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钥匙打开群众“心门”
——铜仁市万山区创新推行易地扶贫搬迁“五进社区”机制

2020-08-21 05:56文叶飞陈阳
当代贵州 2020年26期
关键词:心门铜仁市易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陈阳

铜仁市万山区坚持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就业、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保障”为标准,实施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创新推行“五进社区”机制,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的城市新生活。

“城里消费高,工作不好找,担心搬过去后没有收入,难以生存。”“搬过去后人生地不熟,生活无聊得很。”未搬迁到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之前,长期深居大山的群众心里有着故土难离的心结。

“楼上稳安居,楼下乐就业。”“家里有需求,上门来服务。”“物质生活保障好,精神文明建设强。”这是搬迁到旺家社区后群众的切身感受。

旺家社区是万山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8年起,陆续入住来自思南、印江、石阡3个跨区域的4000多户搬迁群众。

为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服务保障不打折、家庭就业不漏一户,3年来,万山区创新推行联合办公、公共服务、均衡教育、就业保障、基层党建“五进社区”机制,铸造了社区就业、社区治理、社区建设三把“钥匙”,打开搬迁群众的“心门”,过上幸福的城市新生活。

家门口稳就业住得安心

“以前出门打工要坐几天几夜的车,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回家几天,屋里长期没人住,门都没开过几次,堆积了厚厚的灰。”回想从前有家不能住的日子,文永芳一脸无奈。

2019年2月,文永芳一家从石阡县石固乡搬进旺家社区。看着漂亮的新楼房、整洁漂亮的装修、温馨舒适的房屋,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若还要外出打工,新房子依旧住不了多久。

有着同样想法的搬迁群众不在少数。如何让群众快速在城市立足,在家门口就业,旺家社区党支部下了大力气。

去年初,由政府提供免费场地,社区在搬迁群众家门口建起了扶贫微工厂产业园,用优惠政策引进多个企业。

景航制衣厂、三红枫制鞋厂两个劳动密集型微工厂率先进驻,并对搬迁群众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以每月2000元的工资吸纳了300余人在车间务工。

同时,支付宝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AI豆计划”,首个“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落地旺家社区,填补了高科技扶贫产业的空缺。

各类企业走进来,社区群众拥有更多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不仅保障了收入稳定,还能学到多种工作技能。

此外,社区还提供大量走出去的岗位。去年8月16日,苏州高新区·铜仁万山区扶贫协作招聘会举行,输送100余人赴苏州高新区就业,其中稳定工作3个月的贫困户,可领取8000元稳定就业补贴。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就业保障。旺家社区鼓励支持更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他们住得更安心、更放心。

“下班几分钟就到家,既能照顾孩子,还能有收入存下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社区超市工作的文永芳不用再外出打工,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下。

多方位送服务住得舒心

走进旺家社区,万山区旺家花园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正对着小区入口的街道,格外显眼。服务中心每天从早到晚开放,为社区搬迁群众服务。

“我们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在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解决。”去年9月自思南县翁溪镇搬迁过来的白彩荣向记者介绍,由于丈夫是残疾人,家中事务基本落在她身上,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很多麻烦事迎刃而解。

10个服务窗口,涉及社保、就业、教育、卫计、民政、残联等方面,以及石阡、印江、思南3个工作组,社区里的大部分事务,都可以在服务中心办理。

与此同时,社区的安全治理也有多重保障,小区里设有警务室,辖区民警与物业安保24小时巡逻,各电梯内和楼道口实现无盲点实时监控。即使是半夜十二点,路边灯光依然亮着,让晚归的群众心中感觉很踏实。

多管齐下,社区以“党支部+楼栋长+党组校长”的三级化网格管理模式,创新性地以居民楼为标准,划分出10余个管理服务网格,由社区群众推荐合适人员作为楼长,具体负责楼内群众的需求。

楼长属于公益性岗位,每栋楼下都留有联系电话,只要有群众想寻求帮助,楼长随即上门服务。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无法当场解决的及时上报社区处理。

“有一次家里停电了,但是小区没有停电,我们就给楼长邹静打电话,得知情况后,她第一时间来帮我们弄好。”白彩荣和丈夫经常得到邹静的上门帮助,对她十分感激。

心系搬迁群众,旺家社区党支部发挥牵头作用,定期组织帮扶干部、工作组组长、物业、楼长入户走访,及时获知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建议,把服务送到家门口,让他们住得更舒心、更顺心。

“只要群众满意,我们的服务就有价值,社区治理就有成效。”旺家社区党支部委员吴先政总是闲不下来,一有空就四处核查社区水电安全情况。

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搬迁群众办理各项事务很方便。(铜仁市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丰富文体活动住得开心

“我很喜欢跳舞,但是以前在农村根本没机会学,既没有场地也找不到人一起。”文永芳想起在外打工时,看见夜晚广场上跳舞的人群总想参与进去,却一直没有机会。

搬进旺家社区后,文永芳终于有了发展这一业余爱好的机会。

“每天晚上我们都来跳广场舞,社区提供场地,现在有十几个舞伴,都是搬迁户,我们经常一起‘约舞’。”跳舞既能释放压力,又能锻炼身体,文永芳的舞技进步很快。

如何让更多群众找到乐事,发展自我兴趣,社区首先从基础设施入手。

除了跳舞的广场,社区还提供健身跑道、休憩小亭、儿童玩乐区等设施,供搬迁群众休闲使用。

每天清晨,天色微亮,就有搬迁群众开始晨跑晨练;没过多久,上学上班、买菜购物的人逐渐增多;正午时分,社区处处飘荡着饭菜香味;下午天气微凉时,老人们纷纷围坐下棋,谈论家事;饭后傍晚,大人孩子一起散步,锻炼玩乐……

从荒凉冷清到热闹欢腾,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搬迁群众的入住让旺家社区充满生机活力,社区也为搬迁群众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的条件比以前住的乡旮旯要好得多,搬过来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心里特别高兴。”搬迁群众杨兰州笑呵呵地说,她也是广场舞队伍的一员,平时经常参与社区活动。

医疗健康、家庭教育、扶贫扶志、关爱居民——旺家社区多措并举,凝精聚神,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搬迁群众住得更开心、更齐心。

“我们不仅要把群众搬出来,还要把文化‘搬’出来。”万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萍认为,只有把各民族文化和文化风情“搬”过来,才能让搬迁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搬迁群众能够在新家记住乡愁。

“看到群众在小区里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我也感到十分欣慰,乐在工作中。”旺家社区工作人员何英说,接下来社区将组织更多活动,让更多群众参与。

3年来,万山区坚持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就业、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保障”为标准,实施5万人的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高标准、高水平把每一个安置区打造成为一个商区,取得喜人成果。

猜你喜欢
心门铜仁市易地
可说可不说
心门
心门
发现非遗之美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