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协同使用对小麦产量影响效果初探

2020-08-18 12:16沈晓强靳彦卿宋毅飞郭海风李艳艳李卫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增产率吡唑单产

李 霞,李 静,沈晓强,靳彦卿,宋毅飞,郭海风,李艳艳,李卫伟

(1.临汾市植保植检站,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山西 太原 030001;3.洪洞县农业服务中心,山西 洪洞 041600)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三大谷物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口粮作物,其产量形成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56×104hm2以上[1],是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受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长缓慢、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全省小麦播种面积有所减少,总产徘徊不前。据裴自友等人报道,2005年—2018年,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种植面积较2014年下降了2.64%[2];2015年开始,山西省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在4 000 kg/hm2以上,但2018年出现下降,较2017年减少了2.36%[2]。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不少学者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微量元素肥等协同使用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据吴明荣等人研究,芸苔素内酯可促进小麦增产4.93%~7.69%[3];张跃进等人报道,天然芸苔素内酯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4];沈晓岑等人研究,芸苔素内酯与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协同使用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结实率和增加产量[5]。为积极探索小麦病虫防控及增产新途径,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协同使用对小麦产量影响效果,探索新的增产技术手段,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广东金农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吡唑醚菌酯乳油,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供试小麦品种为鑫麦296。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冯张农场,农场面积35 km2。于2018年10月8日播种,播量20 kg/667 m2,施底肥1次,肥料品种为复合肥N∶P∶K=18∶20∶5,用量50 kg/667 m2,小麦全生育期浇水3次,分别于封冻前、返青—拔节期、灌浆期各浇一次。试验田肥力中等偏低,管理水平一致。试验期间统一使用过吡虫啉、三唑酮、苯磺隆等药剂防治麦蚜、白粉病和麦田杂草,施药方法与用量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1个药剂处理和1个对照区。使用卫士牌背负式电动喷杆喷器施药,每667 m2用药液量15 kg。各处理小区之间设宽1 m的隔离带。各处理药剂使用时期如下:

处理区:于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22日)、孕穗期(4月21日)、灌浆期(5月10日)各协同施用1次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的药剂组合,每667 m2用量为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0 mL+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6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7.5 g。处理面积1 100 m2,重复3次。

对照区:施用清水,于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施清水1次,清水用量与处理1中药液量相同。处理面积440 m2,重复 3 次。

1.4 数据调查

1.4.1 生长情况调查

于小麦蜡熟期调查各处理小麦植株指标,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抽样20株,记录小麦667 m2的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计算理论单产和增产率。

理论单产(kg/667 m2)=[单位面积穗数(万穗 /667 m2)×穗粒数(粒)×千粒质量(kg)]/100%.

增产率(%)=[(处理区单产-对照区单产)/对照区单产]×100%.

1.4.2 实际产量测定

于收获期进行实收测产,收割机单独收获,测量收获面积,称重,测定水分,折算出667 m2产量,计算增产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植株生长影响

处理药剂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药剂处理对小麦植株生长的影响Tab.1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treatment on wheat plant growth

由表1可知,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穗长完全相同,无差异;处理区的667 m2穗数较对照区增加了0.07%,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处理区在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单产上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穗粒数增加了13.04%,千粒质量增加7.05%,单产增加了21.09%,表明处理区对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形成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2.2 对产量的影响

于收获期实打实收测定的各处理小麦实际产量见表2。由表2可知,处理1与处理2比较,小麦667 m2单产增加了56.13 kg,增产率15.02%。

表2 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Tab.2 The effect of chemical treatment on wheat yield formation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于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各施用一次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药剂组合,在试验药剂剂量下对小麦安全,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有效促进小麦产量形成。

试验中对处理区和对照区进行了1次测产和1次实打实收,两次增产率分别为21.09%和15.02%,两者相差高达6.07%,究其原因可能与测产时采集大麦穗较多,人为主观误差造成。在今后的试验中有待改进取样方法,减少人为误差,进一步提高测产准确率。

本研究仅对不同农药品种推荐使用剂量进行了田间试验,是否有更优剂量组合和施用时期,以及不同药剂组合的稳定性和对不同水肥条件和管理水平的田块是否具有一致性表现,有待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增产率吡唑单产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吡唑类农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