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的培养

2020-08-19 11:15徐谧
成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

徐谧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骨干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本文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的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实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培养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领导人要求高校“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根据成长成才需要,从发展兴趣爱好出发,在高校党委的领导、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的群众性学生团队,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等特点,这些特点虽然充分满足了当代青年对自主、自由、自立的追求,但也导致了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组织松散、成员积极性差、活动质量低等问题,进而对社团骨干成员,这一承担高校学生社团核心管理任务的队伍,做出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方面的要求。

很多学者在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培养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培养的意义,如冯超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中提到“在一个实行社长负责制的社团中,一个干部的负责与否、综合素质的高低都将直接关系到社团活动的成败”[2],王微在《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差异化培养——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中指出“为学生社团的领航人和决策者,学生社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一个社团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3],吴毅在《高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中表明“学生社团的成立与发展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团主要干部的个人素质与能力”[4];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骨干培养存在的问题,如王立新在《甘肃省高校 学生社团干部和经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中提到 “社团干部选拔方式单一,任用方式不科学”[5],李苏宁在《基于高校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法研究》中指出“社团换届时,常常出现人才断层”,社团骨干成员的更换,经常导致社团实力衰弱甚至消亡[6],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社团骨干培养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如苗苗、王万奇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加强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探究》中提到高校应针对学生社团干部开展理论培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7],陈方鑫、周书宇、郑召丽在《发挥学生社团干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中指出应“建立学生社团干部的量化考核系统,形成有力的激励机制”[8],保持学生社团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1 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选拔机制,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发展失衡

高校学生社团换届时多实行“委任制”,缺乏民主選拔和组织把关,选拔条件不高,更多考察的是社团骨干是否具有与所在社团需要的特殊技能,是否拥有为社团发展、社团成长服务的热情,这导致学生骨干成员常出现无法平衡自身学术专业发展和兴趣爱好培养的情况,后期学业压力往往反噬社团骨干成员对学生社团管理、发展的热情,工作标准随之降低,导致社团活动同质化严重且水平低,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会员参与活动意愿降低,流失严重,社团发展潜力被耗尽,实力衰减,严重限制了社团的发展。

1.2 缺乏工作交接,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传承性较差

高校学生社团新老骨干成员交接时缺乏工作交接,传承性较差,这在发展较差的学生社团中表现尤为突出。许多新任会长对自己将要管理社团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全面认识,加上老会长没有开展必要的业务辅导和工作介绍,他们在混沌中就陷入了繁杂的社团管理工作,常 常需要不断向前辈咨询或寻求社团干部的帮助才能不出差错,这不仅挫败了新任管理者的自信心,也拉低工作效率,消耗工作热情。

1.3 缺乏业务培训,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管理水平较低

相对于团委、学生会,高校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平台,基于此许多高校给予了社团和社团骨干较为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社团骨干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带领学生社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进步。然而社团骨干成员与团委、学生会的干部一样都是学生,他们同样存在业务能力短板、领导组织能力缺乏、思想意识幼稚冲动等问题,需要必要的引导和培养,才能更好的胜任自身的学生工作。但高校针对社团骨干成员开设的专门培训较少,外出交流学习缺乏组织性,导致他们在进行管理、开展活动时常常从自身经验出发,缺乏理论性,管理水平较低,社团实力增长缓慢。

1.4 缺乏激励机制,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稳定性差

高校缺乏对学生社团骨干的激励机制,学生社团成员担任骨干大部分出于对社团活动的热情和对发展社团的热诚,但社团管理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不时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不断消磨着最初的积极性,且参与社团管理工作无法在他的学术专业、评奖评优中得到体现和认可,也会进一步挫败其主动性,许多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往往都会中途就退出管理层,或留任原职但并不主动开展管理工作,整个骨干队伍流失严重,稳定性差,时常导致学生社团发展停滞、社员流失,甚至直接消亡。

2 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培养的意见

2.1 建立民主选拔机制,提高高校社团学生骨干准入门槛

制定高校学生社团骨干选拔办法,摒弃“委任制”,推行全体会员大会制度,由社团全体成员民主推选出候选人,增强社团成员主人公意识,提高参与度和归属感;理顺高校学生社团骨干选拔流程,严格要求高校社团主管部门参与、监管社团推选环节,组织复核环节,通过笔试、面试等形式对参选者进行考核,完成公示任命,确保流程公平公正,当选者名至实归;提高高校学生社团骨干候选门槛,在活动技能、工作人情的基础上,加入对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考察,从源头上把控社团骨干成员素质,增加参选难度,提高竞选成功者成就感和自信心。

2.2 做好工作交接,提高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传承性

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工作交接模式,如形成学生社团环节工作交接,将社团章程细则、社团成员信息、社团财务报表等重要文件转交,社团活动场地申请、社团年审流程、社团赞助拉取等办事流程说明纳入其中,由团委领导校社联组织学生社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工作交接的社团应向校社联报备,校社联可在所有学生社团完成交接后进行抽查,确保新上任社团骨干成员对管理工作、业务办理有基础的了解,提高工作熟练度和业务熟悉度,降低社团重要文本流失率,有利于社团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增强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3 加强业务培训,增强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综合实力

定期开展高校学生骨干专门调训,可安排在社团环节完成之后,设置思政教育课程、社团业务培训、外出调研考察等板块,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确保学生社团骨干组织开展的社团活动健康向上,社团发展方向正确;增强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团骨干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打造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团队,提升学生社团整体管理水平;开展外出考察调研,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加强社团交流合作,拓展高校学生社团骨干人脉,提升综合实力。

2.4 建立激励机制,提升高校学生社团骨干成员获得感

正式将学生社团骨干纳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给予适当的激励和鼓励。在评奖评优、选树典型等活动中增设优秀社团骨干模块,挖掘优秀社团骨干成员事迹,做好报道宣传,提高青年学生对社团骨干及社团建设发展的了解,提高学生社团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奖学金评选、优秀青年学子评选等活动中,将学生社团任职纳入选拔条件,提高社团管理工作含金量,提高社团骨干成员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冯超.《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桂林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11年第25卷第4期,页68—70.

[3] 王微.《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差异化培养——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新西部》,2015年第18期,页40—41.

[4] 吴毅.《高校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以大连交通学校为例》《人民论坛》,2012年第3期,页86—87.

[5] 王立新.《甘肃省高校学生社团干部和经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第7期,页122-123.

[6] 李苏宁.《基于高校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法研究》《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页90—91.

[7] 苗苗,王万奇.《新媒體时代下高校加强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探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8期,页147—150.

[8] 陈方鑫,周书宇,郑召丽.《发挥学生社团干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页21—22.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