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日语教学思考

2020-08-13 07:21刘丹丹
高教探索 2020年7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词汇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外语教学更加注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交互融合,通过跨文化交际形成文化教学,以进一步推动语言教学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中日两国由于地缘、文化因素,目前和未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将会有更加持续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中国的日语教育也应当结合时代变化,对当前的语言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开展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日语教学新模式,以推动和加强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理解,形成跨文化教学。

一、在中日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文化理解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在日语教学中,首先要肯定的是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交流深远。日本从唐朝开始大量引进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借助汉字的偏旁、草体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导致汉语和日语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中日文化理解上的误解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遭遇一定障碍。尤其进入近代以来,日本大量学习和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知识体系,形成了大量的新汉字词汇,能更加便捷地表达全新的概念,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日语中的认知误差。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社会文化基础上的,并在词汇、语法中包含独特的文化历史知识。因此,理解文化差异,感受文化背景和民族内涵,对于掌握一门语言十分重要。

二、《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内容简介

《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作者王凌、王述坤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论述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日两国以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交互影响的有趣过程,其中包括现代词汇、成语、谚语、翻译、文化风俗、社会生活和审美习惯等方面。

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语言文字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了近现代日语和汉语的交流互动。第一篇主要围绕“写真”一词在中日之间的往返过程为叙述重点,分析了近现代中日语言文字上的交流传播、交互影响。在第二章中,作者重点分析了“量贩”“企画”在日本词汇中诞生的过程和具体含义,继而分析了日本语词汇登陆中国后发生的语言变义。第三章围绕网络用语分析中国现代汉语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形态、语义上的变革和创新,其中以“恐龙”“美眉”为典型代表。“恐龙”“美眉”的流行表明网络文化对中国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也反应了现代中国社会思维上的发展变动。在第四、五、六、七、八、九章,作者重点分析了日语、汉语在翻译中的特点,包括谚语成语的直译、意译,西方名词翻译方法为代表的中日文化对比,汉语成语中的日本语化现象,日语四字成语的形成源头和文化内涵等。在第十章,作者分析了中日两国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了解不够而造成的望文生义。

下篇为民俗文化篇。作者结合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和审美思维,具体论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第十二章作者具体分析了日本的“间文化”现象,第十三章和十四章主要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姓名形成和发展历程,第十五章分析了日本“鬼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百鬼夜行的传说反映了日本古代文化中对鬼魂、神灵和妖怪的崇拜信仰。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和二十章具体分析了中日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包括中日社交中的酒文化差异、饮食文化互动、茶文化发展、洗浴文化形成发展。

三、《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的意义

第一,对当前的日语教学有较大的启发作用。

本书聚焦现代日语、汉语的发展特点,以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展开横向论述,对当前的日语教学有较大的启发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应当对中日语言、文化发展做出理性客观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归纳出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对文化差异有充分了解,才能在尊重和顺应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推进日语学习。作者在本书中一定程度上复原了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历程,具体包括日语的结构、读音和语法同汉语某种程度的形似。同时,作者也肯定了近现代以来日语的独立发展过程,导致日语教学和汉语学习出现较大差异。文化上的差异也进一步增大了学习日语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要在语言技巧教学的基础上做到创新,加强对日本本土文化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日本当代社会文化风俗和审美习惯,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避免望文生义,推动日语教学更加深入,更加具有应用性。

第二,中日文化差异体现为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中日文化差异具体体现为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日语对汉语有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而从表达形式上则进一步丰富和细腻,保留较多的倒装句式。同时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日两国人民在社会交际和生活习惯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日本的社交餐桌礼仪”一章中提到日本人在就餐前往往会说一句“我开动了”,这是对日语原句的意译,因为在中国并不存在对应的习惯,因此将字面上的“吃”“喝”翻译为“开动”。另如,第二十章中,作者分析了日本的洗浴文化。日本人认为洗浴并非仅仅是洗干净身体,更重要的是将身体浸泡在水中,放松身心、涵养情趣,而几个人同时进入一个浴池,能拉进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洗澡的人要倒掉浴池里的水。只有对日本的洗浴文化和洗浴时的心理特征形成深入了解,学生在接触相关词汇、句法时才不会感到陌生、诧异和难以理解,也能避免口语交际、翻译中的理解误差。

第三, 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的日语教学模式。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日语教学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渗透和影响作用,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的日语教学模式。首先,从日语课堂教学而言,将语言教学环节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的挖掘分析,或者引入翻转课堂、MOOC教学模式,增加文化教學,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词汇、语法教学。其次,开展广泛而丰富的实践教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拓展和延伸,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互相补充的交互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开展跨文化交际,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日本文化,包括传统的鬼文化、节日文化、社会风俗等,同时对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日本文化形成清晰认知和理解,广泛深入地接触日本动漫、电影、歌曲等,了解日本现代文化发展对日语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演讲、口语比赛或者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发挥日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应用日语交际的兴趣,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日本文化,并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现象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跨文化意识。

第四,将文化特性渗透到日语学习中。

《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着重分析的是汉语和日语在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影响,并从文化层面上分析了日常生活、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中的中日文化差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具体案例掌握相关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更能深入梳理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教师可以借助本书中的大量案例,在课堂中开展文化教学,让学生不仅记住基础的词汇、语法,还将文化特性渗透到日语学习中,在听说读写中提升社会文化能力。如,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日语教学,学生可以梳理出日语学习中中日文化差异的四个具体表现层面:①语言表达差异。具体表现为中国文化中的表达方式更为自信、含蓄,崇尚直接的表达特点,而日语中的表达则更为委婉、暧昧,在用语和语态上十分注重交际对方的想法心理。②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日本特殊的文化背景导致人们在判断上一般不会直接表达观点态度,而是含蓄模糊地进行表达,致使附着在语言之外的行为方式更具有抽象性。③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受到特定的东亚文化影响,中日两国的逻辑思维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日本则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在思维上有明显的海洋文化倾向,词汇中出现较多的海洋文化特征。④审美习惯差异。日本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日本民族多愁善感、崇尚死亡和凋零的审美倾向,和中国多样化、包容性的审美特征有较大差异。

在阅读《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一书时,读者可以对丰富的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对中日文化差异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日语学习中,在语言学习中强化跨文化意识,提高对日语的实际应用以及文化理解能力。

[课题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认知视角下言语行为的语用习得研究”(L19CYY006)。]

(刘丹丹,辽宁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词汇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