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霞 王春春 唐龙英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200000)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对孕妇孕期营养重视升高,孕期所需要的营养得到了足够的保证,但由于缺乏孕期正确保健知识,部分孕妇及家人片面追求高营养,导致部分孕妇营养过剩,孕期体质量过度增长[1]。由于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易产生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妊娠期并发症均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2]。有文献[3]提示孕期过多体质量增加,可造成孕妇分娩和新生儿健康不利。本研究探讨孕期体质指数(BMI)增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参考。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纳入标准:①在本院全程产前检查并分娩;②单胎妊娠初产妇;③孕前BMI<24kg/m2;④孕妇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孕前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②因胎儿畸形引产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门诊处专人对产检孕妇调查和测量孕前体重、身高,分娩前再次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妇孕期BMI增量,根据孕期BMI增量分为轻度组(增量<5kg/m2)、中度组(5kg/m2≤增量≤10kg/m2)和重度组(增量>10kg/m2),观察随访孕妇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产后出血及并发症情况。
轻度组198例,中度组82例,重度组67例,3组孕妇年龄(28.8±8.3岁、29.1±9.1岁、28.4±9.1岁)及孕前BMI比较(22.0±3.4 kg/m2、22.8±3.8 kg/m2、22.5±3.2 kg/m2)均无差异(F=1.291、0.892,P=0.672、0.811)。
重度组总产程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宫口扩张速度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剖宫产和产钳助产比例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但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重度组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产后出血比例高于轻度组(P<0.05),但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比例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但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 各组孕妇分娩情况比较
表2 各组妊娠分娩及新生儿情况比较[例(%)]
孕妇由于孕期保健知识不足,传统观念多强调营养而忽视脂肪储存量和能量过高等对孕妇分娩和妊娠影响,造成我国孕妇肥胖现象普遍,增加了不良分娩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4-5]。目前对诊断何种级别孕期肥胖采取干预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分别以孕期BMI增量5kg/m2及10kg/m2设置3个组别进行分析探讨。
比较各组孕妇产程、分娩方式发现,BMI增量重度组总产程最高,宫口扩张速度最低,宫产和产钳助产比例最高。说明孕期BMI增量≥5 kg/m2孕妇需助产比例增加,而BMI增量≥10 kg/m2孕妇同时总产程较长且宫口扩张速率较低。分析认为,孕期BMI增量较高可造成孕妇腹肌缺乏足够运动,造成第二产程的产力下降,造成总产程过长[6-7]。
对各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发现,重度组和中度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比例高于轻度组,说明孕期BMI增量≥5 kg/m2孕妇出现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可能性增加。相关研究[8-10]发现孕期及产前体重过度增长可导致巨大儿,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上升。过度肥胖孕妇更易剖宫产,由于肥胖造成孕妇盆腔脂肪堆积,盆腔可利用空间下降,难产率升高,须剖宫产否则有难产风险[11-12]。此外,过度肥胖可造成孕产妇内分泌代谢紊乱,胎儿窘迫概率升高,新生儿窒息比例随之升高。
各组孕妇产后出血、并发症等比较发现,重度组和中度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产后出血比例高于轻度组,说明孕期BMI增量对母婴结局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孕期BMI增量≥10kg/m2孕妇产后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常规条件下,过度肥胖人群由于脂肪较多可过度刺激胰岛β细胞,诱发高胰岛素血症,而脂肪细胞体积肥大可造成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下降,降低对胰岛素敏感性,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率[13-15]。过度肥胖孕妇分娩过程中更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等分娩并发症,出现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升高;此外,过度肥胖孕妇产后宫缩多存在乏力,盆腔过多脂肪堆积会减弱肌肉力量,宫缩时肌肉伸缩能力较差,产后出血可能性升高[16-17]。由于孕期BMI增量较高产妇产儿均较巨大,可在分娩过程中造成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升高[18-19]。故而,针对孕期BMI增量≥5 kg/m2孕妇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做好孕期营养指导,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