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卿宦迹图》中的锦衣卫校尉服饰研究

2020-08-17 01:27易弘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服饰

易弘扬

摘 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徐显卿宦迹图》描绘出众多的明代服饰形象,为了解明代服饰的形制提供了大量直观的史料信息。其中《徐显卿宦迹图》第二十一开《岁祷道行图》出现了明代锦衣卫校尉的形象,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基本理清锦衣卫校尉的服饰特点,锦衣卫校尉的服饰不同于锦衣卫高级官员的飞鱼服,其服饰基本趋同于明代基层官兵。

关键词:《徐显卿宦迹图》;锦衣卫校尉;服饰

徐显卿,字公望,号检庵,南直隶苏州府常州人,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进士出身,先后任职于礼、吏二部。徐显卿在《明史》无传,生平经历散见于《天远楼集》《弇山堂别集》《礼部志稿》等文献。尽管关于徐显卿的文献记载稀少,但他的生平主要事迹却被详细记录在由余士、吴钺共同绘制的《徐显卿宦迹图》中。

《徐显卿宦迹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二十六开,绢本设色,每一开纵62厘米,横58.5厘米。首开款“万历戊子,太仓余士、古歙吴钺同写”,钤印“余士印”“吴钺”。其余各开款“太仓余士,古歙吴钺”,钤印“余士印”“吴钺”,每对开还分别有徐显卿的亲笔诗和诗序。

作为纪实性画作,《徐显卿宦迹图》以其细腻的画风,为后人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明代官员衣冠图像,是研究明代官服制度和服饰的重要资料。民国政治家陶镕对其评价可谓中肯:“详观画笔,衣褶精细,意境宏博,烟云烘染,设色古艳,洵不愧名作。至衣冠肃穆,羽卫森严,汉官威仪,恍如重现。”

1 《岁祷道行图》

《岁祷道行图》为《徐显卿宦迹图》第二十一开,描绘的内容为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十六日明神宗步行至天坛祈雨的场景。万历十二年(1584)入冬以来,北京一带久旱,万历十三年(1585)春夏之间尤甚。万历皇帝曾多次命令地方官员求雨,但均无效果,于是他决定亲自祭雨。为表达自己的忧虑和虔诚,他执意步行至天坛圜丘。在众多官员中,徐显卿作为国子监祭酒导驾,对这段经历他曾在自己《纪遇三十首·廿一》的诗序中写道:“万历乙酉年四月十六日,上祷雨,布袍步行至天坛,百官从。不肖时以祭酒导驾前驱云。”画中明神宗步态稳重,缓步向前。队伍前列有内阁、礼部、太常寺卿等人,徐显卿也在其中。在步道的两旁,左边为文官,右边为武官。文武百官身后为锦衣卫校尉(图1)。

2 锦衣卫校尉

锦衣卫并非明朝创建伊始就存在的。据《明史》载:明初,明廷设立拱卫司,隶属都督府。后改为拱卫指挥使司,不久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1371)改为亲军都尉府,管辖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下辖仪鸾司。洪武十五年(1383)罢仪鸾司,改设置锦衣卫。

早在设立拱卫司时,拱卫司就已“管领校尉,属都督府”。此时,校尉的主要职责是擎执卤簿、仪仗,以及驾前宣召官员、差遣干办。都尉府成立后,明太祖曾于洪武十二年(1379)派遣仪鸾司典仗陈忠前往江浙一带招募校尉,凡得一千三百四十七人,并免其徭役。这些被招募的人都是身体健康、没有不良记录的老百姓,其职能同拱卫司时期的校尉相同。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之后,校尉划归后者,与校尉同隶属于锦衣卫的还有将军、力士等。《春明梦馀录》记载了这三者的职能:“凡将军、力士,校尉分蕃护驾直宿巡察。凡大朝掌驾出入,督设卤簿、仪仗,凡皇城四门,日夜番直巡鼜之;凡盗贼、奸宄、街涂、沟渠、密缉,而时省之;凡奉旨鞫狱,录囚事,与三司从事凡比试监焉。”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缉捕、审查外,校尉的职能和锦衣卫设立之前几无差别,在《岁祷道行图》中,锦衣卫校尉履行的正是仪仗的职能。校尉原属于军队体系,在划归仪鸾司之后,依旧保持了军事化的编制。其晋升是从小旗开始的,而后先后晋升总旗、百户,直至升为典仗。受元代“怯薛制度”的影响,明代校尉服侍的对象不仅有皇帝,还包括亲王及其子嗣,如宣德四年(1429),明宣宗谕令兵部分拨锦衣卫多余校尉送往各王府中。

3 锦衣卫校尉的服饰

3.1 帽儿盔

《岁祷道行图》中锦衣卫校尉皆头戴帽儿盔,在明朝官修《工部厂库须知》中有这种头盔的相关记述。在《工部厂库须知》中,帽儿盔被称为“铁帽儿盔”,是一种铁制盔。根据《工部厂库须知》中修理铁帽儿盔的记载,可知其制作原材料为熟“建铁”或是报废盔甲、刀具的铁。铁分生、熟两种,其中已经出炉而未炒的是生铁,炒过的是熟铁。“建铁”当为“健铁”,又称“健钢”。《天工开物·卷上·锤锻第十》有载:“凡铁性逐节黏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

形制上,帽儿盔是一种形如大帽的头盔。大帽,即遮阳帽,也称为“笠”,是从古代圆笠发展而来,宋元时期已十分流行。其形制为圆而高的帽筒,帽筒下有一圈帽檐,帽檐下有系带,打结悬于颔下。根据式样的不同,大帽的帽檐也有所不同,暖帽的帽檐上翻,如《宪宗元宵行乐图》;凉帽的帽檐平伸,如《三才图会》。大帽材质来源丰富,《留青日札》有载:“帽,冒也,上古用羽毛及皮为之,今以纱罗、纻丝、马尾、牦牛尾、棕藤、竹蒲为之。”

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题准之后,各卫所六瓣明铁盔改造为八瓣帽儿盔,故《岁祷道行图》中的帽儿盔盔身当为八瓣。从图像上看,帽儿盔盔顶插盔旗,盔旗有红、绿、蓝等不同的颜色。在头盔正方、帽檐上方饰有月纹。盔下围着紫花布火漆丁釘顿项。根据明定陵出土的、形制相似的明神宗用铁盔,可知帽儿盔内部应当是有织物作衬的,这样是为保护佩戴者的头部不会因戴头盔而产生磨损。

3.2 紫花布火漆丁钉圆领甲

《岁祷道行图》中的锦衣卫身穿紫花布火漆丁钉圆领甲,这是一种布面甲,其名见载于《明会典》一百九十二卷。紫花布火漆丁钉圆领甲所用紫花布同帽儿盔顿项相同。紫花布最早出产于苏州府的嘉定、太仓和崇明,后松江府等地也开始出产。崇祯《松江府志》有记载“以紫花为之”“道俗咸用”。明代种棉有木棉、草棉两种,花则有白色、紫色两种。根据《天工开物》的记载,白棉花的种植占十分之九,而紫棉花占十分之一。

至明代中后期,军队开始广泛使用布面甲,一种布面甲是表面为棉布,内里缀有甲片,棉布上钉有甲钉;另一种是用布将棉花缝制成夹袄。从《岁祷道行图》看,并不能确定其内里是否缀有甲片,但根据《工部厂库须知》记载紫花布甲修理条目,紫花布甲的修理制作同样使用废铁和熟“健铁”,当为制作内缀甲片和泡钉所用。

形制上紫花布火漆丁钉圆领甲形如罩甲。罩甲,明人《酌中志》记载:“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罩甲出现于正德年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甲片编成,形如对襟短褂,一般将官穿着有腿裙的罩甲,而兵士则穿无腿裙的短罩甲;另一种是只使用纯布面为里,中间不使用甲片,这种罩甲起初只在军队中使用,后来在王公贵族和寻常百姓中流行。紫花布的颜色为赭黄色,因赭黄色为皇家用色,故正德十六年(1521)严禁军民穿紫花罩甲,甚至赭黄色的染色方法也在《天工开物》中失传。

在《岁祷道行图》中,锦衣卫校尉在穿了圆领甲的腰间围了“抱肚”。“抱肚”最早出现在晚唐时期,多为织物织造。从宋代开始,“抱肚”改称“袍肚”。“袍肚”不仅穿在铠甲外,还穿在袍服之外,在“袍肚”上还系有一条帛带(图2)。

4 小结

通过比对《徐显卿宦迹图》及相关文献的记载和插图,可以基本得出明代锦衣卫校尉和大汉将军的服饰特点。总体而言,明代锦衣卫中高层身穿飞鱼服,而作为皇帝的扈从,锦衣卫校尉的服饰穿着和锦衣卫中高层身穿飞鱼服的固有形象有所区别。在体制上锦衣卫仍隶属于明朝的军队系统,锦衣卫校尉等一般的基层锦衣卫,依旧根据工作职责的需要身穿军士服装,即着罩甲、贴里等军戎军装,头戴各式盔帽。《岁祷道行图》中锦衣卫校尉的图像展现了锦衣卫在护驾时的一种穿衣可能,他们头戴形制接近大帽的帽儿盔,盔顶插盔旗,正方饰有云纹;身着紫花布火漆丁钉圆领甲,形制接近罩甲,甲上钉有泡钉,内里应当也缀有铁甲片。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工作履历—《徐显卿宦迹图》图像简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4):42-66+157.

[2]撷芳主人.徐显卿“衣冠传”[J].紫禁城,2013(8):107-127+4-7.

[3]叶向高.明神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4]朱鸿.《徐显卿宦迹图》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2):47-80+159.

[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董伦,解缙,胡广,等.明太祖实录[M].台北: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

[7]孙承泽.春明梦余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8]张金奎.明锦衣卫侍卫将军制度简论[J].史学月刊,2018(5):41-57.

[9]张辅,杨士奇.明宣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0]何士晋.工部厂库须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

[12]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3]陆锡兴.明梁庄王墓帽顶之研究—兼论元明时代大帽和帽顶[J].南方文物,2012(4):96-100+95.

[14]田艺蘅.留青日札[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15]申时行.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6]張忠民.“南京棉”与“南京布”小考[J].历史教学,1986(8):59-60.

[17]陈继儒.(崇祯)松江府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18]刘若愚.酌中志[M].冯宝琳,点校.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19]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服饰
去海边吧
美术在服饰的纹样和款式设计中的作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碎花落坠
猜朝代
中国历代女子流行服饰的演变
试分析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关系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哈尔滨中老年服饰展献礼建党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