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审美课堂的基本特征、价值追求和建构路径

2020-08-23 07:48刘正旭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价值追求基本特征

【摘 要】高中语文审美课堂是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以审美体验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具体任务情境中品读语言、探究思辨、强化理解、解决问题的课堂。紧扣语文根本、遵循教学规律、关注情境任务、恪守独立品格是其基本特征;重拾遗落的“语文味”、形成科学的“学习法”、构筑美好的“人生路”是其价值追求;理念带动、范式推动和评价驱动是其建构路径。

【关键词】语文审美课堂;基本特征;价值追求;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1-0029-04

【作者简介】刘正旭,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颁布,在国家意志的层面让语文课堂教学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素养培育。“课堂教学被赋予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使命”[1]。高中语文审美课堂就是着眼于“完整的人”的培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以审美体验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具体任务情境中品读语言、探究思辨、强化理解、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

一、高中语文审美课堂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认为,“真”是事物的合规律性,“善”是事物的合目的性,“美”则是事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真和善是美的基础,美是真和善的形象显现。[2]高中语文审美课堂的本质是审美化教学,其关键是用美的方式开展合乎語文文本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教学。其基本特征如下。

1.离生活更近:设置审美情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审美课堂强调在和谐的氛围中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达到甚至超越预设的学习效果。设置审美情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营造外部课堂氛围,二是设置内部情境任务。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审美的发生,其基本表征为气氛宽松适宜、师生平等互信、交流民主自由。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课堂,师生带着成长的需求交流沟通。如果做到了上述几点,一切都会以一种新的样貌呈现在面前——学生聪慧可爱、学习充满趣味、成长如影随形,审美自然水到渠成。这说的是课堂外部环境的营造。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审美课堂依然关注审美情境的营造。众所周知,课堂学习的发起者往往是教师,教学就是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桥梁,在文本和文本理解之间搭建桥梁。审美情境任务的设计是最有效的桥梁。情境任务的设计要求情境真实、任务适切,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让学生易进入也能真有得。

2.离文本更近:注重审美体验。

审美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课堂提供的学习资源——文本就是学生体验的对象,包括文本的语言形式和文本的内涵意蕴。

基于语言开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天然使命。顾名思义,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甚至文明等,这些都依托于语言而存在。就某一具体篇目来说,文本的幽默风趣、含蓄蕴藉、精巧艺术、动人品质、深刻思想、明亮精神等都体现在语言中。审美课堂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审美体验,文本语言就是审美体验的第一对象。学会品读语言、分析语言,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欣赏文本。

文本的灵魂在于文字反映的生活和蕴含的情感,这是审美体验的又一重要内容。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语文课堂上的审美体验就是让学生通过体悟文本呈现的自然、社会、人生去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学会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3.离学习更近:强调审美进阶。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告诉我们“教”只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不教”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将教会学生学习当作根本任务,让课堂离学习更近。现阶段,语文教师对考试的规律研究较多,对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文体教学规律的研究就更少了。由个体文本的审美到一般规律的探寻,就是这里所说的审美进阶。

有研究者曾说:“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观念中,从没有真正关注过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与文体素养,教师也就没有辨析文体属性的自觉。”[3]审美课堂恰恰强调按照文体的规律开展教学。比如诗歌是用有节奏、讲韵律又较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诗人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教学就可从节奏、韵律出发,经由意象选择与组合、意境联想与描绘,到达情感、思想的彼岸。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因此,小说教学可以从“故事怎样说”切进人物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体悟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

4.离人性更近:恪守审美品质。

文学就是人学,审美的本质是通过对象审视自己。审美课堂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坚持语文“从人出发”“为了人”的独立品格,让语文离真实的生命与真实的人性更近。

坚持语文的工具性可以让语文课堂有更好的基础、更多的实用功效,让课堂成为丰富知识的快乐之源;坚持语文的人文性可以让语文课堂有更大的生成和阐释空间,让课堂成为精神成长的明亮之地。因此,语文审美课堂恪守语文的独立性,努力让语言的丰富多样、文本的思想光辉与人性光芒交相辉映,让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相得益彰。

二、高中语文审美课堂的价值追求

1.重拾遗落的“语文味”。

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4]。这本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常识。然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却很少能感受到这种个性、气息、美感与境界。不少语文课堂因为教学内容的丰富庞杂而成了“大杂烩”,音乐、图画、科学、文艺、表演等挤满了语文课堂,作为主人的“语言”却没有了容身之所,一节课下来,“客人”走了,“主人”也没见踪影,学生成了“串烧”的欣赏者。

《论语·先进》中描摹了一幅让教育者羡慕不已的画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几乎就是程老师所言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了。高中语文审美课堂应该追求这样的美感与境界。

诗意美感来源于氛围营造和语言品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外在条件,是产生诗意美感的前提。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同样也是美感的载体。精致细腻的语言品读能让师生快意地在文本与生活中自由出入,是诗意美感的不竭源泉。自由境界则源自文本理解和精神遇合。走进文本阅读能让人思想共鸣,跳出文本思考能让人精神自由,这是阅读的至高境界,也是语文课堂的至高境界。语文味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2.形成科学的“学习法”。

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学校的课堂都在进行着‘宁静的革命,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5]可见,课堂应该成为学堂,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2017年版课标也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并专门设计学习任务群来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真实情境中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高中语文审美课堂追求在恰当的语言活动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和思想的魅力,在合适的语文情境任务中让学生体验文本内涵和深意,在适当的交流反馈中让学生规范、创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会了学习,就基本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3.构筑美好的“人生路”。

《说文解字》有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换言之,教育本意讲究言传身教,目的在于教人为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促使师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上,着眼素养,使得师生不仅有学习的能力,更有用学习能力赢得幸福人生的本领。

高中语文审美课堂积极追求这种教与学的状态。语文教人丰富、深刻,也教人理性、睿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由文本懂得世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每一种人生都是真实的,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不幸时,要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对待;经由思辨明白精神的成长与富有才是人最大的财富,沉浸在物质中会让人庸俗丑陋。教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能收获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

三、高中语文审美课堂的建构路径

1.理念带动:审美体验让学生爱上语文。

审美体验“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达到的审美愉悦,或称‘高峰体验,它对审美主体的整个身心产生强烈震荡,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6]。显然,审美体验能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正是审美课堂所努力追求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营造氛围,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美;二是注重构思,美化课堂教学环节;三是丰富活动,搭建审美体验的平台。当这些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自觉主动的行为时,审美课堂建构就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2.范式推动:唤醒—沉潜—迁移。

如果说理念引领解决了高中语文审美课堂建构的必要性问题,那么,课堂范式就解决了高中语文审美课堂建构的可能性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磨合出这样一个基本范式:唤醒—沉潜—迁移。

所谓“唤醒”就是触发学生记忆,激发学生需求,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课堂起兴阶段。

所谓“沉潜”就是抓住学习契机(语言文字等美点)让学生沉浸其中,深入涵泳,仔细玩味。这是课堂深入阶段,是文本内容的生活化,常常需要涵泳玩味以得其深情真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绘画、影视等艺术形式使学生产生美的联想,达到共情状态。

所谓“迁移”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从“一个”看到“一片”,从“一点”看到“一面”,从“个别的”看到“普遍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滋养。这是课堂的高潮,是理想化的状态,它能引发学生的综合创造,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3.评价驱动:课堂变革与师生成长的反作用力。

普通教师改进教学的直接动力来自教学评价,因此,要想建构高中语文审美课堂,对课堂教学进行审美化评价是有效手段。可以立足课堂教学主客体,围绕学生层面的主体参与认识美、充分探究发现美、能力提升发展美,教师层面的以学定教目标美、教材整合内容美、价值引领思想美、环节设计创意美、手段恰当方法美、语言精练表达美,和教学过程的情境营造氛围美、师生互动共情美等指标进行考量。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可以驱动高中语文审美课堂建设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当然,我们更期待着课堂变革和由课堂变革带来的师生成长也能反作用于课堂建设,使得审美课堂建构成为教师的主动与自觉。

【参考文献】

[1]杨培明.课堂教学的审美旨趣[N].中国教育报,2017-06-08(07).

[2]张弓,张玉能.追求真善美的融合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學的显著特征[N]. 人民日报,2015-05-28(016).

[3]潘苇杭,潘新和.文体感:写作行为的目标预期[J].语文建设,2015(19):23-25.

[4]程少堂.“语文味”的成长史[J].语文教学通讯,2008(14):10-12.

[5]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6]叶继奋.文学课堂审美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45.

猜你喜欢
价值追求基本特征
我国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内涵浅析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妖魔化爱国主义的几个错误论调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论刑事侦查中诉讼程序的价值追求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