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干预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0-08-25 08:47王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控制组人本主义共情

■王艳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广东 梅州 514721)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该和幼儿共同学习、有所互动、共同成长”[1]。幼儿教师要敏锐观察幼儿活动反应,熟知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共情的作用。共情(Empathy),也称“ 移情”,美国学者 Titchener(1909)最早将其定义为个体体会到他人的感情和他人的情绪,并做出与他人思想相类似的回应的过程[2]。国内学者孙炳海等认为教师共情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能力,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来看问题,能够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感受,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来引领学生成长[3]。一方面,教师的共情能力能够影响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业态度和社会交往[4][5]。据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实际教育情境中共情能力水平不高[6][7],这会严重影响师幼之间的积极关系的建立。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很多时候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共情能力,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幼儿需求,并作出恰当的反馈。另一方面,共情和亲社会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亲社会行为指个体自愿做出如助人、合作、分享、同情、安慰等对他人及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8]。个体及时理解他人情绪是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基础,提高共情能力能显著提高亲社会行为倾向水平[9]。教师的亲社会行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精神面貌,提高幼儿教师亲社会行为能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促进师幼关系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学习者的当前经验、自我尊重、学习氛围、新的学习的知觉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励,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自我需求[10]。一方面,将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让广大学生在课堂中切身实际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并将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如能够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将自我代入他人悲惨的情境中、能够产生与他人相同的情绪情感、能够用语言和行为去表达温暖与关怀。相关研究表明,在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能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11]。综上,本研究将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课程改革试验,将课程干预前后学生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水平进行比较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广东省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4个班级共204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2人,女生192人。将其中2个班(102人)作为实验组,另外2个班(102人)作为控制组。

(二)研究方法

1.授课内容

实验组和控制组均选取统一教材《学前心理学》。

2.授课的方法

(1)控制组

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未刻意融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2)实验组

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形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理论教学中,主要是由主题研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归纳总结五部分完成。主题研讨主要由教师讲授25分钟,课堂剩余时间交由学生完成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归纳总结这几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就教学的相关内容创造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体验,让学生在主动观察和接触幼儿中自发地对幼儿的语言、行为、情绪等提出疑问,并将这些疑问汇总到课堂中探讨解决。

3.评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在教学干预前进行前测以及教学干预后进行后测调查。

(1)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该量表由Davis建构编制,后由台湾学者詹志禹进行修订[12]。修订后的量表共22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同情关心、想象、个人痛苦和观点采择。量表采用5级计分,从0~4分分别表示“不恰当”“有一点恰当”“还算恰当”“恰当”“很恰当”。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共情水平越高。前测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876,后测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843。

(2)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问卷由丛文君修订[13],共23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从1~5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很不符合”“有些符合”“很符合”“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说明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也越高。前测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813,后测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825。

(三)施测过程

问卷调查过程的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担任,整个过程用相同的指导语向受测者说明测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一般作答10分钟左右,测试之后统一回收。前测和后测均发放204份问卷,回收2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表1 实验组和控制组干预前共情分数的同质性检验

表2 实验组和控制组干预后共情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四)统计方法

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共情分数的同质性检验

在进行教改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共情分数进行同质的比较。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的分数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见表1),说明两个班的共情水平是相似的,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二)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共情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教学干预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共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控制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除了想象维度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以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见表2)。

(三)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亲社会行为分数的同质性检验

在进行教改实验前,对两个班的亲社会行为分数进行同质的比较。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的分数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见附表1),说明两个班的亲社会行为是相似的,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四)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亲社会行为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教学干预实验结束后,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公开性、依从性维度和亲社会行为总分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得分(见附表2)。

四、讨论

(一)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实质分析

以往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是主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有求知上进的潜能,有实现自我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学的核心思想应是“以学生为中心”[14]。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是民主的,教师不应有“优生”“差生”的概念,应无条件尊重学生意愿,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表现出优点时应及时表扬和赞赏,对表现出的缺点时应给予宽容和耐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都是可教育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调动最大的积极性,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并将这种关心他人、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行动中。

(二)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

经过前测和后测的比较研究,实验组的学生共情能力除想象维度,其余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分数,这说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融入对提升学生共情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在实验组的教学中,一方面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学习的,并且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去体验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的角色去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中透露出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认知共情能力。另一方面,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带着一定的问题到幼儿园进行观察和学习,在和幼儿的亲密接触中去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的变化,提高换位思考能力,让自己的情感共鸣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三)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后测数据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在公开性、依从性维度和亲社会行为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学生,这说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增加学生亲社会行为方面也起了明显的作用。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的是探究式学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其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中,教师不是以“满堂灌”的方式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研讨。这样的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共同探讨解决,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有效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学习合作的精神拓展延伸到生活中,提升亲社会行为水平。

五、教育建议

本研究通过教学干预的方式证实了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重要性,针对此次干预研究,高职院校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人本主义视角下重视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提高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力这两项任务纳入培养计划中,提升教师对这两项能力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应多组织学前教育师范生参加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真实情境下发生的事件。在学生活动中,可举办“最美宿舍”评比活动,培养宿舍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可开展以“谦让、分享、助人”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精神。课外实践可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去照顾老人、到特殊学校和福利院去陪伴与辅导小孩等活动。只有亲身接触到这些真实情境,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才能提高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可适当增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实习和见习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培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起到辅导、促进的作用,而非传统的指导作用,即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与“促进者”,并非“指导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倡导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的教学思想应贯彻课堂教学。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吸收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有帮助作用的。另一方面,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已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环境下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学生的课堂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的课题、成员的汇报、课外的实践报告等均可纳入考核当中。这种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改革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积极有效的手段。

(三)创设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氛围

人本主义倡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增添人文关怀的元素,如学校尽可能创造和谐、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采取灵活方法,发挥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感受到温暖和集体的关怀,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展示自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附表1 实验组和控制组干预前亲社会行为分数的同质性检验

附表2 实验组和控制组干预后亲社会行为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猜你喜欢
控制组人本主义共情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