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童 陈 晓 钱天烨 王新新 孔 祥*
前置胎盘位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被称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常伴胎盘植入及难治性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率明显增高。前置胎盘及合并胎盘植入成为产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1-2]。目前,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仍存在难点,除影像学检查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母体血清学指标的预测[3],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肌酸激酶(CK)、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胎儿游离DNA、胎盘游离m RNA、DNA微阵列、血管内皮生长相关标志物等[4]。在上述生化指标中AFP和CK的临床检测技术成熟,具有筛查推广的临床意义。本文探讨孕中、晚期母体血清AFP、CK测定及联合影像学检查,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产科定期产检,孕中期B超提示胎盘附着位置异常,且存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妇为研究组,共80例。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确诊,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为植入组,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为非植入组。选取同期产检孕妇,剖宫产≥1次或孕次(包括此次)≥3次,且此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单胎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共54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包括有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清宫史、其他宫腔操作史、产褥期感染史、高龄等。排除标准:多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胎儿先天异常;胎盘异常。本研究获得苏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标本采集 孕16~18周及孕晚期空腹抽取母体静脉血3ml,离心留取血清,放置于-4℃保存。
1.2.2血清AFP及CK测定 血清AFP测定: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试剂盒由PerkinElmer公司提供),采用PerkinElmer公司6000-0010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血清CK测定:采用比色法(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使用Roche Modular P,D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
1.2.3影像学诊断 超声诊断:①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②胎盘增厚,胎盘内血池异常丰富,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内见云雾状回声,呈翻滚的“沸水征”,即为“胎盘漩涡”,可探及动脉血流,表现为血流紊乱、湍急,甚至累及子宫肌层和(或)膀胱壁连续性的中断;③子宫肌层变薄(厚度<1 mm),胎盘或子宫膀胱交界面血流信号丰富,子宫膀胱交界面中断或破坏,分界不清[1,5-6]。MRI诊断:由2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孕妇仰卧位,扫描范围为从耻骨至胎盘上缘,孕妇可平稳自由呼吸,未使用镇静剂,扫描时间15~20 min。检测仪器为1.5T/MRI,矢状位为T2加权像(T2W1)。胎盘植入的判断依据[7]:信号在子宫结合带附近消失、中断或具有不规则性,该处子宫壁变薄,或发现胎盘边缘在子宫外端。胎盘植入的6个特征性MRI征象为[8-9]:①胎盘信号侵入肌层;②直接侵犯盆腔内组织器官;③T2WI上胎盘内低信号带;④胎盘内信号不均匀;⑤膀胱呈“帐篷”样改变;⑥子宫下段膨出。
①年龄、孕次(包含此次妊娠)、产次(不包含此次妊娠)、既往剖宫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②孕中、晚期AFP值、孕晚期CK值;③超声、MRI诊断结果。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中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检测结果作图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标准误。确定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临床诊断评价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联合诊断评价采用平行试验(只有一项阳性即可认为阳性)及系列试验(均为阳性为阳性)。
各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表1 3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项 目 植入组(n=36)非植入组(n=44)对照组(n=54) F P年 龄(岁) 30.8±3.1 29.9±2.8 29.9±2.2 1.546 0.213孕 次 3.1±1.3 2.8±1.2 2.7±0.6 1.552 0.216产 次 0.9±0.6 0.8±0.4 0.9±0.3 1.004 0.369既往剖宫产次数 0.9±0.6 0.7±0.5 0.7±0.5 2.314 0.103宫 腔 操 作 次 数 1.3±1.1 1.0±0.9 0.8±0.6 2.833 0.062
2.2.1血清AFP 孕中期、孕晚期植入组AFP高于非植入组及对照组;孕中期非植入组AFP也高于对照组(P<0.05);孕晚期非植入组AFP与对照组无差异(P=0.264),见表2。经ROC曲线分析,孕中期AFP诊断临界值为55.1μg/L,AUC为0.75,灵敏度为77.8%;孕晚期AFP诊断临界值为276.5μg/L,AUC为0.81,灵敏度为75.0%。见表2及图1。
2.2.2血清CK 孕晚期植入组、非植入组、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见表2。
图1 孕中期及孕晚期血清AFP检测结果ROC曲线图
表2 血清AFP及血清CK水平比较
2.2.3影像学 依据剖宫产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2%及83.3%。见表3。
2.2.4联合诊断 血清AFP联合影像学平行联合诊断灵敏度94.4%。见表3。
表3 血清AFP、影像学及其联合的诊断价值比较[%(例)]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产前诊断困难,目前主要方法包括超声、MRI及血清学指标检查。超声结果为阴性或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时,胎儿MRI检查有着重要诊断价值。但MRI检查也受扫描层厚薄、扫描体位及个体目测差异等影响,且价格昂贵、孕妇难以承受长时间的仰卧位,限制了其临床推广[10-11]。母体血清生化指标简单无创,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AFP是胎儿血清中最常见的球蛋白,由妊娠早期的卵黄囊和妊娠晚期的胎儿肝脏产生,妊娠28~32周逐渐稳定,产后1~2周降至正常水平,因其为胚胎性相关蛋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测胎儿质量。正常孕妇体内的AFP水平较非妊娠期稍高,在发生胎盘植入时,母胎屏障被破坏,胎儿血循环中的AFP通过胎盘屏障进入母体内,进而导致母体内的AFP明显升高,可达到正常的5~10倍[1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当孕妇血清AFP明显升高时,在排除胎儿畸形的情况下,应考虑胎盘植入可能[12-14]。雷晓真等[12]认为,AFP值>299.6ng/ml时,应高度怀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金日男等[15]的研究发现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AFP界值为247.90 ng/ml。本研究发现,孕中、晚期AFP值在前置胎盘植入组明显升高,与其余两组之间有差异,且孕晚期AFP对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略高于孕中期AFP。
CK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子宫肌层也含有CK,当滋养层侵入子宫肌层导致肌肉损伤后,CK将被释放到母体血清中[16]。Ophir等[17]研究认为,对于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患者,CK血清水平无法解释的升高应提醒临床医生胎盘植入的可能,母体血清CK浓度可作为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很好的补充。但本研究中,孕晚期CK的值在3组间均无差异,与许多学者的结论不符,笔者认为CK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诊断价值仍值得探讨。
本研究还发现单独的影像学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不是很高,在联合孕中期及孕晚期母体血清AFP后,其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等均有所提高,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价值。本研究中系列试验诊断符合率稍高,但仍需大样本量继续分析探究。MRI矢状位T2WI序列是观察前置胎盘最佳序列,尤其是对于超声诊断困难的位于后壁的胎盘[18]。华建军等[19]对36例最终确诊为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分析,MRI诊断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74.1%,其认为利用磁共振脂肪抑制T2WI可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是超声检查有效的补充手段。金日男等[12]研究认为,AFP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可显著提高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灵敏度,优于单项检测。另刘彬等[7]选取9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于孕晚期行母体AFP、CK血清学检查及MRI检查,植入组及非植入组MRI及血清学检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0.6%)、阴性预测值(86.8%)和符合率(90.00%)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漏诊率(9.43%)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母体血清学预测指标很多,但是无论哪项因子都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建议结合高危因素及影像学结果等作为筛查手段,以提高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率,有益于术前充分评估以及基层医院对高危孕妇及时转诊治疗,对减少子宫切除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