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贵州侗族服饰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整合与教学探究

2020-08-20 09:29潘雪玲
大众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侗族服饰

潘雪玲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核心素养”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依据,依托于日常发现的问题,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贵州侗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激发着他们的兴趣及探索美的欲望。如果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来学习和了解侗族服饰,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我们的美术课堂和生活、和地方美术资源有效的结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本土文化,并有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行动能力,这是每一位美术教育者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侗族服饰文化;地方美术资源;教学探究

《美术课程标准》提及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网络资源四大资源。它在我们美术教程的实践教学中完善了内容,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我们落实美术课堂效果的总目标[1]。在建立美术教学的资源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合理的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是关键的一步,它能让大家在教学中共享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传承,充分地发挥资源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发展至今从未间断过文明的国家。为我们研究民族文化,打下了自信的基础。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意信息、教育、民族文化等全方位的融合。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密切关联,互相依存。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民族与美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2]。悠久、丰富、厚实的民族文化给我们课堂教学增加了深度和广度,作为美术教育者就想把能融入美术课堂的地方性美术资源挖掘出来,通过实践、总结、再研究提验出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这样的行为就是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人们的重视,和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种使命感。

二、整合——双向筛选的途径

双向筛选包括对地方美术资源的筛选和美术课题的筛选。最后能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研究而得到产物。所以对地方美术资源也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是地方美术资源都融入课堂也是不切实际的行为。筛选时我觉得应该注意几个点:1.美术课程有哪些内容可以结合地方美术资源,然后选择最适合的一课来融合。2.地方美术资源的课堂教学价值何在? 普通的地方美术资源、还是非遗文化的美术资源?我觉得后者的价值更大,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更有价值3.挖掘地方美术资源的地域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对比较近的地方美术资源,这样就会节约采集和收集资料时会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探索研究。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本校学生学情能否有实操的可能性。4.可选择与自己的生活有联系的一些地方美术资源,这样会更有兴趣,更接近生活。正因为自己是以这样的思路去筛选地方美术性资源,所以我选择了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服装》一课与侗族服饰文化的融合。六年级的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能认识到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大胆交流设计意图。自己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侗族美术老师,给我研究的兴趣与动力加了一个码。总之筛选一定要慎重,选择最适合学生和自己的那个点去研究。

三、侗族服饰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 居在贵州、湖南及广西的交界处。贵州侗 族村寨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溪河绕寨而过,侗族人民世代生活在这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侗族服饰艺术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侗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艺术在部分侗族地区,尤其是在南部侗族地区仍然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浓郁民俗和秀美山川的和谐共存,构成了一 幅如诗如画的侗族风俗画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交流的加强,汉文化的渗透, 侗族服饰逐渐被汉化,也使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贵州侗族服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已迫在眉睫。教学预设与实践的这个过程我是这样做的;

(1)问卷调查分析

教育就是传承的途径,以艺术教育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艺术是比较科学的举措 ,可以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贵州侗族服饰造型、纹样、色彩的丰富性及实用性成就了服饰文化运用,创造了侗族绚丽多彩文化的民族特色文化。现行美术教材对于贵州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涉及较少,关于服饰的更少,经过问卷调查后发现,大多学生对民族服装是相当感兴趣的。而对民族服饰艺术进行了解和尝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服饰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承载着历史,代表着各民族特色。把这样的传统工艺尝试引进小学美术课堂学习。容易使学生对本地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从而能够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贵州地方文化资源与课程有效整合能够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了解自己成长的土地上较典型民族服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了解和感受家乡艺术,进而激发学生对服饰文化传承的愿望。

(2)查阅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这是最便捷方式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多次去了贵州黎平肇兴侗寨,看侗家人制作服装的过程:纺纱——织布——染色——熏蒸——反复敲打制作侗布——裁剪——刺绣等。去肇兴博物馆向非遗传承人丁明焕老师了解侗族服装的造型、色彩及刺绣图案。在博物馆参观了黎平县各乡镇的服装,有的简洁大方,有的满绣精美,有的羽毛装饰等,造型多变,有长裙、短裙、裤装等款式;色彩对比强烈,一般衣服多以青、紫、黑、白色为主,装饰对比色的图案,格外显眼靓丽;图案有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龙凤纹、太阳纹、海螺纹等,纹样非常丰富。这都源于侗族人民崇拜的广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实验法

在《我设计的服装——侗族服饰》中,依托美术社团这个教学,来多次寻找材料反复研究能代替侗族服饰这种特殊的原材料,并且能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实际有效的操作。按照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教育设想,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教育实践。多次探索和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总结反思。最终得出一节小学美术课堂上能完整结合的美术课程。虽然不成熟,但反复的研究,每一次都有新问题和新思路,不断地在脑海中碰撞和沉积。

学校的美术教育因为有地方美术文化的加入能够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可以更为丰富。贵州侗族服饰文化能体现出来贵州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侗族服饰艺术属于民族民间工艺范畴,是艺术的一个种类,把它引进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合乎其发展规律。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教育领域的侗族服饰艺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研究,对比拘泥于狭小民族范围之内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丰富了小学美术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即可丰富美术知识,也可为展现贵州的民族文化做一份贡献。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注地方民族文化和美术教育的共同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奋斗、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弘扬地域文化的同时,人们要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融入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注重本土化,最终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同时,将地方民族的文化融入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体验感受制作美术作品的乐趣,让学生从小就开始重视,和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种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李卫纲 宁夏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出处《牡丹》2018年第12期

[2] 謝瑾. 岩彩画元素的渗透 ——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教育元素[J]. 考试周刊, 2018(18):181-181.

注:贵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美术课程与地方美术资源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相关论文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侗族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猜朝代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