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 共同富裕
——全国“双带”先进个人杨玉成扶贫记

2020-08-19 04:07
中国火炬 2020年8期
关键词:玉成荒山关工委

7月2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玉米地,察看玉米长势。他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本期《农村新貌》栏目将为您讲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全国“双带”先进个人杨玉成的创业历程、江苏省盐城市关工委的脱贫攻坚之策、安徽省无为市开城镇关工委副主任潘家军的扶贫故事、吉林省双辽市关工委产业扶贫的典型做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关工委和五老用科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感人事迹,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

杨玉成(中)与所帮扶的贫困户群众一起研究甜菜的田间管理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兴隆洼村昔日那荒凉贫瘠的荒山改变了模样,这里五谷飘香,六畜兴旺。被中国关工委评选为全国“双带”先进个人的创业青年杨玉成,创建的翁牛特旗赤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在这里。

杨玉成出生在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头牌子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由于家庭境况不佳,1996年,他没读完高中就背着家人,拿着借来准备上学的200 元,怀揣着让家富起来、日子好起来的既简单又现实的志向,离开了家乡,走上了打工之路。经过在上海、沈阳等地6年多的摸爬滚打,2012年,他凭借积累的创业和管理经验,注册成立了沈阳红城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公司不断发展,有员工150 多名,固定资产5000 多万元,成为辽宁地区一个不可小觑的路政建设企业。

返乡创业 变废为宝

2016年春节回乡,杨玉成看到家乡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企业家的敏锐目光和经济发展思想,萌生了发挥自己企业优势,成立农牧业经济实体的想法,以此为家乡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作贡献。这一想法得到了当地关工委组织的高度重视。市、旗关工委领导几次与旗、镇政府有关领导研究协商,给予支持,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孟祥帮助联系旗老科协有关农牧业专家,一同找当地农民了解情况,经实地调研,最后确定在乌丹镇兴隆洼村投资成立翁牛特旗赤诚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每亩 260 元的价格、租期25年签约流转了近1 万亩山地。这些土地多是荒山野坡,由于高低不平,又多年干旱少雨,在当地百姓心中早已毫无价值。但杨玉成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大规模动用机械进行平整治理,修路、打井、拉电,使荒山变成了现代化滴灌农田,种植了玉米、葵花、大豆等农作物和青贮、燕麦、紫花苜蓿等饲草。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万亩良田,阡陌纵横,碧野一片。第一年就获得了好收成,创收近百万元。荒山变良田的成功实践,也带动了周边的农民群众,使多年的荒山得到了利用,产生了效益。

种养结合 循环发展

为实现种养结合,旗、镇关工委帮助杨玉成协调争取到了扶贫开发资金350 万元。他自筹资金2650 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100 亩的养殖场。几名退休的农牧业技术专家主动担任顾问,协助他考察市场,出谋划策,决定饲养以肉、皮、骨综合利用价值好的驴和出肉率高的牛为主,并小量试养羊、马、驼、鹿和禽类。养殖场建设了双列式暖棚7200 平方米,饲草库1920 平方米,配种室、消毒室等600 平方米,并聘用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养殖场建成当年就存栏优质品种驴、牛各200 多头,羊500 多只,及少量鹿、驼等,还饲养了鸡、鸭、鹅、鸵鸟等禽类。杨玉成说:“我就是想要把这里建成乡亲们家庭养殖的实验基地。”养殖场采用现代管理方式,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不到2年时间,就出栏肉牛150多头、商品驴 80 多头、羊400 多只,总创收 200余万元。还存栏基础母牛350 头,基础母驴260多头。

种植养殖结合,形成了“种植农作物——饲草饲料养殖牲畜——牲畜粪便壮地增产——农牧业创收发展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模式,为贫困山区的农牧业生产和荒山开发利用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当地种养业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新格局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辐射带动 共同富裕

赤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杨玉成更以带动帮扶周边贫困户和农牧民致富增收为己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利于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良种肉驴繁育场+贫困户”和“资产性收益”增收模式,创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养殖合作协议,为他们做好新品种引进、推广和技术培训、交流、咨询及组织收购、运输、销售等服务,实现合作社、良种肉驴繁育场、贫困户三方的利益联结,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合作社还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使贫困户获得劳务和土地流转、产业分红等多项收入。每年土地流转租金投入260 多万元,合作社每年拿出60 万元给贫困户分红,每人每年能长期性分红407 元。 常年有70——80 人在合作社打工就业,每人一年最少都能挣2 万元。据统计,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光开支人工费就达百万元。直接带动了172 户贫困户442 人稳定脱贫,也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增产增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正在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邹德武不无满足地说:“现在有地方挣钱,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了!”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杨玉成每年都为家乡捐资20 多万元,用于为村中60 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打井、修路等,现在已经累计发放了140多万元。村中哪位村民有困难,他都慷慨救助。村民王汉杰家子女多,入学有困难,杨玉成每年资助5000 元,至今已资助了4年;村民王俊生病住院,杨玉成拿出5000 元,补贴医药费。不管在哪搞工程,只要周边群众有需求,杨玉成都有求必应。几年来,他用工程机械无偿为周边农牧民平地、挖树、装车、勾渠,做的好事不计其数。当人们询问杨玉成为啥这样做时,他坦诚地回答说:“就是为了抱团取暖,共同富裕!”这是多么朴素而又经典的话语啊!

猜你喜欢
玉成荒山关工委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一担银圆示忠诚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怪丐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羊毛里擀出的岁月味道
三道粱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