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启蒙教育探究

2020-08-25 01:57王向红
考试周刊 2020年75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小学

王向红

摘 要:书法是传播汉字、美感表达汉字的重要载体,是汉字艺术性加工的呈现。书法以汉字书写为根基,认知是基础。探寻汉字书写方式,从书法认识汉字的书写和内涵,理清二者的依托关系,走好“以书名世”的文化自信之路。

关键词:小学;书写;书法

2013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出台。随后,为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师工作队伍发展建设,教育部与中国文联实施启动“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管理项目,以推进书法进学校、进课堂教学活动,目的是提高大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传承中华传统民族优秀的自信文化。但实践证明,书法或者写字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被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所蒙蔽,这里尝试厘清两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一、 宋体——识字书法

雕版印刷体大概从宋代逐渐开始,虽然刻工的不同会让“规规整整”的方块字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从文化历史角度来看,它们确立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汉字重要标准的书体形式:宋体字。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识文认字、写字。可以见到的《急就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都是过去很好的识字写字的好教材。到了现代社会,为了更好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出台实施。该法对中国人常用的2500多汉字的音、形、意进行了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引领。语言文字学家统一编制语文教材,出版社再统一印制教材,广大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翻开各种教材,可以看到,这些字体标准、规格完全一样,阅读起来整齐美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水到渠成。但毋庸置疑,这些整齐的方块字总归很刻板,横竖撇笔画分布很匀称,特别是横画绝对水平,肩膀“三角形”,自然速度写这样的字基本不可能。

所以,这些司空见惯、通用通行的宋体字在文人那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书法,只能叫识字而已!

二、 唐楷——入门书法

现在,涉足书法的人存在两大阵营,一大阵营青睐并大力推崇欧阳询、柳公权的正规楷书,同时,这部分爱好者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书法的入门第一门槛,其余书体不敢谈及,尤其是行草书。生活中的表现是大量的校内外培训机构,不遗余力指导孩子研习欧柳,欣赏卢中南、田蕴章、田英章等。其实,有精准、深入研究书法的另一阵营人士,如刘洪彪、张旭光等,相聚“中国书协”,通过布国展、开讲座、参笔会等活动,专业地呐喊:练字不宜从唐楷入手!

他们或许正如田蕴章先生说的,确实不会正儿八經地写几个楷书字让行家们看看。但他们从汉字书写“篆、隶、草、楷、行”的演变路径来看,极力反对把学书看成小屁孩学走路,先爬、再站,再走、再跑,“先正楷,再行楷,再行书”看似符合生活常理。同时,他们“伤心”的还有言正楷必专指欧颜柳:因为欧体结构严谨,一笔一画不敢有丝毫改动;颜体舒展,雄厚大气;柳体瘦劲、法度更为森严。这三者老师推荐多,市面上卖得多,写字教材选用多。初学者特别是学生进“门”就临《多宝塔》《勤礼碑》《九成宫醴泉铭》或《玄秘塔碑》,可惜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走出来过!

术业有专攻,也需要专攻。稍微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书者研究发现,首先,欧、颜、柳均是“人书俱老”的“国家级”资深大学问家,字体背后摸不着的文化涵养、积淀、骨力过于强大,给皇家树碑立传的御用文人的笔法高度严谨,给初学者的第一信号是写字不能乱涂乱画。但是时代的差异太远了,处于中国文化顶峰的盛唐帝国楷书,已成为这个“无纸化”时代习书的绊脚和枷锁。譬如一个转折,挑、踢的重顿等,米芾说“丑怪”至极。

还有,欧、颜、柳楷书用笔结体的高度规范性、严密性,已经证明扼杀了或正在扼杀小孩子包括成人的临习积极性和成就感。书协组织的多少届国展,欧、颜、柳楷书获奖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而处于高考背景下的小学生学习欧、颜、柳楷书,班额拥挤,笔、墨、纸、砚难以摆布,临帖还没有抓住字形,就被僵硬的笔画折磨得灰心丧气。

因为用毛笔甚至钢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因此,纯写字的艺术性研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谈及学习书法,就要了解中国文字之美,提升艺术品质,传承优秀文化遗产。那么不论是打基础,还是玩艺术,绕过唐楷,追寻金文、汉隶和魏晋楷书甚至草书,才接近书法的本真,比较容易上手。

因此,真正地讲,唐楷只能算作书法的入门!

三、 碑拓——纪念书法

学习书法必须临碑或临帖。碑是石刻拓本。而贴有的是石刻拓本,有的是墨迹翻印。碑刻字帖,是石头刻上赞颂文字进行纪念名人事业功勋或于墓碑之上标记主人生卒姓名,其书法文化元素就通过刻、拓流传记录下来。碑学在清代广泛流行,如今也是一个临书的重要法帖。尽管现代印刷技术越来越精致,但很多原石拓本字帖因为经过书丹、刻字、拓印“三次加工”,再加上功利性不加甄别的印刷发行,已广泛“忽悠”了许多初学者和书法爱好者。

有人提醒,临摹碑刻拓本字帖要知道五次“化妆性失真”:第一次是镌刻,如欧阳询《九成宫碑》,细微的笔触牵丝以及圆润感一点也看不到。所以,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石刻不可学”。第二次是拓片。最坚硬的石板,经过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的风雨腐蚀,风化破损是必然的。另外,古时候写的字多在5cm以下,这样大的字口,用宣纸砸进去,再经过鬃刷敲打、平刷,或多或少对字口有所损耗。第三次是托裱。石刻上的文字和纹饰是以凹凸不平和黑白不同的变化呈现在拓本上的。如果想当然地刷平展开就会使字和花纹变形,原来的面目就没了。第四次是印刷。前面说了,现在买到的字帖,都经出版社“精心”电脑修补或用其他工具设备处理了许多部分。甚至有的商家把墨迹本通过反相技术,改成碑刻效果,把毛笔书写的精细变模糊,把书者的初心、手迹改得越来越远。第五次是眼睛。实验者证明,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光线,在400~700纳米的电磁波长范围之内,3mm的细节视觉感受本身无法观察到。

由此可见,古人用锤子和铁凿在坚硬的石头上刻字,一个简单笔画,至少要进行上、下、左、右四面的冲击才能完成,让人看了觉得它们是口方的立体锥形结构,实际上却只是颜真卿等书家的一抹而就。所以临帖学字,是临刀痕,还是想笔迹,启功先生说得好: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先生的意思是,看古碑“笔道”,既要看笔道之间的关系、方向、斜正、距离,又要把它们背后的笔法牵丝看出来,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接近书者的原始初心。

书法是毛笔的艺术,刀刻是古人不得已的智慧保存方法。虽然像魏碑等书体,刻意用毛笔的“侧锋”笔笔见方而来,但正确的笔法,应该在毛笔“中锋”行走的痕迹中去寻找,就冯承素双钩填墨的兰亭序,尽显笔尖的来龙去脉。由此可见,碑刻字帖不是“书者”的初始,而只是不得已的记录、纪念而已。

四、 馆阁——应试书法

自从有了选拔竞争,就出现科举考试,那时一手乌黑发亮、大小匀称,方正、光洁的书体成了每位应试者的毕生必备。这种书体,后世取了一个不褒不贬的名字叫馆阁体。褒是因为尽管比不上颜、柳、欧、赵,但这种字现代人永远不可企及。贬是因为这种字为了考试得高分,功利性、程式化严重,一笔一画很少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那样饱含家仇国恨的宣泄。

馆阁体乃以欧、赵两种不同书风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因为欧与赵广为人识,历代中国统治者都视他们为正宗,学书必经并逐渐规范和削减个性,终成馆阁面貌,很近似今天的电脑楷体字。截鹤续凫,大字促小,小字展大,失去了每个字字形设计本身的特性,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汉字书写失去了文化艺术审美情趣和个人主义风格。缺少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那样雖有破锋和贼毫,但率性而为的才情尽在笔下。

由此可见,馆阁体是应试书法,而不是个性书法。

五、 新书——钓名书法

(一)怪书

十八大之前,书法界曾出现过乌烟瘴气的阶段,除了投其所好以书行贿、索贿者之外,以书江湖者,以书丑怪者大行其道。这些人远离了书法的文人涵养。这些怪书首先在握笔上的“怪”:如鼻子里镶毛笔、牙齿咬毛笔、左右手各执一支毛笔。其次是书写工具的“怪”。如邵岩用针管和渔网射墨、拖墨。再次是书写行为的“怪”。如张强的盲书。曾翔的吼书等。

(二)俗书

一是初学书法不熟练,通俗。二是刻意描摹点画,毛笔字成了印刷字,刻板呆滞,媚俗。三是故意夸张、变异,恶俗。如前几年地摊上摆弄的俗楷、抖书、双钩书、反书、花鸟字和十字绣一样,迎合着广大群众的喜爱,经常掏钱挂在家里。俗书不但受众人群多,市场销量大,群众美誉高,而且学习、审美难度都很低,随便模仿一下字帖加上个人感觉就可以出作品。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写字与书法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书法要从写字开始,就像珠峰必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一样,一个高而雅,一个广而博。谈写字,一定会绕到书法上去。但不能一提写字,就轻而易举靠到书法。这种关系,很像孙过庭说的“平正与险绝”之循环往复: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要反复经历“平正—险绝—平正”这“人书俱老”的艰苦历程。

参考文献:

[1]孟会祥.孙过庭与《书谱》(十二)[J].书法,2019(12):128-129.

[2]沅子闳.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J].艺海,2019(9):65-67.

[3]路工.学书法不该从唐楷入手?[J].书法,2016(11):37.

[4]刘琰.论“台阁体”“馆阁体”书法对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启示作用[J].教育导刊,2015(5):31-34.

[5]樊茂.再议碑拓——兼与郝永华同志商榷[J].档案,1989(4):38.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小学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