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中药热奄包联合微波治疗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2020-08-27 12:35张玉茹高万飞梁育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恶心胆管

张玉茹 高万飞 梁育岑

(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胆源性胰腺炎(AB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由于ABP具有胆管梗阻并发感染和继发性急性胰腺炎两方面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利用中医适宜技术来综合预防和治疗,以提高AB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武威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ABP患者689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562例,对照组127例;观察组男456例,女106例,年龄55~75〔平均(67.38±6.48)〕岁;对照组男102例,女25例,年龄56~77〔平均(68.09±6.35)〕岁。所有患者符合ABP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生命体征与腹部体征的监测,禁水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休克,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①禁食水、胃肠减压。②抑酸、解痉止痛、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肠外营养和抑制胰液分泌。③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24 h持续泵注。④做好心理护理,鼻胆管和双腔胃肠管常引起患者咽喉不适,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顾虑,配合治疗。干预组除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外,另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方法是用大黄芒硝加蜜糖调制成热奄包热敷腹部及微波治疗。操作者按医嘱配制大黄500 g,芒硝500 g,加蜜糖120 g调制成热奄包,用微波炉的中高火加热3 min,药热温度为60~70℃,戴口罩,携热奄包至患者床旁指导患者平卧,用手感觉热奄包不烫手为宜,将温度合适的热奄包置于腹部,用腹带包裹,热敷2 h,一日2次,同时微波治疗腹部2次,一次20 min。一般一包大黄芒硝可用3~5 d,以药味消失为标准。腹痛腹胀是ABP患者常有症状,大黄30 g用水煎成汤液约300 ml保留灌肠,每6 h一次,每次70~80 ml,直至患者自行排气排便后停用。治疗过程中出现疲乏、疼痛、睡眠差、腹痛腹胀、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等症状时可采用自制中药热奄包:成分是大黄500 g,芒硝500 g,捣碎用蜜糖加水调制成热奄包敷于腹部,微波治疗每日2次,效果显著,能增强患者的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恶心、呕吐、呃逆是ABP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一系列症状,足三里穴位注射有利于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症状。

1.3评价方法 两组均严密观察治疗期间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定期1次/2 d观察血淀粉酶,1次/4 d观察肝功能变化,根据实验室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记录两组从实施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肠鸣音活跃、恶心呕吐好转的时间、发热和黄疸消退时间、血尿淀粉酶效果对照时间。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得分情况,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 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干预组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腹胀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恶心呕吐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 论

ABP临床上常首先表现为胆囊炎或胆管炎,再出现胰腺炎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刀割样疼痛或隐痛,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上腹腰部呈束带状,一般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2,3〕。大多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浮躁,呕吐发作频繁,早期为反射性,呕吐物为食物、胆汁〔4〕;一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症状,疼痛较剧烈,预后较差,重症者可有伴随胰腺坏死感染,引起严重的后果,可导致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性脑病等甚至死亡〔5〕。 在我国因胆道引起的胰腺炎约占50%以上〔6〕,预防ABP首先在于避免或消除胆道疾病〔7〕。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重型ABP早期应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在对ABP手术时机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非梗阻性感染性胰腺炎,继续保守治疗,同时治疗胰腺炎症和胆道炎症,在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合并胆管结石及而梗阻症状不明显者积极保守治疗,同时治疗胰腺炎症和胆道炎症,待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8~10〕。

因此,内科综合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ABP的主要手段,与手术治疗不同,该疗法能减轻对胆管、胃黏膜的损伤,促进患者康复〔11〕。中药清肠处理能抑制胰酶活性和分泌,改善肠胃黏膜的屏障性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机体微循环〔12〕。另外,根据患者病情加味治疗还能促进胆汁、胰液排出,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存质量。

谢福川等〔13〕发现非手术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9.3±10.1)d,未出现死亡和并发症。手术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8.8±12.3)d,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为 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非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采用疏肝利胆,通腑泄热为基本原则〔14〕。铉力等〔15〕认为由胰腺炎引起的腹胀和肠麻痹,可引起肠道黏膜功能损害,细菌过量繁殖及大量内毒素产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继发多器官衰竭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药清胰汤,含有的大黄等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提高肠黏膜的血液灌流,促进肠黏膜内杯状细胞的大量增生,对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产生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恶心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X线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