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驱动下人际语用学的关系建构新探∗
——以过度礼貌致谢话语为例

2020-08-24 07:36吕金妹詹全旺
外语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际礼貌过度

吕金妹 詹全旺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提 要:人际语用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会话分析法(CA)依赖语境,较为笼统概括地强调话语的动态人际语用意义,一定程度上忽视话语形式与意义表达的关联。 Haugh 和O'Driscoll 等学者曾提出人际语用需使用界面研究法,方可揭示话语与语用的深层联系。 本研究尝试将及物性系统与CA 结合起来,各取优势,旨在探索出一套适用于人际语用学的会话描写分析体系,继而在语料库驱动下,以“过度礼貌致谢话语”为例,探析其及物会话类型与人际关系建构。 研究发现:过度礼貌致谢是一种交际互动行为,有心理、物质、关系、存在4 种语用过程,具有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增进关系、疏离和解构关系等人际功能;各语用过程表达的功能数量与其复现率呈正相关,微积分公式为F ( X ,Y );人际关系在建构过程中呈导向动态转换性和路径多样性。

1 引言

人际语用学是由礼貌研究催生的一个新兴学科,早期隐现于Brown 与Levinson(1987)对面子的研究和Leech(1983)的人际修辞,后随着“关系转向”(Relational Turn)的出现(Enfield 2008:1,Spen⁃cer⁃Oatey 2011:3569),Locher 和Graham(2010:2)提出人际语用学的概念。 Haugh 等(2013:4)进一步指出人际关系是人际语用学研究三维度之一,分析始于语境,关注所有参与者和互动过程(O'Driscoll 2013: 171)。 Spencer⁃Oatey (2008,2009,2011)完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从社会心理语言的角度解析参与者在交际中如何管理双方的关系,强调将人际关系从传统语用学的礼貌研究中抽离出来进行独立研究(Spencer⁃Oatey 2013:122),人际语用学当聚焦社交场合中怎样使用语言来建构及处理人际关系(冉永平2018:38)。 本文欲在语料库驱动下,尝试将及物性系统与CA相结合来发展一套适用于人际语用研究的话语分析体系,并以此来描述和分析CCL 中的过度礼貌致谢话语(Over⁃polite Thanking Discourse),探析它在交际中建构人际关系的导向与路径。

2 后现代会话分析中的及物坐标

囿于篇幅,本节不再赘述及物性系统,重点探讨为何、如何将及物性系统与CA 结合起来,探索一套语料库驱动下的会话描写和分析体系,以及具体怎样将其运用到人际关系建构之中。

后现代CA 始于礼貌研究(Craig, Spisak 1986),Watts(2003)、Locher 和Watts(2008)曾区分路径I 和路径II。 前者在社会心理学范畴下,自下而上地以交际者的评价感知为主位,因交际者的个人心理认知和经验差异而有所区别,带有主观相对性;后者在社会语言学背景下,自上而下地以研究者为核心进行客位分析,从准则角度去寻找语言规律,具有理论普适性。 国外学者多采用路径I,自下而上地关注真实交际互动中参与者的个人感知与评价,如Spencer⁃Oatey(2013:122)从“草根”视角调查基层员工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看法,Izadi(2016a:13)从高校会议的角度将过度礼貌致谢作为建构人际的一种社会实践。而国内学者(冉永平 赖会第2014:65,冉永平 赵林森2018:34)则倾向探析不同类别话语,采用主客位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语言和关系建构,试图建立基于本土文化的人际理论模式。 如此一来,日趋增广的研究议题拓展到交际参与者在建立、维系和变动人际关系时需要关注交际中的(非)语言,这便对后现代会话法提出新的运用要求——在采用CA 的同时,也要考虑话语类型对人际关系建构的影响,但当前自下而上的CA 法多是依赖语境来解析动态的话轮转换,一定程度上难以归纳出细致的话语形式对人际建构的影响规律;此外在目前使用的主客位结合法中,未进一步将其提取出来作为一个系统化的人际语用分析法。

解决该类问题迫在眉睫。 Grainger(2013:32)认为,若要解释不同地方的人在不同语境中如何表现礼貌交际,须采用自下而上、相对主义视角的分析路径I;但若要总结语言是如何调解人际关系,又如何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采用路径II 自上而下地寻找普适原则。 Haugh等(2013:2)和O'Driscoll(2013:174)强调人际语用属于不同学科间的界面研究。 谢群(2017:27)进一步指出人际语用研究的理论框架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有效地分析话语在人际语用中的建构功能。 故此,本文认为:人际语用学中的话语分析不适合直接套用礼貌研究的CA 范式,当采取界面研究途径,将CA 与及物性相结合,重构后现代会话分析系统,如图1。 既保留语料库语言学中及物性系统关键句式结构的量化分析,也包含CA 在质化分析中动态建构人际关系的作用,在分析人际关系动态建构的同时,“动中求静”地总结话语与关系建构的规律。 及物性系统认为话语是与话者内心经验的表征,将话语分为心理、物质和关系等6 个过程类型,以表征不同的主客观经验,在建构人际时与话者便通过话语表征经验和对方进行互动以期获得相应的感知及评价,从而建立人际关系。 具体操作中,我们可将关键小句的类型定义为它所在会话整体的类型。再结合CA,采用语境中的众因素来关注话轮的推进,以解析人际关系的建构。

图1 后现代会话分析重构图

3 研究设计

过度礼貌致谢在汉语中极为常见。 微观语言层面上表现为礼貌表达的过量与其他言语类型的共现(吴雪峰2013:92);宏观上指交际参与者在表征谢意时,有意识地打破礼貌致谢的一种社会实践(Izadi 2016a:13)。 自CA 纳入语用学后,Locher(2004)、Locher 与Watts(2005:12)、Haugh(2007:295)认为过度礼貌是消极的礼貌,是语用学的Inappropriateness;Kádár 和Haugh(2013)将其归入到礼貌的附属语用之一,认为是交往中对道德秩序的遵守;Izadi(2015:85,2016b:208)认为是互动中的面子问题。 由此可见,从传统礼貌和面子研究中隐涉人际关系,不足以揭示关系的建构历程。 下文拟采用重构的后现代会话分析系统,对CCL(Corpus of Chinese Language)提取的会话语料进行及物分类,从宏观的话论转换与微观的言语层面,探析过度礼貌致谢话语在交往中的人际语用功能和人际关系的动态建构导向与路径。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从微观语言层面来看,过度礼貌致谢话语在建构人际关系时,有哪些语用类型和人际语用功能,两者间有何关系;

(2)从宏观对话的话轮来看,过度礼貌致谢话语是如何建构人际关系的,建构模式中的导向与路径有何特征。

3.1 语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CCL 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詹卫东2014),本篇使用现代汉语系统,有十亿多字节,语料基数大,来源多元化。

通过“词项—环境法”提取语料①:输入“谢谢”②检索,设置上下文词数为100,得到整个会话过程,导出记为语料库Ci。 结合前文定义,利用WordSmith 5. 0 辅以人工排查,排除以下情况:(1)未出现过度化的普通常规致谢语,如“谢谢你对我的支持”;(2)作为句法的搭配语素出现,如“蒙语[很谢谢] 怎么说”;(3)作为言语过程中的投射内容出现,如“……接待尼克松因为说[非常感谢] 而遭到批判”。 筛选出过度礼貌致谢语料202 条,记为语料库C0,再进行量化分类。

表1 过度礼貌致谢话语过程的复现率和百分比

如表1所示,微观语言层面有4 种及物过程结构,对应6 种语式。 对应4 种及物过程,将C0分别拆建成子语料库C1,C2,C3,C4,续以“复现频率”“C0中百分比”两个维度来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语料编号,以备随机抽样分析。 由上表知:过度致谢类别相异,复现率相差甚大,心理过程颇高(61.9%),物质过程位列其后(16.3%),但存在和关系过程较少(13.9%; 7.9%)。 在语言的3层面中,每个下层是对上一层的体现,即语言形式是内容的体现,词汇语法等实体是表达形式的体现(Halliday 1994)。 故而在过度礼貌致谢中,形式层面的语法词汇出现差异分化,必然决定着人际意义上存在着精细区别。 由此,可对研究问题(1)做进一步假设:4 类语式相异,复现率相差甚远,是否因其在人际关系建构中所表达的人际语用功能有所差异所致。 即,某个使用频率高的过程,因其所表征的人际功能更丰富,从而被交际参与者反复使用导致复现率高。 下文将围绕此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

3.2 过度礼貌致谢话语的人际语用分析

3.21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多表示感知、反馈和认知等心理活动(同上)。 它通常包含感识的主体(Senser)和被感知的客体,也作“现象”(Phenomenon)。 此过程复现率最高,有3 种语式:A 指在进行致谢时,说话人通过使用环境成分中的程度指标,加大感谢的程度;B 是重复使用感谢语而出现的一种过程重复的语言模式;C 则是语码间的转换混用。

3.211 环境成分添加

不同于往常的“谢谢”,交际者在环境成分添加程度副词对致谢进行量化以达到特定的人际功能。

与M 素未谋面的亲戚Z 上门认亲建立人际联系,但M 不满这个关系的建立,对Z 的评价不高,拉大两者间的社交距离,人际关系出现疏离。故此,本是一家人的正常亲戚往来交际,M 使用过度致谢(02)在量上过多表达对Z 惦记的感谢,实则是嘲讽,以此表达对要债上门建立人际关系的不满情绪。 接着X 在03 中花言巧语,意欲遮盖之前对M 身份的不尊重以重建与M 的亲密关系。 M 因厌烦X 的胡搅蛮缠和要钱逼迫,使用了“多谢你的好意”的过度致谢语用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怒,结合非语言域的“冷笑”和“冷眼看”达到反讽的艺术效果,解构了X 话语中意欲建立更亲密一层的人际关系的意图。 M 与Z 的关系建构路径为“初建→疏离”,是不和谐的交际导向,与X 的路径为“维持→疏离→增进→忽略→解构”,关系导向处于动态变化中。

3.212 过程重复

及物过程显示,不断重复心理过程的致谢,表征内心对影迷的感谢,成功地建构较为亲密的关系,拉近与影迷的关系距离,(02)中的“抱着上飞机”和“对”的表现,是对散场后关系维持的体现。人际建构为“关系初建→关系增进→关系维持”的递进路径模式,是一个以和谐为导向的交际。

3.213 语码混用

语码转换指有意打破固有的一语致谢模式,在表达致谢时同一个语篇中出现两种或多种语码混合使用的情况。

戴维斯过度致谢,语体域上(02)出现不同的语码和词汇,塑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建构较为和谐放松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相异的看法。 语速出现停顿现象,化解对立面可能存在的咄咄逼人的语气。

3.22 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指做某件事的过程有具体的动作,多由表示实际动作的动态动词来表示。 参与者的标签为“动作者”(Actor) 和“目标”(Goal), 后者又称受益者(Beneficiary)。 在过度礼貌致谢话语中,与话者多先说“谢谢”,再以物质过程的关键小句紧随其后,共同表达谢意来建构人际。

④(周恩来将张一萍同志引荐给佐尔格)

参与者通过发出邀请的实质事件以表征谢意,以期达到交际中的平衡状态。 佐尔格在先表以致谢(03)后,继而提出安排工作的行为,及物分析突显出此物质过程的受益者是“张一萍”——致谢的对象,用行动加以表示感谢,让周恩来感受到致谢的真诚与敬意。 此类过度致谢多发生在社会等级差距较明显的会话者之间,且一方对另一方给予较大的帮助,体现着尊重的原则,这样拉近交际参与者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以和谐为导向,以“建立联系→维持联系→增强联系”为路径。

3.23 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 在存在小句中,存在物(Existent)是过程的核心部分。

⑤01 秀梅:“活是永远干不完的。 走吧。 你可以搭我的车。”

在常规致谢之后,感谢言语行为并未结束,另有关键小句紧接其后,“要不是你的帮忙” 这一存在过程伴随出现,单一的致谢过程形式被打破,有了存在过程与心理过程的共现。 (04)中关键小句是存在过程,将过度致谢的对象放在存在过程之中的“存在物”这个核心位置,对存在过程的“有”现状进行假设“要不是你/要是没有你,我做不下来……”这种直接假设的方式对后果进行语用移情模拟,强调对方对自己的不可或缺性,拉近彼此的交际关系,为日后和谐关系作铺垫,遵循关系建立到维持的和谐递进路径。

3.24 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反映事物间有着某种关系的过程。本研究中多属“识别”(Identifying)类,有被识别者和识别者之分,也可称为标记(Token)和价值(Value)。 前者是符号名称,指代致谢的对象,后者则是对其实质意义上的职能和身份的判定。 在过度礼貌致谢中多通过变换称谓,将致谢对象的标记重新进行价值的判断与赋值,参与者多使用感叹句式“谢谢+是/就是+文化负载词!”。

⑥(……父母丢失孩子,民警找到孩子……)

关系过程可将一次偶然事件进行固化甚至上升至永久稳定的状态,及物分析可见:价值成份以文化负载词来充当,被识别者被称为“大恩人”时,对被识别者的性质内容进行稳定化。 使用赞扬的以言行事域固化并提高对方的身份,使用“大恩人”(01)这些敏感的具有凸显意义的话题,话语域上出现的新话题,使双方关系更加融洽;再辅以语体域上感叹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征过度感谢之情,使用敬语来称呼对方。 同时,非语言域上,有“拉着大队长的手”(01)与过度致谢话语同时出现,通过非语言行为,使双方在客观世界中也发生接触和交际,利于拉近人际距离,体现着关系建立→维持→关系增进的和谐导向的路径。

4 结果与讨论

在人际语用学视域下,过度礼貌致谢并非是不适当的负面标记行为。 相反,它是一种中性的交际互动行为(Interactive Behavior), 本身不带有正面或负面的标记,参与者通过它巧妙地构建积极或消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被赋予正面或负面的交际意义。 在建构关系时,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各及物过程会话的人际功能与其复现频率正相关;二是在建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导向是动态转化的,且建构路径呈现多样化。

4.1 复现频率与人际功能

图2 复现频率与人际功能

如图2所示,复现频率高低受人际功能数量制约,这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各会话过程的复现率与其人际功能成正比,即复现频率高,其表达的人际功能数量多,反之,则少,二者间呈正比线性关系。此纷繁复杂的语言方式和人际功能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微积分函数公式抽象表示为:F =(X,Y),即Y = F(X) = kX +b(k <0,b >0,X >0),其中,F(Function)代表正比例函数关系,X 表示某过度致谢语式的人际语用功能,将其看作自变量的定义域;Y 则是值域,是它的复现率。 根据人的认知,在表达时,脑中先对人际关系预设,产生语用意义的设想,再进行构建相应的言语表达形式来表征心脑中的意义,以实现预设中的人际交往目的。 也即,人际功能与复现率间的正比例线性关系体现着深层的“人际功能目的”与“话语方式选择”这一关系,此发现为人际关系中的“目的原则”提供数统上的实证证据。 参与者依托交际目的和意图,不断对语言和非语言进行选择使用,以表征特定的功能进而构建预设中的人际联系。 心理过程反复出现,正说明着它的表达方式多样、表征功能多样,更利于人际关系的建构,从而被高频运用。

4.2 动态导向性及路径多样化

在过度礼貌致谢话语构建人际关系的模式中(图3),交际双方通过选择特定的语言域和非语言域,来动态地建构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其导向和路径不尽相同。

图3 人际关系动态建构模式

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动态建构并非完全以和谐为取向,同时存在和谐与不和谐导向,在两者间动态衍化,使人际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补充Locher 等学者单一导向的动态关系建构过程论(Locher 2004;Locher, Watts 2008)。 并且,该交际的动态导向转换过程受参与者具体交际需求的控制,这与Spencer⁃Oatey 在RMT 中的阐述“交际的过程是交际者力图和谐管理交际双方关系的过程”相违背,进一步论证在人际关系建构时有故意为之的不和谐人际建构(冉永平2012:5)。 参与者根据交际需要,从关系的初始建立,到通过过度礼貌致谢来婉拒、保持距离和疏远关系,直至达到解构人际关系的目的,体现着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建构。 从更广义的层面来概括:和谐与不和谐的人际导向,是随着交际参与者双方的目的和意图进行动态地建构和转化的。 由此得出:关系的和谐与否,并非是参与者对其的直接感知,参与者在关系建构中,直接感知的是对方的交际态度和话语意图,关系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宏观的概念,它通过交际双方内在的意图、态度和外在的语言域、非语言域等预设目的性驱动下有意识地共同建构起来的客观存在,具有动态导向性。 该结论修缮Spencer⁃Oatey 和Franklin(2009:102)认为的关系是“人们对人际间的和谐与否、顺畅与否、热情与否的主观感知”这一假设,也进一步佐证了关系是“在交际互动过程中构建和涌现” 的观点(Arundale 2010:140,Haugh et al. 2013:6)。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过度礼貌致谢话语中的关系建构,并非遵循一成不变、循序渐进的路径。 参与者会根据自身交际导向的需要,动态地调整建构路径,因此具有多样性。 如要债行为,从两人相识后的关系初建到忽略解构,又因为之后的交际对X 有利,跨越关系维持,重新建构关系企图增进彼此间的交际联系,以达到特定的目的。但M 的建构使关系增强直接走向解离。 故此,关系在提升中得以维持,关系维持和关系提升相辅相成,根据参与者的意图动态地且多样化地建构人际关系。

5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两个结论:其一,过度礼貌致谢话语类型与其人际功能呈线性的因果关系,遵循函数F (X,Y),这解释言语表层上为何某类型话语被频繁使用,揭示深层次的言语使用动机。 其二,过度致谢中的人际关系建构模式具有导向动态性和路径多样性,它是根据人际交往的意图和语境需要进行选择的结果。 过度礼貌致谢是定类话语,同时也属于礼貌话语,本研究不仅对定类话语中的人际建构有借鉴意义,同时对礼貌问题的人际研究也具有参考作用。 未来可进一步在人际语用学视域下,运用后现代及物会话分析法来考察礼貌话语建构人际关系的普遍路径和特征。

注释

①“词项—环境法”是语料库研究下提取语料的主要途径,对索引行进行人工观察、归类来概括语言现象。 具体操作中,本篇进一步将其细化为“点(关键词)→线(关键小句)→面(对话环境)”的数学路径来提取。

②致谢关键词通常有“谢谢、麻烦了、感谢”,检索汉语词频库,“谢谢”复现11,823 次,词频3.1176;“感谢”197次,词频0.0519;“麻烦”34 次,频率为0.0090。 考虑语料来源的充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采用“谢谢”为检索关键词。

猜你喜欢
人际礼貌过度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画与理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搞好人际『弱』关系
好的婚姻无需过度关心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过度教育易使孩子变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