轮长,婆婆耄耋更。身虚顽疾抱,体弱老秋横。假若孙辞去,真犹媪不生。洪恩心永记,硕德我长萦。返哺鸦知理,衔环雀报兄。婆婆朝菌客,圣上旭阳程。必践人君道,当酬跪乳荫。床前陪祖母,灶后做和羹。尽孝天年后,听凭雨露征。陈言皆实事,乞圣宥威令。

研究点:哪种体式更适合当时的交际语境?兩文在表情达意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原文是蜀汉旧臣、名士李密在蜀汉破亡、被晋武帝强行征召之际所上的一篇奏表。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李密在写《陈情表》时对意图表达的格外谨慎与严密斟酌,也催生了“钻木取火式”这一独特的表意结构,以及含蓄吞吐的表现风格。学生理解了李密诚惶诚恐、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继而就能体会文章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言语表现的智慧和魅力和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的特殊性,使得选择“表”这种严肃的文体,尽管“词”与“排律”也写得言辞恳切,悲恻动人。

四、形神融合 超越会通

原作就像一个剧的脚本,改写的诗或词就像是根据脚本所拍成的影视剧。此影视剧必须是出于此脚本而高于此脚本。根据原作改写,内容不能变,只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高于原作,这是必然也是必须的。由“文”到“诗”或“词”,在形式上高于原作。且在用词的表达上更要做到高于原作。这主要表现在:1.要准确地浓缩原文内容,留干去枝。2.用词的讲究上要根据原作去选择更加精炼的词去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3.要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诗或词)。4.要选用和谐的声韵。

如《洞仙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苏轼格)

年濒腊末,却温和天气。欲约君山上游戏。但私闻、镇日攻读萦身,何忍扰,因此孤行负你。

饭餐僧寺后,踪溯山阴,清冽潆泓廓城易。灞水月生辉、隐约丘峦,舂钟缈、犬声嘹唳。倘若至、开春景尤妍,再共汝、斯时赏光同莅。

《七律》:近向天晴腊末和,闲来欲约赏山阿。闻君学海功名竞,逆汝孤身岭壑蹉。夜月寒山灯隐约,舂声漏鼓犬吟哦。明年草绿鱼鸥逐,定与同游尽兴歌。

研究点:将不入音律的散文改写成入音律的诗和词,以便于诵读歌唱,既是一种再创作,也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与作者的逐渐贴近。眼前生活情趣的消解与王维的心态形成深层次的契合。从精神实质上看,改作的精神风貌与王维的原作还是比较契合的。其思想情感、语言风格与王维有一定差距,且在再创作过程中,渗入了自己的情感色彩和创作风格。

对文学作品的改写,不像具体的物体,可称可量,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文本再创作的行为本身是有价值的。不仅体现文学表现形式方面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甚至初步培养研究的素养。对文章进行改写后再对文本进行比较,找事实的差异、情感观点的差异,或者是表达方法的差异,并追溯差异背后的原因,面对不同文本的是非、优劣作出自己的判断,就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论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群文阅读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2018122]

黄峰,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李密体式交际
情景交际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试论李密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