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的北京饭馆

2020-08-20 08:02王东梅
档案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饭庄德福烤肉

王东梅

北京的饭馆行业,是从清朝才发达起来的。同治、光绪以来,朝政日趋腐败,王公大臣一味追求享乐,犬马声色之外,更耽口腹之欲,大型饭馆就应时而兴。到了民国,前清的王公大臣虽然没落了,但北洋政府的官僚政客又取代了他们的地位。加以北京当时是全国的首都,各地的豪绅巨贾又都麇集此间,北京的饭店业更是兴隆。

解放前的北京饭馆,虽然各种类型很多,但就历史久,数量多,规模大而言,应让山东馆居首席。北京是五方杂处的地方,各种类型的饭馆很多,烹调技术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不过山东馆菜肴的口味,各省人都可适应,这是它的优点。如四川饭馆的麻婆豆腐,北京人就嫌太辣,而山东饭馆的溜鱼片,四川人却都能吃。

解放前北京饭馆约略可分为北方饭馆、南方饭馆和北京本地饭馆三大类。此外还有寥寥数家西菜馆和素菜馆。因篇幅有限,这里只介绍几家有代表性的饭馆。

一、北方饭馆

●山东饭馆

北京的北方饭馆,以山东饭馆的历史最为悠久,规模也较大,很多从清朝就开设了,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山东胶东人。北京大的饭馆都叫饭庄,饭庄几乎都是山东馆,如解放前西单报子街的聚贤堂饭庄,前门外取灯胡同的同兴堂饭庄,什刹海后海的会贤堂饭庄。这类饭庄都有戏台,供有钱人做寿演戏之用。院内还搭有席棚,不但冬暖夏凉,而且还可以在院内摆席。一般地说,这种饭庄不应临时小卖,专应婚丧嫁娶(丧事只是祭奠开吊,并不停棺)喜庆堂会。此外,还有一类山东饭馆,虽然也叫饭庄,但规模比上述这类饭庄略小,生意却较上述这类饭庄还兴隆,如解放后还一直营业的西珠市口的丰泽园饭庄,八面槽的萃华楼饭庄,西四的同和居饭庄。

这里单独说一下同和居饭庄。同和居饭庄在清朝就很有名了。清末妓院都麇集在西四口袋底胡同,王公大臣、贵胄子弟征歌选色之余,都爱就近到同和居便饭或宴会,因而使同和居出了名。清朝大学士柏葰之孙崇彝所著之《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就有这样的记载:“……西城则同和居,四牌楼南路西,以其距口袋诸巷妓院近,故终日车马盈门”。同和居的名菜如葱扒乌参、醋椒鱼、贵妃鸡等名扬京城,脍炙人口。过去溥仪之兄溥儒,就是同和居的老顾客。日本投降后,同和居雅座里尚挂满溥儒书写的对联横幅,琳琅满目。

同和居的著名甜点三不沾(不沾碗、不沾筷、不沾嘴),连日本天皇裕仁都尝到了,这是因为溥杰的夫人嵯峨浩予以介绍的缘故。嵯峨浩是裕仁的亲属,她对中国烹饪很有研究,曾写了一本《清官菜谱》,在海外广为流传。

山东饭馆另一名店就是广和居。清朝大官们给同僚饯行,一般都在陶然亭的“瑶台”设宴,由广和居就近备办筵席。大官们宴会酬酢也爱在广和居举行,所以广和居又留下了不少清朝名人的墨迹,如张之洞、翁同龢等人所写的对联等。同时,它还是鲁迅先生最常去的地方。

北京的著名饭馆还有所谓“八大楼”之说。这八大楼除去春华楼是江苏饭馆外,其余都是山东饭馆。八大楼是指:东兴楼、新丰楼、泰丰楼、萃华楼、致美楼、正阳楼、安福楼和春华楼。

八大楼中,东兴楼的名气最大。一九二六至一九二八年,奉系军阀盘踞北京时,东兴楼曾经红极一时。张作霖在北京自封为“大元帅”,由于张的财政总长阎泽溥的推荐,张作霖也欣赏起东兴楼的菜肴来。每到大宴宾客的时候,他就把东兴楼的头灶叫到中南海或他的住宅顺承王府来担任烹调。北平沦陷期间,东兴楼又成了日本侵略者经常举行宴会的地方,这除去因为东兴楼肴馔精致,吸引了日本人之外,还有日本人迷信的缘故。他们认为“东兴”这两个字对他们吉利。

解放后恢复营业的“致美楼”(在长椿街),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山东饭馆。致美楼解放前开设在前门外煤市街,店里还有一块清道光丁未年(一八四九年)的老招牌,上写“姑苏致美楼”五个大字,既然是山东饭馆,为什么又说是姑苏呢?这是当时的风气使然。清末的北京饭馆都爱以南式南菜来号召,徐凌霄《旧都百话》说得好:“明明是老北京的登州馆,也要挂‘姑苏二字。”致美楼的名菜有五柳鱼、芙蓉鸡片、酱爆鸡丁等。它的名点炸龙须面尤为出色,把一块面抻得细如发丝,然后再过油炸得两面焦黄,酥脆香甜,非常好吃。

同在煤市街,距致美楼不远,还有一家著名的山东饭馆致美斋。致美斋规模较致美楼小,但肴饌之精,有过之无不及。致美斋原是一家点心铺,后始扩充为饭馆。崇彝《道成以来朝野杂记》曾有这样的记载:“‘致美斋其初为点心铺。所制云萝卜丝小饼及焖炉小烧饼皆甚佳。又有炸春卷、肉角尤妙。”清末魏元旷《都门琐记》还记道:“致美斋以四做鱼著名,盖一鱼而四做之,子名‘方鱼,头尾皆红烧,酱炙中段,余或炸炒,或醋溜,糟溜。”

前门外肉市的正阳楼饭庄,也是一家有名的山东饭馆。一九三二年秋天,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到北平来,曾在正阳楼大宴宾客,除备有上等鸭翅果席外,还以大量的螃蟹飨客。已经下台的军阀张宗昌被礼为上宾。就在这次宴会上,张宗昌中了韩复榘、石友三的圈套,应邀去了山东,结果被韩、石刺死于济南火车站。

另外,烤鸭店也应列入山东饭馆的范围,因为烤鸭店的菜肴纯系山东风味。北京最早的烤鸭店只有两家,即:前门外肉市的全聚德和前门外鲜鱼口的便宜坊。如全聚德有三十种冷菜和五十种热菜,都是用鸭子制成的。其他山东风味菜如烩乌鸡蛋、溜鱼片等也都应有尽有,只是价钱比一般山东馆贵一些。

河南饭馆

解放前北京有两家最有名的河南饭馆:一为金谷春,一为厚德福。金谷春在前门外西珠市口,菜肴甚佳,可惜昙花一现,即行关闭。厚德福则历久不衰,直至解放后始停业转为河南饭庄。

厚德福开设于前门外大栅栏,其菜纯属汴京正宗,梁园风味。厚德福经营范围甚广,南京、上海皆有分店,但烹调技术都不如北京的厚德福。北京厚德福名菜有猴头(菌类)、铁碗蛋、糖醋瓦块鱼等。当顾客将瓦块鱼吃到一半的时候,服务员会主动来问是否要焙面。用糖醋瓦块鱼汁将龙须面焙得焦黄,吃起来香脆可口,堪称一绝。现三里河大街河南饭庄仍保留糖醋瓦块鱼这一名菜,但已不卖焙面了。

解放前厚德福还有一个其它饭馆没有的名菜——熊掌。吃厚德福的熊掌,要提前三天前预定,因为这东西太费火,火候不够烂不了。当时厚德福一盆熊掌,要卖五六十元,一般人是不敢问津的。

二、南方饭馆

江苏饭馆

在解放前北京的江苏饭馆,以数量而言,仅次于山东饭馆。著名的有下列几家:春华楼、玉华台、淮扬春、森隆、五芳斋、上林春、同春园。

八大楼之一的春华楼,在三十年代曾红极一时,梅兰芳、何其巩、周大文都是这家饭馆的常客。玉华台则是一家纯粹的江苏饭馆,它的菜肴是道地的淮扬风味。玉华台的狮子头、炒鳝鱼丝、鸡火煮干丝基本上都保持淮扬菜的本色。玉华台的狮子头,到口即化,确是与众不同。还有一种淮扬名点——汤包,皮薄如纸,里面灌满了肉汁。

解放前开设在东安市场的五芳斋,也是一家有名的江苏饭馆。菜肴如砂锅青鱼头、红烧头尾、四喜肉、腌炖鲜、糖醋排骨等都很出色。面点尤为出众,三鲜炒面(带过桥)、小笼包子、炸春卷等堪称一时无双。五芳斋的炸春卷,用荠菜和猪肉丝做馅,完全是镇江面点的风味。

上林春也是江苏饭馆,开设在中山公园内。上林春饭馆虽小,名气却很大,这与开设者有关。它是张学良将军的亲信、国民党北平市长周大文开设的。周大文在北平经营了三家店铺,即:上林春、新月食堂和桂香村糕点铺。周大文虽是官僚,但却精于烹饪,做得一手好菜。解放后在西单开设好好食堂时,亲自上灶掌勺,赢得中外顾客的称赞。后又到曾任张学良秘书的李荫春开设的新馨食堂去掌勺(新馨食堂在前门外煤市街)。自周大文来掌勺后,新食堂立刻兴盛起来,连各国驻华使馆人员也都来光顾这家小饭馆了。

解放前的北京饭馆有八大楼和八大春之说,八大春又是指哪几家饭馆呢?包括:上林春、淮扬春、庆林春、大陆春、新陆春、春园、同春园和鹿鸣春。

八大春以类型来分,除庆林春、大陆春、新陆春属于四川饭馆外,其余五家都是江苏饭馆。

解放后除同春园外,其余七大春都已不见了。同春园由西长安街迁至西单南大街,它的早点小笼包子和蟹壳黄烧饼,还保留一点江苏风味。

四川饭馆

四川饭馆的菜肴以麻辣为主,不太适合北京人的口味,所以解放前北京四川饭馆的菜肴很多已有改变,不是纯粹的四川风味了。当年西长安街的庆林春、大陆春、新陆春虽都号称为四川饭馆,但菜肴已不大放双椒(辣椒与花椒),而略带江苏风味了。三十年代宣内绒线胡同有一家不大的四川饭馆,字号叫“且宜”,馆子虽小,但菜肴四川味却比较浓厚,可惜没开多久就关闭了。绒线胡同还有一家较大的四川饭馆——蓉园饭庄,这家饭馆有很多间餐室,可同时摆几十桌酒席,也应临时小卖。它的菜肴很精美,冷荤如棒棒鸡、椒麻鸡;热炒如干烧鲫鱼、辣子鸡丁等,都能保持四川风味。说来也巧,绒线胡同偏多四川饭馆,解放后北京最大的四川饭馆——四川饭店,也开设在绒线胡同。四川饭店的厨师,是由有关部门从四川选调来的,现又与成都的饭馆挂钩,所以它的菜肴,是正宗川菜,是解放前北京任何四川饭馆无法比拟的。

广东饭馆

解放前北京的广东饭馆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规模大的,一是王府井大街最多。王府井大街共有四家广东饭馆,东安市场内有两家,东亚楼和小小酒家;王府井大街上有两家,玉成号和广东家庭餐馆。

小小酒家座位无多,但肴馔却很精致。酒菜如白斩鸡,叉烧肉等,都是广东做法。点心有炸云吞,将馄饨炸得焦黄,佐以糖醋汁蘸着吃,别有风味。

广东家庭餐馆开设在王府井大街路东的一条弄堂里,即为闽粤餐馆的前身。所制之蚝油牛肉、古老肉都能保持广东风味。古老肉是一个很普通的广东菜,有点像山东馆的糖醋里脊,但做法却讲究多了。同是酸甜相益的菜,但它的酸味不是来自米醋而是来自番茄汁。这个菜吃起来既耐咀嚼又酸甜适口,再配上极细的柿子椒丝,红绿相映,可心悦目,真是色香味形俱佳。

恩成居虽以广东饭馆相标榜,但其菜肴则颇具江苏风味。它的名菜马鞍鳝就不能说是广东菜了。恩成居于三十年代曾盛极一时,车马盈门,座无虚席,京剧大师梅兰芳,著名小说家张恨水都是常客。解放后恩成居迁至西单北大街原富庆楼饭庄旧址,与自宣外迁来之谭家菜比邻而居,已由绚烂归于平淡了。

提起谭家菜来,真是赫赫有名,堪稱广东饭馆中之佼佼者,不过在抗战胜利以前,谭家菜并不公开营业,无人介绍,概不招待。要想吃谭家菜,必须托人向主人谭琢青请求,还要具备几个条件:1.要事先预订,等候通知;2.要订整桌酒席,不应小卖;3.须给谭琢青一份请柬。这三项条件中,请谭琢青参加宴会最为重要。谭琢青日饫肥甘,岂在乎这一餐筵席?他的真正目的是在表白自己不是在做饭馆生意,而是为朋友帮忙。吃了谭家菜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还要向谭琢青致谢,岂不冤枉?说也奇怪,订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并且很难排到。谭家菜鼎盛时期,是在三十年代,特别是日寇侵华期间。当时华北大汉奸都爱用谭家菜讨好日本人,这是因为谭琢青曾在北洋政府供职,大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过去都是他的上司的缘故。

福建饭馆

解放前北京的福建饭馆,著名的有西长安街的忠信堂和东四的中美楼。另外,王府井大街路东胡同内还有一家小型的福建饭馆闽江春(即刘家菜,是现在闽粤餐馆的前身)。忠信堂院落宽敞,餐室甚多,旅居北平的福建人,遇有喜庆堂会,都爱用忠信堂来招待亲友。福建籍知名人士春明女中校长柯文泾、国民党北平市卫生局长方石珊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忠信堂的菜肴也很精美,不过福建风味并不浓厚。福建菜肴喜放红糟,但忠信堂却很少供应放有红糟的菜肴。同是福建饭馆,“小有天”却有不少红糟菜肴。小有天开设在前外劝业场楼上,饭馆虽小,肴馔甚精。它的红糟菜肴,如红糟鸡丁、红糟鱼片等,很受福建人的欢迎,但外省人却不大爱吃。

三、北京本地饭馆

北京本地饭馆很少,如果不将回民饭馆计算在内,就只有寥寥数家了。这是因为长时期以来,山东饭馆已经取代了北京本地饭馆地位的缘故。如上海人就称山东饭馆为“京帮饭馆”,山东菜为“京帮菜”。

除去回民饭馆之外,比较有名的北京本地饭馆有柳泉居、砂锅居、都一处和灶温。柳泉居是在明朝就有的真正北京风味饭馆。它因院内有一棵大柳树和一口甜水井而得名。砂锅居在西四缸瓦市大街路东。砂锅居在清朝道光年间就有了。姚雪垠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其中有牛金星与友人在缸瓦市砂锅居饮酒聚会的故事,可见砂锅居这个饭馆在明朝崇祯年间就有了。北京人称砂锅居为白肉馆,白肉是白煮猪肉的简称。砂锅居不仅卖白肉,还卖猪的头蹄下水。它能将一口猪做成七十二种菜肴,即北京人所谓的“七十二样小烧”。

都一处在前门大街路东,开设于清朝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解放前,楼上有一“宝座”,上罩黄布,下铺黄土,据说乾隆皇帝私访,到过都一处,以后都一处就把皇帝坐过的椅子,当做“宝座”来供奉了。都一处在解放前,除烧麦有名外,它的马连肉、晾内、面筋、糟肉等下酒小菜也很有名。炸三角尤为出色。三角包有肉馅,比馄饨大一些,形状象粽子,炸得酥脆,非常适口。

以上所写的北京本地饭馆,都是属于汉民的,下面再谈谈回民清真饭馆,即北京人所说的“羊肉馆”。

解放前著名的回民清真饭馆有东来顺、西来顺、雨益轩、同和轩等。

東来顺的涮羊肉,堪称是誉满中外的美味佳肴。其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三大优点:一是选料精;二是肉片薄;三是调料美。以选料精而言,用内蒙古集宁的绵羊,先在自己的农场内圈养一个时期,为的是换了水草之后,可除腥膻之气。宰杀后,要将肉枣、筋膜等剔净,选留精华部分,经冰镇后再切。东来顺羊肉片之薄也是著名的,老师傅能将半斤羊肉切出六寸长、一寸半宽的肉片四十至五十片,码到盘子里,要做到薄如纸、齐如线、美如花。调料方面,除去高级酱油、辣椒油、虾油、腐乳、麻酱等各种调料外,还要加入上等料酒来提味。锅子里放的是口蘑汤而不是白开水。由于有以上三大优点,东来顺的涮羊肉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中国顾客,就连外国人也都慕名前来尝试,其中以日本人为最多。一九四八年冬天蒋介石派他的儿子蒋纬国到北平来见傅作义,尽管来去匆匆,还特地到东来顺一尝涮羊肉之美味,可见东来顺的涮羊肉也同样受到南方人的欢迎。

三十年代,西长安街又出现了一家西来顺回民饭馆,是国民党内二区署长殷焕然开的。那时候西长安街有饭馆街之称,饭馆鳞次栉比,要在这条繁华街道上,挤进一家新的饭馆来,是不容易的。殷焕然凭借权势,不但把西来顺开设起来,还网罗了一批名厨师来掌勺,其中最有名的是褚祥。褚祥用菠菜汁制做的翡翠鸭子,是西来顺的一绝。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最欣赏褚祥的烹调技术,所以常到西来顺光顾,后来索性把褚祥请到家里来当厨师。

雨益轩和同和轩都开设在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三十年代都盛极一时,解放后相继关闭了。

除去以上这几家回民饭馆外,还有两家很有名的烤肉馆,即:烤肉宛与烤肉季。烤肉宛的历史较烤肉季悠久。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姓宛的回民从京东大厂县来到北京,在宣内大街摆了一个烤肉摊,将牛羊肉切成薄片,用炙子烤,深受顾客的欢迎。小摊发展成为饭馆,就是后来的烤肉宛。解放前烤肉宛不在宣内大街,在宣内安儿胡同口内。门上悬挂着画家齐白石书写的匾额,屋里安放着两个大铁炙子,传说其中有一个是康熙年间的,顾客都爱在这个炙子上烤肉,说这个炙子好使。吃烤肉时,顾客把一只脚蹬在板凳上,左手擎着洒杯,右手用长筷子烤肉,边吃边喝边烤。

另,烤肉季的创始人是通县人季德彩。烤肉季创办于清朝咸丰年间,以选料精,切片薄,香嫩可口,深受老北京人的欢迎。解放后,烤肉季还成了招待外宾的好场所。

猜你喜欢
饭庄德福烤肉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大名鼎鼎的巴西烤肉
百元大钞砸到你
第五个烤肉卷
加盟厚德福熟食 你找到能干一辈子的好项目
烤肉自助
博士厅长沦落千万巨贪,被“转手”的情人是内鬼
百元大钞砸到你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