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的“点石成金”

2020-08-19 05:05范燕燕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点拨互联网+互联网

范燕燕

【摘 要】点拨,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点引导,即画龙点睛、指点迷津。而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对学生进行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从而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点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84-02

当前,“互联网+”技术走进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为传统课堂带来了新的变革,帮助学生抓住了重点、排除了障碍,成了教师课堂点拨的利器。点拨,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点引导,即画龙点睛、指点迷津。特级教师蔡澄清是这样界定它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由此可见,点拨有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的作用。学生学习语文需要点拨,以开启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1]。

一、点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人的大脑是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使用得越多,转得越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子越用越活。点拨,无疑就是一个润滑剂,能加快学生大脑的运转速度,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字理识字

部编版语文教学目标强调在识字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某些汉字时要渗透字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字的演变过程,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日月水火》采用了象形字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汉字文化内涵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全景课堂App”的小视频功能,将“日、月、水、火”这四个字的从象形字演变成简体字的过程展示出来,经过巧妙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后,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以及笔画的演变,知道关键笔画不能丢,如“日”和“月”的区别在于“日”代表太阳,所以要封口,月亮是残缺的所以不用封口。这样不用教师教,学生都能理解生字的意思,并且记牢它们的写法。在教学其他生字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对待生字,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它们的意义,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关键笔画,以便牢牢掌握写法。如在学习生字“恭”时,不少学生会把下面的两个点写成一个点,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字形演变的视频点拨一下:恭字上面是一个牛头,左右两边代表两只手,下面是一颗心,后来随着字形的演变,人们就把心的卧钩改成了竖钩。学生从字理上理解两点是“心”的两点后,就再也不会犯“最后少写一点”的类似错误了。

(二)拼音字母“b、p、d、q”的巧妙区分

拼音是抽象的字符,对于刚刚接触拼音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存在接受困难,更别说将相似的拼音放在一起了。特别是对于都是半圆加一竖形式的“b、p、d、q”这四个字母,很多学生难以区分。这时,教师就需要找一些方法让学生快速地记住它们的特点,并强化记忆。

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形象有趣的事物,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设计区分这些拼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巩固提升。如“全景课堂App”中有一个画板功能,教师可以在画板中设置4个半圆与4条直线,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移动半圆与直线,改变半圆的方向,摆放出相应的拼音字母。在摆放、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发现这四个字母的异同、思考每个字母的特点并且强化记忆。最后,教师只需稍加总结归纳即可。

二、点拨——教给学生补白的方法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不交待所有的细枝末节,相反地,只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精髓。这就给读者留下很多补白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部编版语文选取的教学素材也是如此,有时用场景的变换连缀故事情节,有时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尾给人以想象空间。对于这些没有明确交待的内容,教师就需要以点拨的方式教给学生补白,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对于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研究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图片补白法——打通学习与生活的壁垒

部编版语文低年级课本中附有大量的图片,所以可以此展开故事情节,连缀教学知识点。有的图片按照故事内容依次展示;有的选择主要内容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必须根据图片类型进行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补白图片,以丰富文本内容。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中的一副插图描绘了晚上开着小夜灯,一个小女孩躺在小床上,盖着被子,睁着大大的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另一幅则描绘了蓝天、大海、海鸥、沙滩。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QQ的相册功能观看旅行照片,然后让学生分享旅行前自己的心情。再要求学生观察插图,适时点拨——小女孩明天将要去远足。这时,学生还沉浸在前面自己旅行时的回忆中,代入感比较强,容易达到共情,观察图片后能更好地说出小女孩的心中所想。在学习时,学会补白,能丰富文章内容,加深情感体会。

(二)文章补白法——下课不“下课”

文章补白,不用补得滴水不漏,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充实文章内容即可。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想象的补白,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分奶酪》一文时,教师不妨点拨——如果两只小熊又捡到了一块奶酪,再次遇到狐狸,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這时“互联网+”课堂的延伸性就表现出来了,学生可以依托课文,合理想象,开展对话,将自己的故事用录音的功能保存下来,上传班级群。这样学生能听到别人的故事,用语言评价或者点赞,同时老师也可以参与评价。在课后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彼此交流也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后有效学习。

三、点拨——扩展学生想象的张力

学生对于未经历过的、未曾观察过的事情,本是无言可发、无情可抒的。但如果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一个人物,或者激发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然后按要求进行创造想象,教师或许就能看到学生想象的拔节。

学生的思维、想象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启发。经过点拨,唤醒他们的灵性和悟性,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想象更流畅。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并简单介绍。在没有采用“互联网+”的点拨方式以前,学生能照本宣科,但是思维想象较封闭,不能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而在教师利用“全景课堂App”的画板功能给学生准备了大象、小船、石头、称等工具后,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的描述亲自操作,并做到边动手边说步骤。

综上所述,当学生为某一个问题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时,教师的点拨无疑是“及时雨”。而“互联网+”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无疑给点拨插上了翅膀,能让点拨变得更有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擅于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以点拨,拨动学生思维的弦,让学生的思维轻轻起航,让学生扬起学习的风帆。

【参考文献】

[1]王令军.点石成金,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界, 2013(7).

猜你喜欢
点拨互联网+互联网
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