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荣:扎根“三农”只为瓜

2020-08-24 04:07鲁毅
当代贵州 2020年24期
关键词:花红修枝农科院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鲁毅

典型一

李裕荣博士(左一)现场指导农民引蔓上架。(受访者供图)

裤腿上总是沾满泥巴,奔走于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剪蔓修枝、引蔓上架、治病防虫……这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派驻惠水县科技特派员、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蔬菜专班)佛手瓜小分队队员李裕荣博士的日常。

早年,李裕荣在国外攻读农学硕士、博士。学成后,他拒绝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的挽留,回到贵州省农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农业产业研究。

5月的惠水县好花红镇弄苑村,一棵棵佛手瓜藤沿着瓜架攀爬,为整个村庄披上绿装,瓜架下套种的大白菜已经到了丰收季节。

“我们在佛手瓜架下套种三季蔬菜,春季套种‘黔白5号’大白菜,夏季佛手瓜藤爬满架时套种耐阴速生蔬菜,冬季再套种芹菜,元旦春节上市,收入可达2万元。要是在秋季再套种大球盖菇,总收入还能达到3万元。”弄苑村村民汪昌说,“这都多亏了农科院博士们的指导,村民们通过这种‘三季四收’的模式,收入翻了五六番。”

2016年,李裕荣作为“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专家,挂职好花红镇科技副镇长,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走马上任后,李裕荣便迫不及待地穿梭于乡野之中,对全镇28个村走访调研。“缺技术、不成规模,这是好花红镇弄苑村的佛手瓜产业发展不快的根本原因。”李裕荣说,首先要让村民从科学种植管理和集中连片种植佛手瓜入手。

为此,李裕荣一有空闲便去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剪蔓修枝、引蔓上架、合理施肥、裹膜度冬;利用专业知识开办培训班,进行技术指导200余次,日复一日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佛手瓜。

当地百姓哪里不懂就打电话或在微信群里问,李裕荣也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在李裕荣的帮助下,当地佛手瓜产量、品质大大提高,村民们也尝到增收的甜头。“村民们把我当成他们的秘书和村里一员,无论什么时候遇到我都会停下来打招呼。”李裕荣笑着说。

仅一年时间,弄苑村佛手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亩产量五六吨,人均纯收入5000元至6000元,户均收入超3万元。李裕荣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信任与赞赏。

与此同时,为了将佛手瓜产业效益最大化,李裕荣不断探索、学习和实践,先后编写和出版《贵州蔬菜无土栽培》《山地节水农业技术》等六七部著作。

如今,李裕荣成为贵州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他的身影穿梭于黔中大地各个佛手瓜种植基地。

猜你喜欢
花红修枝农科院
《花红承雨露》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谈谈修枝对林内小气候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王为民
盆景树
基于农科院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修枝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刺槐的修枝方法及作用分析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