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庙会和社火

2020-08-20 03:23胡梦飞
寻根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火庙会泰山

胡梦飞

临清的庙会

临清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明清时期凭借大运河漕运发展起来。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临清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绚烂多彩。在临清众多民俗中,以庙会和社火最具代表性。

临清庙会一般在寺庙所在地举办,名为酬神,实则是开展城乡贸易、进行物资交流的一种手段。民国《临清县志》记载:“临清庙会不一而足,如城隍庙则正月、腊月及五月二十八日均有会,五龙宫则三月三有会,歇马厅则四月初有接驾会,碧霞宫则九月初有会。乡间之会黎博店在二月中旬,小杨庄在三月下旬,各会当中以西、南关之四月会最大,邻近县于庙会前后均来赶趁,名曰‘进香火,全市商业社会繁华所关甚巨。”临清庙会一般根據农时季节选定会期。除农历六、七、八月无庙会外,其他各月均有。大宁寺庙会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日,每天赶会的有两三万人次。庙会上经营的商品,一半是手工业产品(主要是玩具),饮食小吃占30%,其余的全是杂货、农产等。平时在店铺内销售不多,拿到会上就被抢购一空。

在临清众多庙会中,最有名的当是每年农历四月的碧霞元君庙会。乾隆《临清州志》卷十一《风俗志》记载当时的庙会盛况:“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会,倾城士女出供,香火自十五日至十八日,上庙者水陆不绝。明末,西北之民结社来观,如东岳故事。其灵爽讫于千里。每岁会资造金银五色纸宫殿为驾,前仪仗为鼓吹,为扮演杂剧,两城周游。市民设祭,以珠翠珍宝聘巧工扎饰玩具,倍极华丽,五日内共填街市。”

临清碧霞元君接驾会从农历三月三十日开始,会期持续整个四月份,慈航院、碧霞宫、娘娘庙、行宫庙、七神庙七个庙会各抬十余八抬大轿,各庙十 余起社火跟随,敲锣打鼓放铳放炮,到临清城外泰山娘娘歇马之所歇马厅迎接泰山娘娘。其时“州人舁木像具仪从警跸传呼,而以杂剧导其前,招摇过市,谓之‘行驾,各街巷结踩设供,竞致新奇,辉煌悦目,谓之‘迎驾。四方数百里聚会来观,连袂挥汗,充满城邑。”“每值会期士人舁木像扮社火,观者云从,有万人空巷之势。”民国《临清县志》记载临清卫河东岸碧霞宫:“供泰山神女,封碧霞元君,俗称娘娘庙,旧历四月中旬,邻近数十县来者甚众,名曰‘朝山,每值会期士人舁木像扮社火,观者云从,有万人空巷之势。九月九日又有会,亦颇盛,实为全境商业消长所关。”

每年三月,各庙会头(庙会的组织者叫庙会头)便自行组织庙会,并由各庙会头推选的会首到各工商业户去募捐,以供文艺团体演出的费用及会期的各种开销,手工业、农业者忙于为庙会赶制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商户则四处去采购琳琅满目的商品以保证庙会的销售,农户人家也忙于加工农副产品,准备去庙会上卖,各地的商人也都纷纷起程,满载着自己的货物前来临清赶会。

庙会开始前,各庙会都要全部出动,抬着供娘娘乘坐的空轿,到古楼外东南方向的歇马厅大庙以东,在朝泰山的方向举行接驾仪式。此时,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都虔诚地跪在地下,一面磕头,一面烧纸钱、纸元宝。这时那些卖吃食的,卖香烛元宝的,卖各种玩具的,还有戏台上唱神戏的,会织在一起。当接泰山奶奶的仪式结束,并确认泰山奶奶已经迎在自己的花轿里时,便抬着泰山奶奶,吹吹打打地由许多人簇拥着到各个庙会及大街小巷去受供奉。全城到处都摆上供桌,桌上摆着供品,以便泰山奶奶到后随时随地都有丰富的供品,这时接驾达到高潮。抬轿的是金刚会,紧跟着是銮驾会,负责扛金瓜、钺斧等仪仗。其后是音乐会,管、箫、笛、笙、弦乐、打击乐样样俱全。神驾两侧是铳会(放礼炮的),负责鸣炮开路,随后是五颜六色的杠箱会,再后是云龙会、舞狮会、高跷会、麒麟会、五鬼闹判会、秧歌会、驾鼓会、武术会、采茶会、彩船会、渔家乐会等,各会都有专门的服装,颜色各异。这是一支巨大的文艺大军,各显技艺,招摇过市,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庙会期间,各类戏班子天天演出,一直唱到满一个月后,泰山奶奶回泰山为止。另外,每到庙会,就有到庙会来说大鼓书的,唱河南坠子的、街头唱曲儿的,说快书的,打拳的,卖艺的,就连那些数来宝、唱莲花落子的乞丐们也都凑趣来到庙会,真是无所不有,百花齐放,热闹非常。

清末和民国时期,临清庙会盛行。县内的寺庙有40余座。主要庙会有二月十九日的静宁寺会、三月初三的河西小金顶庙会、三月二十日的歇马厅庙会、腊月十五日的城隍庙会。以上庙会大多会期短,唯四月庙会时间长、规模大、商品繁多。庙会期间,附近州县的善男信女,打着朝山进香的小旗,涌进市区,到各庙烧香还愿,游览临清的名胜古迹。他们往往租赁民房居住数天。庙会期间,临清的土特产品、手工业产品销量剧增。竹业生产一年的竹篮、筐子等在四月内全部销售一空。线业、鞋业、衣帽、食品、酱菜等行业当天卖货所得铜币当天数不完。各行业在四月庙会上的经营纯收入,足够全家一年的生活费用。承办大会的“会首”管理会期一切事务,政府征收税款。1948年临清解放,当年的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流大会,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会期15天,会内有商品售货棚542个,会终摊贩营业额2亿元,坐商营业额323亿元,赶会群众3万余人。

临清歇马厅,又称“歇马亭”,位于临清市东郊古运河岸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因外地香客前往泰山进香,常在此驻马停歇,故名。民国《临清县志》记载,歇马厅在城东南汶河北岸,为碧霞元君停驾之所,“旧历四月一日有接驾会,游人潮涌,香火极盛,与泰山神会相衔接”。1964年,古歇马建筑倾圮。1993年,临清市筹资近200万元,在古歇马厅原址上重现了昔日宫观风采。所修复的歇马厅紧靠古运河,绵亘一公里许,总面积四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为圣母殿、玉皇殿、碧霞宫、王母宫等。各殿内塑有碧霞元君、关公等三十余尊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年农历三月三十日仍会举行泰山奶奶接驾庙会。

临清的社火

社火属于庙会、迎神赛会一类的表演活动,宋代已有社火之名,清代则称作走会。民国《临清县志》记载,社火之名始于元代,境内社火不下百起:“如彩船则结帛为之驾者,饰女装戴彩笠,渔人引之合唱采莲曲。高跷则足蹑,木跷高数尺,腮抹粉墨,歌弋阳腔。若竹马始于汉,羯鼓始于唐,渔家乐始于六朝,其来源尤古,其余龙灯狮、保花鼓、秧歌等名目繁多,不胜指数。每值庙会则游行街衢更番献技,亦临清之特殊情形也。”

清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所撰《鸿雪因缘图记》中亦有一则关于“临清社火”的记载:“碧霞元君圣诞(即农历四月十八日),远近数百里乡民,争来作社火会。百货俱聚,百戏俱陈,而独争高跷,尤为奇绝。蹬坛走索,舞狮耍熊,无不精妙。且鼓乐喧阗,灯火照耀,男妇宣扬,佛号声闻彻夜。”社火活动内容丰富,传统项目较多,有云龙会、狮子会、跑旱船、高跷、杠箱、抬杠官、五鬼闹判等,内容精彩,气氛热烈,深受民众喜爱。

高跷

高跷,又称“高跷会”或“高瞧戏”。临清高跷按距地高低分高、中、低三种,高者达丈余,中者三尺,低者一尺。踩街时有头棒、二棒(即哼哈二将)开路,憨妮傻小丑角收尾。表演有“白蛇戏许仙”“青蛇逗艄公”“双蛇彩嬉”“憨妮斗俏”等。临清高跷伴奏为腰鼓和小云锣,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目前每年元宵灯会时都有表演。

杠箱

杠箱,亦称“杠箱会”,也称“响铃会”。铃箱内大、中、小铜铃搭配吊装置成,其大铃如罐、小铃似盅,响声各异。踩街表演时大铃音箱由前后四人双杠肩抬,小铃音箱由两个人抬。杠肩花样有颤肩、内肩、跳肩等,箱内大、中、小铃击作响,高低各异,悠扬悦耳,几里外听来如临现场,别具风趣。

抬杠官

抬杠官為临清独有的一种娱乐社火。表演者由身着破官袍、头戴蒜辫翎帽、脸涂丑角脸谱的“县太爷”和四个手持“黑红棍”的衙役及两个抬轿衙役组成。踩街时,“县太爷”坐在滚圆溜滑的棍棒之上,身晃手摇,滑稽可笑。此社火无固定的表演场合,只要有人拦驾“喊冤”就停下来。喊冤诉屈者,多为县衙不受理的民间邻里纠纷小事。此时,“县太爷”就地审案,用道德伦理予以解劝,并多用笑话插科打诨,使民间积冤在调笑中释解。如遇刁蛮者,“县太爷”有权指使“衙役”用“黑红棍”杖罚,以伸张正义、惩治邪恶。新中国成立后,此社火停演。

云龙会

亦称龙灯。临清龙舞表演技艺丰富多彩,有“蛟龙探海”“云龙腾空”“双龙戏珠”“龙钻祥云”等。锣鼓伴奏有车鼓、群钹,鼓点铿锵,气势磅礴。过去“龙”在劳动人民心中是吉祥的化身,多有龙舞祈雨之习,驱灾除害、吉祥太平之说,现在则多含喜庆吉祥之意。临清龙舞较他处颇具特色,并有铳炮队和火硝队配合表演,演出中几十支火铳列队两旁,龙舞时,铳炮如声声春雷,硝烟如滚滚云雾,龙在硝烟中翻滚搏击,气势宏大,气象万千。

狮子舞

狮子舞,亦称“狮胞会”。狮子的制作是以木、竹扎制成狮头,布制狮身,黄麻为毛,颈系铜铃。临清狮舞由两个人合演。一武士手持绣球引逗嬉闹、俯仰翻腾。表演有文武之分,前者侧重狮子表情,动作文静细腻,诙谐可亲,动作有搔痒、打滚、舐毛、相依相侵等。后者动作强烈激越,有跳跃、跌扑、腾转等着重表现狮子的威武强劲。临清狮子舞除单狮表演外,另有群狮表演。王沿村、林园村狮舞演出中群狮欢腾跳跃,气氛热烈,母狮还在现场生产小狮,母子相亲相逗,情趣盎然,故此临清称狮舞为“狮胞会”。

五鬼闹判

明代沿运河从南通一带传播而来的五鬼闹判,以民间神话传说中的钟馗为内容,角色由阴曹地府的判官、撑伞鬼及手执琴棋书画的五个小鬼组成。演出时,在锣鼓伴奏下众小鬼欢腾跳跃。忽而虎跳、滚毛、蛮子、旋子,忽而蝎子爬、车轮跟头、狮子滚绣球,忽而鲤鱼打挺、屎壳郎滚蛋、叠罗汉,蹿挪腾跳、潇洒大方,以稔熟的舞蹈语汇配以各种队形变换,使整个场面生气勃勃、情趣盎然。这时,判官在转伞伴舞下,手执笏板,舒展阔袖与众小鬼打逗嬉闹,时而抚琴聆曲,时而凝目观画,时而举盘品棋,时而捋髯审书,鬼、判配合默契,形神入微、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五鬼闹判借鬼喻理、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几百年来,经历代艺人相演相嬗,表演技艺不断丰富,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和拥戴,已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并被列入聊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至今日,民间娱艺团队仍不减当年,每至年节、庙会,狮舞、龙灯、旱船、羯鼓、高跷、秧歌、花鼓,一起演出,各展风姿。近年来,临清市政府鼓励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定期举办元宵灯会、国庆烟火晚会、消夏夜市等活动,使这些民间文娱项目重获新生。

[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QN201906104)阶段性成果]

——————————————————————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社火庙会泰山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
社火,耍起来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