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青年观引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创新研究

2020-08-13 06:56杨舒眉乔东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青年人理论课习近平

杨舒眉 乔东升

习近平青年观内涵丰富,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前提,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以掌握过硬本领勇于创新为保障。习近平青年观为当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创新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指明了方向,在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摸索,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青年观是关于青年群体的成长、培育和成才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作为理论遵循,以历代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当今时代特征和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为现实依据,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性、前瞻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由此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崇高理想和信念、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青年观引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和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一)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前提

国强国兴系于青年一代。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青年人的成长和成才对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明确提出在青年人的培育过程中,在德才兼备前提下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力、实现共同理想等至关重要。什么是科学的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理所应当也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最高理想和信念。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与鲜血,用奋勇前进坚贞不屈的品格谱写出的壯丽诗篇,启示青年们应秉持和继承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与时俱进,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形象地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钙”充足即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就易于被引导和启迪,人生道路就顺畅;反之,“缺钙”即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受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侵袭,易于误入歧途。因此要在青年人成才的关键时期,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同时,注重启发青年人认识个体梦想和国家梦想间是内在统一的,引导他们把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二)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课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场合,阐述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和精神旗帜,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国家和人民是实践中国梦的基础与主体,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把理想和目标变成现实。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赋予青年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青年一代理应自觉地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神圣使命,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伟大事业中,把国家的理想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人生才有更多出彩的机会,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人生也才会更有意义。

(三)以掌握过硬本领勇于创新为保障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的黄金时段,是积累整合储备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青年人的成长比喻成建造大楼,知识技能是地基,地基牢不牢关系到大楼固不固。要想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对青年人而言学习是唯一的捷径,练就过硬本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实践出真知。青年人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知识,将两个过程融会贯通,才算是真正掌握知识,也才能把握规律,而做到这一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青年人做到不急不躁、谦虚谨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现有知识,孜孜以求开拓创新。世界是大家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青年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青年,因此青年人必须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从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美好的理想,理想的愿景,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青年人要保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良好作风和优秀品质,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成为社会创新的主力军和先锋者。

二、习近平青年观对当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创新的启示

(一)以德树人始终是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人类社会对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评价,是一个民族、国家得以传承延续,一个社会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共识和精神底线,在提倡、弘扬和模范践行中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和遵循的行为规范。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主阵地,以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3.18讲话),再次强调坚持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以“六要”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简称为“六要”。“六要”要求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又彼此关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对新时代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1.“政治要强”指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及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些直接决定了课堂上学生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理论和宣讲。2.“情怀要深”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用浓厚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将个人价值实现过程融入国家实现中国梦的洪流。3.“思维要新”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勇于突破陈规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4.“视野要广”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学识渊博,横贯中西、纵论古今,运用跨学科多角度的思维模式,把课程讲透、讲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5.“自律要严”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亲其道,信其师”。六、“人格要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人做事要胸怀坦荡、堂堂正正,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治学上严谨求实,才能感召学生。

(三)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遵循。一、适应时代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需要打造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与以往有较大差异,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把理性的、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和概念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贴近现实的道理和观念,以提升课堂的实效性。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增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新媒体时代,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和获取信息的机会与施教者是同等的,但他们对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鉴别、理解和分析能力依然欠缺,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更多学生乐于参与的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获得感,教师也在互动中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准则。三、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必须做到心系学生、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建立便捷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和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困惑和需要。在育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關爱,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全员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

三、营建富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首先,丰富校园文化。积极建设积极向上展现正能量的校园文化。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历史和特点,凝练和总结符合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学生置身于充满浓厚文化气息,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念的氛围里。其次,需要整合校内外环境。高校是现代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带动和鼓励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与校园外部环境开展良性互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社会道德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高校不仅承担了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职责,还大大提升了外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19LSLKtwzz-042)辽宁科技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

(杨舒眉/乔东升: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青年人理论课习近平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