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案

2020-08-20 06:06王路传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天门山诗句古诗

王路传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并解题

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

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望,是观看。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

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

三、初读古诗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找两个同学)

(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

(4)齐读一遍。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指名两名同学朗读)

(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志的诗句。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

四、教学生字的写法

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图片    断  楚  至  孤  帆

2.利用课件指导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说明。)

五、把握诗歌大意

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订正。

(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门山、楚江图。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六、构想画面,理解诗句

1.教学第一、二诗句。

(1)出示诗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借助“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

①重点理解“断”“开”,体会长江水势的浩荡。(断:切断、截断。开:劈开、断开。)

②出示楚江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诗的意思,然后教师归纳出示。

(浩浩荡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④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3)聚焦“回”,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学生重点理解“回”,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图片展示景象及词义,再让学生归纳诗句意义,后教师订正。

(回:回旋、回转。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②指导学生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4)指导小结古诗学法(图片展示):

①结合注释或查找解释,理解诗句。

②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2.教学第三、四诗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诗,指导理解“出,来”的意思(出:突出、出现。来:驶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出示画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两岸的青山怎样 “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诗句中“出”“来”所描绘的情形。

(4)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归纳诗意。(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舟,富有情趣。)

(5)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和诗歌描绘祖国山河壮美的特点。

七、背诵默写

1.指導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出示“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图片,让学生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

3.教师投影默写纸,让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写的基本格式,在指导学生正确默写。

八、作业: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默写《望天门山》。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断     开

壮美

猜你喜欢
天门山诗句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再登天门山(外二首)
劳劳亭
我爱家乡的天门山
唐·李白《望天门山》(草书)
坐天门山 索道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