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邮政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8-13 07:02孔德婧刘晓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

孔德婧 刘晓平

[摘 要] 根据“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结合邮政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知识融合背景下研究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导入高校邮政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强化比较优势,开展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实现邮政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邮政行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 2017年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现代邮政业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 孔德婧(1987—),女,河北人,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数据挖掘等理论与教学;刘晓平(1965—),男,黑龙江人,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结构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077-03    [收稿日期] 2019-09-26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建设,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领域[1]。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制造强国建设势在必行。制造强国建设,以智能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重点任务,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加速变革,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网络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渗透趋势都渐趋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孕育出一批颠覆性技术,物联网、车联网等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产业变化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网络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2]。

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互联网大国,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用户以及移动网络用户的人数等都处于世界第一位。加快强国建设,需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高端消费、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3]。邮政行业涵盖现代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是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邮政行业的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

对此,本文根据“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结合邮政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索在知识融合背景下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导入高校邮政人才培养的策略及关键因素,期望充分利用管理领域、工程科技领域的产、学、研资源的有效组织,以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实现邮政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面向国家战略的邮政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随着制造强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的实施,邮政行业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各类技术高度集中应用的特点需要邮政行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网络性和服务即时性等生产特点需要邮政行业人才深入理解技术的经济特征,网络化的生产作业体系和价值构造体系需要立体化的教育模式[4]。鉴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集成性,邮政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定位为服务国家创新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院校,培养邮政行业人才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体系未能满足行业人才所需的知识架构和应用技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快件分拣处理技术等的不断发展,邮政行业的技术密集性特点日益明显,技术趋向专业化和高端化,邮政行业发展急需大批复合型创新人才。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在职业素养、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然而,目前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仍以高职院校的技能知识培育为主,在创新能力、基本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目标并不明確,效果不明显。此外,部分现有学科设计的知识体系与邮政行业有一定的关联,也存在差异,在应用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方面,存在缺陷。

(二)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低,教学条件对工程能力支撑不到位

作为科学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行业,人才培养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环节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目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比较少,系统性不强,学生实操训练的数量和深度不够,工程技术能力和管理技术能力训练不到位,难以满足现代邮政行业对高工程能力人才的需求。

(三)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协同实效偏低

现代邮政行业涉及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与应用人才,需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协同。现行的人才培养中,多主体的配合程度不足、协同深度不够、互利共赢效果有限。人才流向邮政行业的企业和设备制造商的比例有待观察。

三、邮政行业人才培养中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教育领域曾经发生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第二次则是赋予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仅依靠高校力量是不够的。裴斯泰洛齐说:“把学校与工厂结合起来,并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办学的时候,新的一代才能培养起来”[5]。协同方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建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多主体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6]。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探索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互融?互建?互赢”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