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德”的研究

2020-08-26 03:43王稼嵘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乐记礼乐音乐

王稼嵘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传下》),自古以来,“德”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乐记》中说:“德而成上,艺而成下”,若艺术作品仅仅是外在技术形式上表现的好,只能看做为“末节”,①而在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上表现成功,才能够被认为是上等作品。《乐记》指出,情感浓厚,艺术表现才能鲜明动人;思想内容通顺,艺术文采才能展现。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是内容的载体,“德”与“艺”相辅相成。音乐的最高标准是“德音”,③“德”对音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周代音乐风格特征及音乐各方面发展。

一、“德”与“治”

《乐记》作者认为,“乐”可以“善民心”,若内容深刻感人,可“移风易俗”,这种思想道德的力量约束着人们内心,达到“天下皆宁”,所以“制乐”可以“治心”;其次,礼可以引导人的志向,音乐可以调和人的情感,政治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刑法可以防止人出现恶行。④把礼乐和政治法律联系到一起,所以“治心”可以“治道”;再则,⑤“治世、乱世、亡国”之音不同,表现出“乐与政通”的观点。

在《诗经》中,周王室令乐官或地域采集民俗歌谣,从而考察政治得失,达到“观风情,知民情”的目的。

“乐”中包含“德”,通过“德”打动人心,达到“治”的效果。周代统治者重视礼乐,通过“德”与“治”,使得国泰民安,生活安定。

二、“德”与“礼”

《乐记》中曾论述,“礼”“乐”的道理都懂得,才可以称之为有“德”。《乐象》中也曾论述,道德是人性的根本和本源,音乐又是道德的精华。⑥在周代的音乐生活中,“德”与“礼”也体现在方方面面,所以,礼乐最终表现的并不是人的情绪宣泄或是生活娱乐,而是更多要求用礼乐来激发出人性本来向善的一面,发掘出人善良的德行。

周代音乐生活下,有着众多礼节约束行为,不仅仅表现在王公贵族用乐规模上的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仪表服饰上,配饰也有讲究,身上的佩玉随着一定步频发出宫商角徵羽的声音,就像合着音乐一样。⑦这种“德”反映到服饰中的“礼”,就是举手投足是否合乎规范表现出优雅端庄的姿态。

周代文雅化的生活娱乐中,除了饮酒作赋,还免不了投壶射箭比武,虽以娱乐放松为主,其中也包含着礼的熏陶。在下图“宴乐渔猎攻战纹壶”中,反映出当时投壶射箭比武的场景,可以看出,有人拿着长箭,有人拿着躬,一旁画有奏乐场景,有钟罄乐器、吹奏的乐工、跳舞的人,壶上还画有飞鸟走兽,如图1。不论是射箭还是投壶,都奏有一定节奏音乐,参加比赛者,伴随着音乐中的节拍,端庄大方上前行礼,表示尊重。乐工根据参赛者的地位,奏出不同音乐。⑧在音乐节奏中体现着诸多规矩,在“礼”的约束下,体现出行为上的“德”。

周代典礼仪式中,六代乐舞⑨用于大型宗教祭祀仪式中,小舞用于日常典礼,如冠、婚、丧、觐。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民族民间歌舞用于民间仪式。常用多种乐器演奏出庄重典雅的声音,乐调控制有节,这种节制和秩序被季札赞扬为有“盛德”之人共同具有的特点。⑩

综上,“德”体现“礼”,“礼”包含“德”,两者相互作用,通过“行”反映出来,而这种“行”,往往指“德行”。

三、“德”与“育”

“礼”是外在的约束,“乐”是内在的约束,在音乐内容“德”的感化下,叫人从内心上主动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⑪周人的教育,包括学乐、诵诗、行礼、习射。在习乐时,包括乐德、乐语、乐舞、乐歌、乐仪,体现着“育教于乐”。《周礼·春官·宗伯》中,也曾记录,大司乐教授乐德的内容包括“中、和、祗、庸、孝、友”六个方面;大师教授六律六同,其中以六德为根本。可见,在音乐层面上,教育与德也不可分割,乐德成了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德”与“颂”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其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源于西周至春秋的诗歌,蕴含着很重要的音乐研究价值。诗经的,305篇诗分风、雅、颂三类,其中,“颂”有40篇,包含《周颂》《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西周奴隶社会兴盛时期周王室庙堂祭祀的乐歌,《周颂》的制作大约出自史官和乐官,记述先帝的丰功伟业,歌颂功德。朱熹曾因此做过总结。⑫

周代音乐重视“升歌”,突出歌唱。《礼记》中认为周人是在“发德”“示德”。就如《大武》舞中配的歌曲《桓》,意在表达对周武王“以德配天”的赞颂;天子祭祖的礼乐《清庙》,歌唱的内容也是在主张文德的治理方式。⑬

综上,“德”又体现在“颂”中,通过“颂”来表达其“德”。

本文通过“治”“礼”“育”“颂”四个方面浅谈了“德”的渗透,周代的音乐,“德”体现在诸多方面,这也是这一时期审美的一个重要维度,贯穿周代音乐生活,更是影响着后代的音乐审美及其发展。

注释:

①“末节”出自《乐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意思是,在古代的歌舞剧表演当中,器乐的伴奏、声乐的演唱、舞蹈的表演,其艺术形式技巧性的东西,是末节。

②出自《乐记》:“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③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

④出自《乐记》:“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⑤出自《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⑥出自《乐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性之端也;乐,德之华也”。

⑦出自《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羽,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环中规,折环中矩”。

⑧出自《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貍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⑨六代乐舞包括皇帝之乐《云门大卷》用以祭祀天神、唐尧之乐《大咸》用以祭祀地神、虞舜之乐《大韶》用以祭祀四望、夏禹之乐《大夏》用以祭祀山川、商汤之乐《大濩》用以祭祀周的始祖姜嫄、周武王之乐《大武》用以祭祀周的祖先。

⑩《左转·襄公二十九年》季札曰:“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⑪出自《乐记》:“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⑫朱熹:“皆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诗集传序》)

⑬出自《礼记》:“莫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郊特牲》);“升歌《清庙》,示德也”(《仲尼燕居》)。

猜你喜欢
乐记礼乐音乐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乐记》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音乐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