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结局及并发症

2020-08-17 00:59马运娥蒋鸿晶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宫腔镜瘢痕病灶

马运娥 蒋鸿晶

1.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277599);2.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法[1]。目前临床常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宫腔镜清宫术及腹腔镜手术等[2],根据患者病情及CSP分型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随着有生育要求的CSP患者增多,手术后再妊娠结局成为临床关注重点,但目前3种手术方式对CSP治疗后再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CSP妊娠结局及围产期结局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8月30日—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CSP患者临床资料102例。选取标准:可获得随访;无治疗中断;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符合CSP诊断标准:参考2016年CSP诊断共识[3];患者知晓研究并自愿参加;交流无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症等疾病;合并严重肝脏、肾脏、心脏及脑等基础疾病者;术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年龄(32.9±3.3)岁(23~38岁),剖宫产(1.4±0.4)次,停经(56.9±7.1)d,流产史22例;根据参考文献[4]CSP分型为Ⅰ型29例、Ⅱ型31例、Ⅲ型42例;因人工流产后出血入院治疗11例(孕囊直径参考流产前超声检查)。按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40例为联合治疗组,宫腔镜病灶切除术32例为宫腔镜组,腹腔镜治疗(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加瘢痕修复)30例为腹腔镜组。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按本院常规手术流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均由同一外科团队操作。联合术组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防止出血,在超声引导下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术中严格止血,检查是否残留病灶组织,预防子宫穿孔及破裂。宫腔镜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暴露子宫前壁下段,观察妊娠组织,打开后腹膜,将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于子宫前壁下段注射垂体后叶素,行负压吸宫。采用超声刀将子宫瘢痕部位肌层打开,切除瘢痕组织,缝合子宫及腹膜。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患者妊娠、流产及妊娠结局,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5月30日。自然妊娠率定义为自然妊娠病例或未避孕病例,再次CSP发生比例为再次CSP发生病例/总再次妊娠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3组年龄、停经天数、剖宫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流产史等无差异(P>0.05);各组胚囊直径、CSP分型有差异(P<0.05),宫腔镜组胚囊直径小于另外两组,腹腔镜组以Ⅲ型CSP患者为主,宫腔镜组以Ⅰ型CSP为主,联合术组以Ⅱ型CSP为主。见表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手术情况

联合组术中发生1例子宫穿孔转为开腹妊娠病灶切除、子宫修复加绝育术,1例大出血转为开腹手术。腹腔镜组发生1例子宫穿孔转开腹妊娠病灶切除加子宫修复术。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3组术后持续出血时间、中转开腹手术、子宫穿孔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手术情况比较

2.3 随访期间自然妊娠情况

术后出现闭经联合术组2例、宫腔镜组1例、腹腔镜组1例。60例有生育要求(联合术组22例、宫腔镜组20例、腹腔镜组18例),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随访期间39例妇女45次妊娠,自然妊娠率65.0%。自然妊娠率分别为联合术组68.2%(15/22)、宫腔镜组70.0%(14/20)、腹腔镜组55.6%(10/18),3组无差异(P>0.05)。

2.4 再次CSP发生情况

随访期间,再次CSP发生7例,其中联合组3例(3/15)、宫腔镜组3例(3/14)、腹腔镜组1例(1/10),3组无差异(P>0.05); 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2例,2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2例接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3例腹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瘢痕修复,7例均治愈。

2.5 妊娠产妇围产期结局

联合术组自然妊娠15例中,自然流产2例,因再次CSP终止妊娠3例,孕30周因“死胎、子痫前期”终止妊娠1例,成功分娩9例(9/15),其中1例胎儿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宫腔镜组自然妊娠14例中,自然流产1例,因再次CSP终止妊娠3例,患者要求人工流产1例,成功分娩9例(9/14),其中1例胎儿为早产儿,1例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腹腔镜组自然妊娠10例中,自然流产2例,因再次CSP终止妊娠1例,7例成功分娩(7/10),1例胎儿为低出生体质量儿。3组成功分娩率无差异(P>0.05)。3组成功分娩产妇均未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胎盘前置,新生儿体质量为3578±457g,Apgar评分为8~10分。

3 讨论

调查显示,在2008-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呈增高趋势[5]。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可降低胚胎着床率,增加多胎妊娠发生率、流产率及CSP发生率[2]。由于CSP发生率低,临床较少见,对CSP治疗方式及远期结局研究较少。2016年中华医学会根据瘢痕处子宫肌层厚度及CSP位置将CSP分型,妊娠囊和膀胱间子宫肌层较薄甚至缺失(≤3mm),宫腔镜不易切除妊娠组织,且易发生子宫肌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Ⅲ型患者或胚囊直径较大易发生并发症者,而Ⅰ型子宫肌层厚度>3mm和一些胚囊直径较小的Ⅱ型患者,适合宫腔镜手术[6]。本研究中宫腔镜组胚囊直径更小,腹腔镜组以Ⅲ型CSP患者为主,宫腔镜组以Ⅰ型CSP为主,联合术组以Ⅱ型CSP为主,符合相关标准。

在本研究中,3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多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也略高,可能与该组患者胚囊直径较大、操作复杂且易出血有关, 1例中转开腹后手术成功,且感染及出血均在治疗后控制良好。既往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治疗CSP效果良好[7]。

在远期随访结果中,有生育要求的CSP患者总自然妊娠率(65.0%)低于既往研究(78.6%)[8],可能与纳入病例数、CSP分型、随访时间、手术治疗方法差异有关。魏丽坤等[9]研究中,14例宫腔镜手术后自然妊娠10例,与本研究差异不大。本研究再次CSP发生率为17.9%,提示CSP手术治疗后再次CSP发生率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3组成功分娩率均在60.0%以上,提示手术治疗后再次妊娠成功分娩效果良好。3组患者自然妊娠率、再次CSP发生率及成功分娩率均未见差异,且围产期结局满意,证实3种手术方法治疗CSP后妊娠及围产期结局良好,与魏丽坤等[9]研究相符。

综上,临床中3种手术治疗CSP均具有较好的自然妊娠率、成功分娩率及围产期结局。腹腔镜手术适用于Ⅲ型及胚囊直径较大CS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以预防。

猜你喜欢
宫腔镜瘢痕病灶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