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20-08-16 13:20赵学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家庭教育

摘  要:家庭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第一任场所,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稳定,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育。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找、分析探讨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了解家庭教育的功能与其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并针对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发展;儿童心理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对其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对孩子言传身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教育也指具有增进家人亲密关系与增强家庭功能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辞海》定义其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

家庭教育从古至今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国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礼记·大学》早就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在古代人们把家风、家教也看作是教育子女的重要课程,《颜氏家训》的教育意义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活动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是不可避免需要探讨的。赵忠心教授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把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为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的社会背景几个方面[1]。基于教育活动这一本质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各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萌芽于家庭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家庭环境中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良好家庭环境的一些建议。

家庭结构的人员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度、家长与亲子之间的感情和谐度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良好的家庭结构可以为孩子的成长起到支撑的作用,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纷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性格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发育。相反,家庭结构不完整甚至缺失的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处于半边倒的结构。好比房子的架构不完整,不足以支撑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情感需求。在很多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的心理架构大多存在不完整以及情感缺失现象,近几年也有不少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回应,如柳建坤等(2020),郭申阳等(2019),胡春霞(2019),梁芹生(2018),马琼(2016)等。因此建设良好的家庭结构,保证家庭结构的完整,给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長家庭环境是不可忽略的。

研究表明,生活在和谐型家庭氛围和谐中的儿童容易形成良好人格特征。生活在暴躁型家庭气氛中的儿童容易滋生任性、自私、无同情心或是产生自虐、退缩的心理与行为。生活在冷漠型家庭气氛中的儿童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难于教育。反之,纵观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儿童心理可见其家庭氛围多活跃民主,间接的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健康的促进作用[2]。因此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乐观的家庭情趣;为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很有必要。

(二)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关于教育方法学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家庭教育观念指导着家庭教育实践与教育方式。积极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品格与学业并重,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幸福和品德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心理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3]。因此,家庭教育观念指导着着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途径、方式与方法。儿童期孩子正处于品格养成和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其心智尚不成熟,心理发育不完善,需要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环境的烘托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适当的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比重,恰当的处理儿童学业与品格的培养,而不只是专注于学业的督促而忽视儿童心理成长需要和品格培养需求。

(三)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当中,溺爱与过度严格要求是较常见的不良方式。当今经济发达,家庭条件优越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对孩子往往是满足各种物质条件与生活质量,不愿让孩子吃苦、受累,遇到问题也是家长负责解决。长期以往便会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抗压能力,遇事易迷茫失措,心态差、过分依赖他人。另一极端便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过分严格要求自己孩子。这种期待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孩子承受能力变弱。长期以往,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加上所处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压力下,其心理的愉悦度极低,不能满足家庭的期望,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缺乏自我肯定与认同,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形成心理健康疾病。

三、如何把握家庭教育引导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和谐、健康的孩子往往性格平和、易于相处,家庭环境恶劣、成长期间受到家庭环境不良影响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易怒、孤僻冷淡。长期处于家庭矛盾冲突中的孩子还容易产生紧张烦躁情绪,脾气很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其成绩下降,厌学,甚至心理问题。因此家庭在儿童发展的关键 期间应注意避免家庭矛盾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夫妻之间冲突和家庭各成员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争吵、打架等暴力行为的发生,即使不可避免时也应该注意让孩子避让,最小化对孩子的伤害。

家庭情趣修养、家庭成员的知识文化氛围对儿童成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家庭成员社会文化活动的兴趣高,对高雅艺术有追求与欣赏的能力,可以间接带领孩子受到这种良好的家庭气氛的影响,影响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认真负责的良好人格特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可以锻炼儿童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和文学的熏陶。

家庭道德审美、道德修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至关重要。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影响儿童一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环境中道德审美高、家庭成员道德修养好可以在儿童成长早期对儿童形成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儿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加强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步骤。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注重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五育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庭教育也更看重儿童德智体美勞的全面发展。但是往往很多家长却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让孩子尽早进入学习状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然而,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实施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德育对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则发挥着其隐形教育的功能,它可以促进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4],间接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家庭体育活动较多的孩子性格多开朗、外向、善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并有着较好的耐力和合作力。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具有一定娱乐作用,可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起到一定的心理疏导作用。美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美育有利于帮助儿童塑造美好的心灵。从小接受美的陶冶,可以对儿童的心灵产生正面迁移。其次,美育可以通过具体的方式来从情感方面对儿童进行积极地影响,比如美好的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等都可以间接的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后,美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未得到发挥。美育可以间接影响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家庭美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必不可少,针对性的提出儿童家庭美育的实施建议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采取合理的管教方式

尊重孩子人格,避免“家长专断式”管教。充分地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与独立人格。不仅要认识到孩子的优点,也要接受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积极引导,避免体罚孩子。当孩子的行为、想法、态度与父母的要求不一致时,父母应该仔细考虑,对错误行为进行开导开示,不能直接粗暴拒绝。父母应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专断、直接替代孩子做决定。

合理控制,不做“专制式”和“放纵式”家长。尊重孩子人格,不过分干涉孩子自由不代表放纵孩子,对孩子不管不顾。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适当的管教是必需的。儿童期的孩子是处在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容易娇纵孩子形成不良的脾气、品行与不良道德习惯。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加上社会不良商家、信息媒体良莠不齐等对儿童的辐射很容易造成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因此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行为反应和心理动态,合理控制,张弛有度。

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才是合理、科学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信心、自尊感都比较强,自我接纳程度高,容易形成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民主的教养方式要求父母给孩子一定的生活空间,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经受磨炼。不随意打骂孩子,遇事要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遵循儿童成长规律,顺应儿童的认知方式,尊重儿童意愿,民主协商,保障孩子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养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四)打造亲密的家庭关系

儿童期的孩子年龄小、发育不成熟,家庭关系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陈哲(2012)研究显示家庭亲密度越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5]徐云,张宇慧(2018)得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间接影响其问题行为。[6]如果家庭成员能够打造亲密的家庭关系,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将会使孩子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容易导致孩子丧失家庭归属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难以形成自尊、自信的良好人格,长期的结果便会进一步恶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儿童期的孩子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儿童期的孩子处于小学阶段,刚进入学校群体,对事物充满好奇,模仿能力强。此时家庭教育对儿童期的孩子影响最大、最直接。因此,家庭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并依据其发展原理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注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并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给予家庭教育足够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  李德勇.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  李小毛.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J].农家参谋,2018(02):145-146.

[3]  王梅.积极家庭教育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J].现代交际,2018(15):125-126

[4]  陈华. 体育活动在家庭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5]  陈哲.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6]  徐云,张宇慧.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

作者简介:赵学静(1994年2-),女,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家庭教育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