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档案视角下的北京联合大学生存发展之道初探

2020-08-16 13:56文松
兰台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特殊教育

摘 要  北京联合大学因两度奉命扩招得以诞生和发展,建校之初即开始探索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承担多种社会服务,创办特殊高等教育,发挥地利优势,生存有道。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应用型高等教育 社会服务 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9.29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5-10

Abstrac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was born and developed due to two expans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establishment, the university star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It undertakes multiple social service, establishes special higher education, gives full play to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 and explores survival ways.

Keyword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service; special education

北京联合大学(暨北京地区大学分校)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两度奉命扩招,在为社会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得以立足。建校40余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应变、与时俱进,在名校林立、强手众多的北京高教界搞错位竞争、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走地方型、应用型道路;同时,广泛参与社会服务,扎牢了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学校的科学研究经世致用,助力当地和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伴随此过程,北京联合大学(简称“北京联大”、“联大”)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北京联大的生存发展之道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归纳。

一、不负使命、勇于担当,两次“奉命扩招”,奠定如今教育规模和体量

北京联合大学(前身是北京地区各大学分校)本身就是大学扩招——办大学分校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各部委)和北京市急需大批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停止高考11年而积压了大量的知识青年。1978年冬,在天津首创大学办分校之后,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5所高校的鼎力支持和行业企业的帮扶,迅速创办起36所大学分校(以下简称“分校”)。

1985年2月,在调整后的15所分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联合大学。联大的前身——分校的建立,呼应了十年动乱后广大青年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和普遍优良的教育质量[1]515,成功地解决了北京地区人才紧缺的状况,为国家和北京市准备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干部后备力量。

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前十年,全国各地接受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迅猛增加。1999年夏秋,北京联大奉上级指示,及时扩大招生规模;到2000年10月,联大当年招生达6千人;在1999—2009年的十年间,联大年招收北京生源曾占北京市属高校的1/2—1/5,与其他在京高校一起,承担了首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任。在为北京市分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缓解和推迟就业压力这个时代重任面前,北京联大再次成为一个伟大的担当者[2]76。

到2020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1.8万人,依然是北京地区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累计已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在不负使命、勇于担当,满足社会紧迫需求的过程中,北京联大(暨分校)得以建立、生存、发展起来。

二、顶层设计、高瞻远瞩,在建校初期就规划好发展方向,探索和發展应用型高等教育

早在组建之初,北京联大的创办者们对学校的办学走向就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规划。以谭元堃(联大首任校长)、李恩元(联大第二任校长)为代表的联大创办者们认定,不能再走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后学科之间互相分割、孤立发展的路子,而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探索多学科综合性、应用型办学道路。

1985年7月23日,谭元堃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北京联大是改革的产物,要主动适应北京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走新路子……各学院要大力加强同对口业务部门的联系,使人才培养同使用相适应……在专业设置上,要着重发展应用学科[3]126-127,并逐步创造条件,建设某些新技术学科和边缘、前沿学科。……在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上……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具有开创精神的应用人才……

1987年3月,时任联大副校长李恩元(联大第二任校长)撰文指出:北京联合大学的办学方向是面向北京,发展应用学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和老大学面向不同,任务不一,因而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只有研究和认识这些不同点,并在办学上体现这些不同点,才能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模仿和照搬不能解决问题。向老大学学习,应当是学习与独创结合,立足于探索多学科综合大学的办学规律,形成自己的特色[4]。

在如前述独立思考,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擘画之下,北京联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各学院的专业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着重发展应用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联大确定了“面向北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从北京建设的需要出发培养适用的人才,并据此开展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早期探索[5]35。1990年,学校按照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总要求,再一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从总体上实现了由基础研究型向应用型的转变[5]29-30。较早且较好地完成转变的,有生物学、地理学等专业。

早在1983年,北京大学分校生物系开始试办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食品科学和营养学”专业,将功能(保健)食品理论及产品开发作为学科发展主要方向。1985年,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成立后,生物系继续进行一系列应用性改革。1989年,该学科设置与建设获得北京市高教局优秀教育成果奖。金宗濂、文镜、唐粉芳等老师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完成总后勤部“八五”攻关课题——高能野战口粮研究。1990年,文理学院生物系建立有关保健食品的8个功能40余项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1992年,“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6]1317;1995年金宗濂等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保健食品功能评价专著《功能食品评价原理和方法》,成为官方编制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文件的参考资料[7]26。2001年,联大应用文理学院成立“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实验室”,当年就被北京市教委和市科委共同认定为市重点实验室。2010年5月,以“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实验室”为主体建立的“联大功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

20世纪80年代前期,北大分校地理系根据北京市当时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确定了培养以经济地理(专业)为基础的城镇区域规划与管理人才的办学方向,并深入进行专业改革和教学改革,同时注重开展科研工作,将“地理学”专业名称改为“城镇规划与管理专业”。1986年,地理系改成应用地理系——城市与区域科学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应用地理系。1986年,联大文理学院地理系首任系主任卢培元教授主持承担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昌平县城镇体系调查研究”,该项目研究成果1992年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60-61。现今,北京联合大学五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六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的“人文地理学”学科,都是源自当年进行应用性改革的北大分校(联大文理学院)地理系。多年来,前述专业和学科承担了北京市和全国许多地区的城镇规划设计等社会服务或科研课题。2019年,北京联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在应用文理学院),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开办了全国第二个档案本科专业;1981年,在国内首先创办科技档案专业。1985年北京联大成立后,档案专业几代教师脚踏实地,在专业建设上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功底扎实又切合用人单位需求,30多年来,历届毕业生广受欢迎。2019年12月25日,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名单的通知》(京教函〔2019〕680号),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发端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凭借北京宏富、深厚的旅游资源,谋求走特色化发展道路。1982年,培养出我国第一代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当时还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从那时至今,北京旅游业、饭店业的许多高级管理人才,大都由北二外分院——联大旅游培养出来。近十年来,北京联大旅游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期刊建设上屡创佳绩:旅游管理专业是全校五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之一,还于2017年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学院还设有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院士工作站。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设在旅游学院),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酒店管理专业(设在旅游学院),获批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学院附设的《旅游学刊》,是旅游学界的顶级学术刊物;2019年10月底,《旅游学刊》已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10]。2019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名单,北京联合大学(以旅游学院为核心)成为全国首批25个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之一[11]。

三、率先发展特殊高等教育,从此一枝独秀,成为特色和亮点

2000年1月,北京市教委批准原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划归北京联大,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从而为北京市及全国残疾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台,填补了北京市特殊高等教育的空白。同年9月,北京聯大特殊教育学院(以下简称“特教学院”)正式成立。20年来,联大特教人辛勤耕耘、薪火相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01年9月,特教学院与中国残联合作开办我国第一个为聋儿康复事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技术专业。2003年10月,特教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实施残疾人成人单考单招的院校,开辟了残疾人终身教育的新途径。同年11月,该院又成为国内第一所实施残疾人专升本单考单招的院校。

到2020年,特教学院设有信息无障碍辅助技术等3个硕士专业,特殊教育等6个本科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技术等4个高职专业。目前,北京联大特教学院是全国特殊教育高等院校中专业设置最为齐全、招收残疾大学生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学院还是中国残联设立的“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北京市教委设立的“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

特教学院的教师们,其中不少人还有很优秀的科研成果。现已退休的鲍平秋教授曾带领师生培育出4个月季花新品种(特娇、特俏、多娇、多俏),先后获得北京市林木良种证书,获得中国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并在国际月季协会(美国)完成新品种登录;其中2个获得美国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钟经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现已结题)。此项目涉及盲文研究的重大基础建设,不仅关乎弱势群体语言文字权益平等,还大大地助力盲文信息化软件研发,对盲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长远性的影响。

学院在2010年5月15日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艺术团,在社会上很有知名度。目前,学院是中国残联设立的“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残联的“残疾人青年演员培训基地”,还是北京市残疾人运动员的人才库和体育训练基地。2008年夏,联大特教学院有4名学生参加了北京残奥会比赛,获得2项冠军、1项亚军的成绩。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该院学生又取得1金1银的优异成绩。学院聋人大学生姜馨田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上担任圣火采集使者。

2009年,特教学院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5月和9月,特教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助残先进“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5]82-86;[2]78-79。

四、经世致用、紧扣时代脉搏,提供多种社会服务,从事应用型科学研究

北京联合大学起步晚,师资力量与名牌老校比,相对薄弱(分校的“走教”状态结束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才不断引进师资)。走老大学固有程式,与实力雄厚的老大学拼基础研究,是拼不过的——在任何时代,人才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而且北京特有的千年古都文化底蕴、首都(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的这些特质,都可以是联大与老牌名校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有利条件。

所以,认清自己的校情,了解自己与在京其他高校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了解所在地区的现实需求,来谋篇布局,提供精准到位、切中实际的社会服务和应用型科研成果,经世致用、学以致用,成为北京联合大学得以生存和发展之道。

北京联合大学所承担的社会服务,源远流长、种类多样、范围广泛(它们细微平凡到涉及家政服务培训、教社区居民学英语等日常生活,“高大上”到参与国家高科技研发项目等多个层面;既有人力密集型的热汗挥洒,也有科教密集型的专业服务)、琳琅满目,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结合学生志愿者活动,提供各种“劳动密集型”社会服务。早在1994年4月中国科技馆(老馆)建成后,联大自动化工程学院(前身清华大学分校)就在该馆创立了首都第一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6]1588、597。从2009年春节档期开始,联大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到北京各铁路客运站做春运志愿者。联大众多师生还作为骨干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残奥)会、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庆典、2014年APEC会议、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庆典、2019年北京世界園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

2.提供各种涉及职业技能和岗位素质提高、学历(学位)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并承办部分相关考试)。1997年11月14日,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先生(当时任教于联大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开讲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计算机培训的第一课[6]236、237,之后联大多个学院也陆续开设计算机操作、电梯司机、家政等针对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2000年3月7日,北京联合大学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确定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单位之一[6]245。联大自2000年成立自学考试办公室以来,承担了包括应用技术类在内的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个专业的主考工作,是北京市高等学校中承担主考任务最多[12]的单位之一。联大本着为首都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北京市和国家机关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工作、职称申报培训等做出积极贡献:仅在2004年10月—2005年5月,联大就承接了“北京市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电子政务培训班”“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班”等近10个培训。近年来,联大不断提升服务北京的能力,联大继续教育学院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市民需求,建设网络学习平台。2019年11月14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民学习网”正式上线[13]。

3.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科技项目开发,提供项目设计规划、政府决策机构咨询等应用型科研成果等。联大师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积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科技项目开发、技术服务、规划设计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例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自动化工程学院林定基教授(1988年3月,任第11届亚运会计算机工程指挥部副总设计师兼设计部主任)为代表的联大人,以重要角色参与了第11届亚运会电子系统科技项目开发,提供了高科技含量的社会服务,为联大赢得荣誉。北京亚运会电子工程由计算机工程、广播电视工程和通讯工程三大部分组成。计算机工程由30多个单位共同完成,联大自动化工程学院与冶金部计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并列为五大核心单位之一。亚运会电子工程获199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主要贡献者25人,来自18个单位,其中就有联大自动化工程学院2人。该院参加第11届亚运会计算机工程设计组的全体人员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评比例是1/10),有1人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获评比例是1%)[6]1545、1539。2001年夏季,北京联大师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信息系统保障工作。还完成该运动会13个比赛项目中体操、艺术体操、足球和水球4个项目现场成绩处理系统。北京联大研制的“水球现场成绩处理系统软件”受到组委会技术部表彰[14]。2019年,北京联大何勤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这项研究拟探究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冲击和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影响,对促进劳动力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4.举办大型赛事和重要会议、论坛。近10余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承办了多项重要比赛。2005年起,联大受教育部委托,连续(隔年)举办第1—3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1年起,联大又与北京市怀柔区合作(隔年)举办以宣传公益、环保为主题的“怀柔杯——国际大学生公益广告节”。联大自2010年起,承办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2011年,联大首次研发应用了大赛的云平台技术服务系统,竞赛作品提交和专家评审都通过基于网络的远端操作完成。云平台的运用实现了跨区域网络评审,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15]。2012年开始,该赛事扩大成为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此后每年举办,如今已成为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的赛事。从2016年至今,联大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亦称“健康与环境学院”)连续举办四届“健康与环境国际学术交流会”,以推动健康与环境领域国内外合作研究,努力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服务,为健康北京发展服务[16]。2019年10月,北京联合大学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之一,操持召开了“第六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在中俄两国之间搭建起了很好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了两国交通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交通领域的科技进步[17]。

5.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专家咨询建议,起草制(修)订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联大支持和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科研、技术服务等优势,通过参与行业企业技术与职业标准开发、提供行业企业专业咨询等方式,提供优质社会服务。例如,2011年5月,由联大应用文理学院韩建业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提出赋予文物保护单位工程否决权;“鉴宝”节目无权鉴定出土文物、出具证明属无效等——对北京市乃至全国文博及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专业性意见,提供了成功的社会服务,受到《法制晚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各类、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载[18]。

2020年3月16日,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专门给北京联大科技处发来函件:北京学研究基地张宝秀教授和朱永杰副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关于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地加强北京重要外事活动场所建设的建议》被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北京推进国家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研究》专报采用,并获得北京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函件赞扬他们关注北京现实问题,积极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19]。

五、地理位置优越

联大身处首都北京,无疑对外地考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京外籍学生入学成绩较高,大多数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较好。平时在校内,无疑对京籍学生起到一种带动作用。从而为全面、稳步提升北京联大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联大也充分利用了这个地利。联大(校本部,也是学校主体)处于北京市的北四环东段,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不像二环、三环那样深入“京穴”,进出不易;但随着近30年来北京城市的急速扩展,已俨然处于标准城区,交通便捷,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学校凭借此优越的地利,每年承揽许多社会化考试项目,为社会提供了服务,承担了社会职责。

光阴匆匆驶过,转眼间,北京联合大学(暨北京地区大学分校)已建校42年了。40余年的奋斗,联大已由起初在北京高教界的默默无闻,逐渐变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她为北京各项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基础性贡献有目共睹,她的生存发展之道值得总结。

参考文献

[1]廖叔俊,庞文弟.北京高等教育的沿革和重大历史事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文松,柳鹄.破解时代难题  承担社会重任—北京联合大学(暨北京地区大学分校)发展历程[J].教育史研究,2016(1).

[3]北京联合大学,张楠.谭元堃文集 [G].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4]李恩元.北京联合大学的办学道路[N].北京联合大学高教研究, 1987(1).

[5]北京联合大学,张楠. 简明北京联合大学校史读本[Z].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6]熊家华.北京联合大学志(1978—2000)[G].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葛明德.一次探索应用理科专业方向的实践[G]//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食品科学1998年论文集.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1998.

[8]张宝秀,张景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原北大分校地理系简介)[G]//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岁月流金 携手前行 1952——2012北京大学地理学科建立60周年纪念册.北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3.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

[10]《旅游学刊》被评为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新闻导读,2019-10-30,旅游学院组织宣传部.

[11]北京联合大学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新闻导读,2019-10-17.

[12]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办公室.联大信息2011(1) [N],2011-1-14.

[13]服务北京 服务市民 “北京联合大学市民学习网”正式上线. 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新闻导读,2019-11-14,继续教育学院.

[14]北京联合大学2001年大事记资料(根据相关档案资料整理).

[15]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北京联合大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11年)[R],2012.

[16]第四届健康与环境国际学术交流会:打造绿色北京、健康北京.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新闻导读,2019-11-11.

[17]来自“第六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权威的声音.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新闻导读,2019-10-17.

[18]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办公室.联大信息2011(36) [N],2011-6-11.

[19]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得到北京市领导批示.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新闻导读,2020-03-16.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特殊教育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职示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现状研究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