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挫折教育

2020-08-21 08:27杨波肖碧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4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高中生策略

杨波 肖碧柳

【摘要】从学校、学生和家庭三个层面分析了高中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德育实践,从学校、班主任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挫折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挫折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17-01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高中阶段会面临诸多挫折,由于高中生不能正确认识以及处理挫折,使得挫折的负面效应被人为放大,给高中生的成长带来了障碍,加强高中生的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一、高中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

目前,大多数高中依然固守应试教育模式,单一地将学生的成绩看做是学校立足和发展的根本。这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不良影响:其一,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自然而然地就会忽视与提高学生成绩无关的心理和人格教育;其二,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单一化和教条化的特征。这从学校氛围以及教师施压两个角度给学生平添了许多紧张感,使得高中生的学业型挫折层出不穷。

(二)学生层面

其一,高中生的心理不够成熟使其更容易遭受挫折。屡见不鲜的中学生自杀、上网成瘾等等问题都表明了高中生的情绪波动大、易激动,也易失落,容易产生过激反应。而且,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00后的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张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的同时自我控制能力及受挫能力比较差。

其二,学生个人成绩偏低或者波动较大,为挫折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无论是成绩偏低还是成绩波动比较大,均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抽空了学生的“成就动机”。

(三)家庭层面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生活过度关心与呵护,把对孩子的溺爱当做真爱,导致学生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良品质;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无可厚非的美好愿望。但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仅停留在成绩层面,因此对子女的学业有着很高甚至过高的期望。这又在家庭层面上给学生带来了压抑情绪和沉重心理负担,也逐渐地抽空了子女的“成就动机”。

二、挫折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教育是人类最复杂的活动之一,它需要各类教育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有机配合方能出色完成。同样的,挫折教育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一)学校层面

在观念上,学校的管理者要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切实地形成素质教育观。其一,更新自己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一个完整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既要接受科学知识教育,也要接受心理和品格教育;其二,更新对学生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除了传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之外,还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等智能。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评价的时候应该用发展和多元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实践上,学校首先要将挫折教育真正放在学校德育管理的议事日程中来,比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以下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锻炼、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技能竞赛、挫折情境演练等。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经受挫折,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他们笑对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其次,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为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优势智能找到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获得成就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二)班主任层面

首先要引领学生树立合适学习目标,增强其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持久和稳定的学习动机之后,在面对学业型挫折时才会泰然处之。当然,在引领学生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这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其二,制定的目标要可视化且可操作。要求学生要将实现目标和克服障碍的措施具体化到可重复的程度,只有“落地”的目标,方有实现的可能。

其次,利用好主题班会这个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应该结合本班实際分析学生遭遇挫折的主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主题班会。笔者曾经带过一个班级,班级当中有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存在着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毛病。于是笔者召开了一次“共性与个性”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笔者从哲学层面对“共性”和“个性”的解读,以及学生对“个性与共性关系”的讨论,进而延伸到“个体应当如何面对集体”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们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个性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个体要想在集体中获得尊重,必须要先尊重集体中的其他个体。这节主题班会课在增进同学友谊、减少本班人际交往型挫折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除了主题班会这种整体教育方式外,班主任还应该针对班级的特殊群体进行个别教育。班主任应该要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比其他同学要更加敏感,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这类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受挫心理。

(三)家长层面

如上所述,家长和学校都存在对学生评价单一和僵化的问题。因此,家长除了要和学校一道改变自己的评价观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对子女的挫折教育,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也会遇到挫折,建议家长在处理挫折的时候,一方面要避免将“情绪低落”的一面展现给子女,同时要有意识的去将挫折作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契机,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挫折,以及如何恰当处理挫折;其次,家长要改变过分溺爱子女的做法,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力。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许纪泉.高中生挫折教育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第30卷.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高中生策略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