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辛弃疾:硬语盘空谁来听?

2020-08-19 12:51由卫娟
齐鲁周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辛弃疾诗人

由卫娟

《剑胆诗心北国魂——辛弃疾》,赵林云著,65.00 元,济南出版社出版。

谁的血没热过?

谁的心没凉过?

这本书文字清通、诗性盎然,读来轻松畅意,在不经意之处,常令人会心、玩味。

在辛弃疾多次出山和罢免后,赵林云这样写道:“一回回人生困顿之后,诗人的心渐渐冷如死灰。而他思想深处那不变的故国情,就像是一支搭在满弓上的箭矢,一次次射出,一次次下沉落地,或者弹回。能够陪伴并安慰他身心的,大概只有满腹的豪情和无边浓郁的诗意。”

在当局想起并任命辛弃疾时,赵林云这样调侃:新皇帝登基总要出现一些新的气象,哪怕只是灵光一闪。

在宋光宗第一次召见辛弃疾时,赵林云这样描述:“召见例行公事一样完毕……谈话中,皇帝装模作样地问到关于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与防守事宜,但辛弃疾能明显地感觉到,皇帝只是象征性地走过场,对此并没有真正的兴趣。”  这是辛弃疾半生坎坷得来的看破。这样的领悟,只有阅历深厚的著者才能体悟并描述。所以,赵林云在辛弃疾又一次被当局想起时,更加一针见血:“当有志之士几经磨难终于灰心失望,寄情于山水之间,而皇宫里出自各种利益纠缠,总有人会把别人当成不经意的砝码。现在,辛弃疾就遇到这种情况。与其说他还没有被皇帝彻底忘记,倒不如说对于那些善于玩弄权贵的人而言,他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但他其实更希望以北定中原的王师将帅形象来赢得生前身后名。和一般文臣不同,他是武力值最高的词人,曾星夜追杀叛贼义端夺回大印,曾率五十人奔波千里闯敌营于数万人中取张安国首级,曾带着数万义军投奔南宋,他曾多方筹集砖瓦马匹来训练“飞虎队”以期“北定中原”,却最终拒绝任命不当替罪羊不再趟这一池所谓“抗金”的浑水,辛弃疾的“明白”是多么痛的领悟!少年意气在复杂政治生态中缓慢受锤渐渐老成深刻,在心腹热了又滚,却只能化作一首首词来抒发胸臆。

这不是辛弃疾一个人的悲哀。陆游曾赠诗辛弃疾,有这样的语句:“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赵林云这样的“懂得”与“点明”在书中俯首皆是。赵林云点出:“在南宋朝廷的棋局中,他只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小小棋子,被别人随意拿起,又随意安放着。而他在这些路途中遇到的芳草,都没有归路;他看见的夕阳,也都在天涯孤旅愁断衷肠的地方。”

这是诗人对诗人的遥遥相知,这是人生下半场才能拥有的渐渐开阔浑厚的“懂得”。英雄有时候就是用来被辜负的。他想“了却君王天下事”,可君王的利益常常不与宋人的利益一致。他为抗金而来,“可能和南宋皇帝们的潜意识有关,相比之下,主战派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总是相对较短。”

辛弃疾的一生其实是一场大梦。青少年时代,辛弃疾为收复失地四处奔走勘查要塞,老病相催时却只能寄寓山林诗酒自娱。赵林云举重若轻写出了热血英雄被政治弄凉的经历与况味。千百年来,我们只有一个辛弃疾,但热血与心凉却每天都在发生。热的时候,我们“弓如霹雳弦惊”,凉的时候,我们“山深闻鹧鸪”。隔着800余年,赵林云将辛弃疾的凉与热撕开,用诗人精准的语言、学者缜密的思维、记者扎实的调查,呈现了辛弃疾质感的一生、一生的质感,也给了后人们在凉热交织的人生中一个质感的参照和支撑。这是辛弃疾永恒的价值所在。

诗与剑同辉,敌与友皆腕

“传记以史实为依据,以辛弃疾大量的诗词为依托,深入分析探知传主的内心世界与感情思绪,生动展现传主‘孤儿‘武将‘词人‘游子‘主战派‘隐者等诸多角色身份,写出了辛弃疾传奇的多面人生和诗剑同辉的壮阔生涯。”

他懂得经营,在家仆辛忠贩运牛皮被扣押后,他亲自写信给朱熹,说是军用物资请求网开一面。他懂得园林建筑,亲自设计“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稼轩庄园。

作为父亲,在他希望归隐时,长子却写信希望父亲在现在位置上多干几年,好给后代留下更多产业。辛弃疾怒写《最高楼》来教育儿子:“富贵是危机……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作为朋友,他看到陆游住处简陋多次提议为之修建田舍;好友陈亮遭陷害入狱,他多方奔走;他不顾理学被定为“伪学”的现实,继续与朱熹来往,并为之写下体现彼此格局的悼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人认为: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格局。赵林云在《剑胆诗心北国魂——辛弃疾》一书中展示了辛弃疾丰富而高端的朋友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弃疾的质感和能量。

好友陈亮曾三次上书,痛批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和朝中权臣,并两次被报复入獄,但他依然痴心不改。在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后,陈亮写下《念奴娇 登多景楼》,有这样的诗句: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17年后,辛弃疾也来到这里,写下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在鹅湖,他和朱熹、陆九渊深谈。他去绍兴鉴湖,拜访了78岁的陆游,两人同为主战派的爱国诗人,相见恨晚,诗词唱和。他在绍兴,与姜夔相约同游。

在这些朋友的气节和文采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维度的辛弃疾。在赵林云的笔下,伴随着辛弃疾的仕与游,同时代的宋金名将权臣悉数登场亮相,给予我们一个丰富的大宋生活图谱,也展示了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判断、人生选择和美学理想。《剑胆诗心北国魂——辛弃疾》体量不大气象不小,将辛弃疾生平与心志娓娓道来的同时,作者还力图呈现当时复杂的内政外交,给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心理逻辑提供支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今人对古人的著述与阅读,其实是过去与现在无休止的对话。

2020年5月28日,辛弃疾诞辰880年。《再念辛弃疾》朗诵会上,赵林云表示,济南这座城市对辛弃疾的挖掘宣传远远不够。他甚至提出,“百度”公司的名字来源于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济南该和“百度”合作,做一个永久性的全国百度文学大赛,把中国青年人的文学创作集中到济南;济南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推广辛弃疾和李清照,高校、中小学都该设立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选修课……这样,辛弃疾才能影响一代又一代,城市才能和文化紧密结合,借诗人扬名,借诗人带来文化、经济上的回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经典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赵林云,诗人,博士,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教授,济南市作协副主席,曾任《都市女报》总编辑。出版个人诗集《时间之心》《夜晚之心》,随笔集《红细胞》《百脉泉史话》等,曾获全国鲁藜诗歌奖、泰山文艺奖、刘勰文艺评论奖、泉城文艺奖等等。

在这个意义上,与辛弃疾的对话愈深入,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来路,遇见自己的未来。

猜你喜欢
辛弃疾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诗人与花
辛弃疾的作战和治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