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2020-08-14 10:16韩文智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时效性道德与法治初中

韩文智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其重要性迫切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初中生正处于心智萌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也应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面对新形势,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方法,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效性;路径

一、道德与法治的含义

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做人做事的底线。道德具有约束人行为规范、引导人追求真善美、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它可以引导人在生活和事业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走上歧途,可以说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道德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需要后天的教导学习才能具备。如今对道德的教导一般是为了使人心中有家、有国、有社会,可以为营造和平友爱的社会秩序做出贡献。

法治就是法律高于一切,行事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治国方法和治国原则。我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具有至高无上性,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条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法治使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平,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任何违反法律的人都将受到制裁。每个公民都应明确法律的重要性,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建设。

二、人的道德与法治形成的理论说明

道德与法治在精神层面上称为思想观念,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后天通过学习养成。这种形成过程包含三个步骤,即知识掌握、信念确立和外化行动。要想形成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确立必须有相关知识作为支撑。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外在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影响,它们会使人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理解个人和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备了基本的理论概念和知识体系,人就可以树立对道德与法治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对道德与法治的坚定支持,它会使人认为他所相信的道德与法治是正确的,心怀强烈的责任感,并在信念的驱使下做出相关的行动和判断。人一旦形成了对道德与法治的坚定信念,那他在一定程度上就不需要政府和法律的监管,可以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外化行动是指人在坚定的道德与法治信念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内心责任的促使下做出对于社会公正有益的事情。当一个人不需要外界的督促,在自己的选择下就能做出对大众利益有益的事情,那他就达到了道德与法治的外化。

三、初中生形成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一)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包括教导学生掌握语数英等传统学科知识,还包括教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后更加强调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也应加强对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道德与法治观念是做人的重要前提,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也就是心智萌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受人误导,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很容易就走上歧途。因此,教师在这段时期内必须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帮助初中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是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

健全的人格是指正常、和谐发展的人格,当人格出现不平衡发展时很容易做出对他人和自己有害的事情,严重者甚至危害公共秩序。因此,当一个人的人格出现不平衡发展时,必须对其进行纠正和解决,使其走上正轨。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接触到不健康的人或物就容易造成人格扭曲,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课堂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使他们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树立坚定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免受精神危害,从而让他们能够培育出健全的人格。

(三)有利于形成道德与法律并重的社会

一个国家的思想意识会影响这个国家的整体走向,想要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加强培育每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将来会顶替父母成为各行各业的支柱,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国家未来的思想意识,初中生的决定会决定国家未来的走向。因此,应不断向初中生灌输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这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有利于形成道德与法律并重的社会环境,共同引领国家走向辉煌的未来。

四、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时效性的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育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想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出改变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却并不顾及学生是否能够将知识消化吸收。新课标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该抛弃旧有理念,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实践。通过课堂设问,使学生主动思考;通过经验分享,使学生自主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质疑,由此让学生自主调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渴望认识某种人或事物的内在倾向,它是推动学生认识和学习事物的内在动力,如果想要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纪,教师可以对这种好奇心进行引导,使其转化为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由排斥转变为主动。针对初中生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依据背景传作剧本,在课堂上以话剧的形式进行演绎。这种情景式教学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还能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办课外活动,增强学生体验度

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仅仅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具备切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并不能够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应多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道德与法治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不仅能在准备演讲素材的过程中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还能在观看演讲的过程中知道多种多样的道德与法治故事。其次,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行创办道德与法治文化廊,通过对学生与道德与法治有关的绘画、作文等作品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坚定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敬老院看望老人活动,让学生通过公益活动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四)实时检验学习成果,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练习题,让学生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导,还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测试是检验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在进行完一个阶段的教学后,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测验,通过考试教师可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依据错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查缺补漏,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除了笔试,教师还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例如,教师可以给定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演讲,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五)定期开展讲座,向学生普及专业知识

初中教师所学习的一般都是道德与法治的浅层知识,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的实际体会,能够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律师和警察等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办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教导。专家学者、律师和警察等专业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掌握丰富,而且具备大量经验,由他们向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例如,警察长期从事于打击犯罪行为的一线工作,不仅对法律知识有着深度的认知,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法律经验。他们通过工作案例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身上寄托着无数人的希望,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新课标改革对课程效果的要求,更是社會人民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课堂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平台,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不断积极向上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当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道德与法治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这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建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187.

[2]于翠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23-24.

[3]韦有多,刘若楠.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7):58-59,62.

猜你喜欢
时效性道德与法治初中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