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

2020-08-24 08:26杨东群张兰珍王销颖张雪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丁三醇胎盘剖宫产

杨东群 张兰珍 王销颖 张雪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10260)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最重要原因之一,剖宫产术引起的产后出血远高于阴道分娩产妇[1]。近年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导致的产后出血成为临床关注重点[2]。此外,剖宫产的许多危险因素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3]。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非常重要。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保守性手术、药物和子宫切除等。保守性手术的方法包括宫腔球囊放置、宫腔纱条填塞、结扎盆腔血管、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等手术,每种方法均存在优缺点。本文探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控制产后出血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分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8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剖宫产指征;②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③无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有前列醇类药物的禁忌证;②凝血功能异常。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剖宫产分娩术,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给予宫肌注射缩宫素和静滴缩宫素、按摩子宫和局部缝扎等处理,5min后若仍出血不止观察组立即给予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立即给予宫腔纱条填塞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方法:评估后,将子宫托出腹腔,行子宫压迫试验,加压后出血明显减少,则成功几率大。清理出宫腔积血。用1号可吸收缝线,在左侧输卵管下方阔韧带无血管区进针,穿透阔韧带后缝线绕过子宫后壁。从后向前于同一水平穿透右侧阔韧带无血管区,缝线绕过子宫前壁并捆扎。在第一道捆扎线的下方同法行第二道捆扎,第二道捆扎一般在子宫切口上3cm。若子宫下段收缩差、渗血明显,可于子宫切口下2cm行第三道捆扎。若膀胱位置较高,捆扎前需下推膀胱以免损伤膀胱。打结时缓慢拉紧缝线,适度用力,注意不要扎住卵巢。捆扎后子宫呈葫芦状,似被多条腰带横向环行捆绑束缚而成。观察子宫出血情况,5~10min后出血基本停止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并关腹(若子宫切口已缝合关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同样适用此种手术方式。手术线为可吸收线,可自行溶解吸收,不影响子宫血供,也可避免肠组织套入缝线圈内引起肠坏死)。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产后出血测量方法采用容积法、称重法和面积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年龄(26.4±2.8)岁,产次(2.1±0.3)次,孕周(36.9±2.6)周;多胎妊娠10例,前置胎盘13例,胎盘早剥14例,巨大胎儿25例,羊水过多18例;对照组年龄(26.3±2.8)岁,产次(2.2±0.4)次,孕周为(37.0±2.5)周,多胎妊娠13例,前置胎盘10例,胎盘早剥12例,巨大胎儿23例,羊水过多22例。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

2.2 产后出血情况

观察组术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产后出血发生率(16.3%,13/80)低于对照组(36.3%,29/80)(P<0.05)。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出血 观察组(n=80)对照组(n=80) t P术 中 157.3±28.9 183.7±27.9 -4.647 <0.001产后2h 208.2±50.8 357.5±52.2-14.494<0.001产后24h 310.5±60.2 448.6±75.5-10.113<0.001

2.3 并发症

术后发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应用抗生素后均好转。无再次手术、肠套叠或产褥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腹部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并如期康复出院。

3 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当前妇幼保健的重要任务。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因此控制剖宫产术中出血乃重中之重。选择一种简单、经济、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重点。

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4]。妊娠子宫血流的90%来自子宫动脉(主要是子宫动脉上行支)。较传统的缝合术不同,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可通过横向环行捆绑缝合子宫,使子宫处于横向压迫状态,交织于子宫壁肌纤维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开放的血窦被动闭合而止血。此外,通过横向环行捆绑缝合子宫变相地结扎了子宫动脉上行支或下行支,子宫血流明显减少减缓,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实现了“生物学结扎”,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此外,该方法不需缝合子宫肌层,不穿透宫腔,对子宫损伤小,术后感染率更低,并发症更少,具有高效、安全、快捷等优点[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新型前列腺素制剂,主要通过使子宫肌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刺激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形成,进而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使创面血窦迅速关闭而达到止血效果[6]。牟遗祥[7]发现,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可有效的预防宫产术后出血;汪新妮[8]等发现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减少高危剖宫产术孕妇的产后出血风险;陈洁[9]等发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妊娠产后出血;王敏[10]等发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并且疗效显著。本文中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

综上所述,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止血迅速,对手术器械及设备无特殊要求,可有效的控制迟缓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目前临床较好的控制产后出血守性手术方法。

猜你喜欢
丁三醇胎盘剖宫产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剖宫产之父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