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血液透析与杂合型血液净化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0-08-27 12:35梁敏灵秦军建高皛磊钱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灌流肾衰竭营养状况

梁敏灵 秦军建 高皛磊 钱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广东 广州 510150)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肾脏功能处于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状态,病情严重的会出现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等现象,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其他脏器会受累,死亡率极高〔1,2〕。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论患者是否透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3,4〕。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微炎症状况、免疫功能低下有着极密切的联系〔5,6〕。因此如何增强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单纯血液透析与杂合型血液净化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机体炎症反应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2016 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院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女30例、男40例;年龄62~79岁,平均(70.62±5.49)岁;体重指数(BMI)为18~26 kg/m2,平均(22.62±1.54)kg/m2;病程3~29个月,平均(16.62±3.49)个月;原发病:10例梗阻性肾病、8例狼疮性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12例尿酸性肾病、20例慢性肾炎。对照组女31例、男39例;年龄65~78岁,平均(70.74±5.39)岁;BMI 19~26 kg/m2,平均(22.66±1.51)kg/m2;病程4~28个月,平均(16.65±3.41)个月;原发病:12例梗阻性肾病、10例狼疮性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13例尿酸性肾病、16例慢性肾炎。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指南》〔7〕中对于“肾衰竭”的具体诊断细则。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②年龄>60岁。③意识清醒、精神正常。④尿素清除指数(Kt/V)>1.2。⑤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⑥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酒精、药物滥用史者。②合并重大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⑤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均予以低盐低脂饮食、纠正贫血、调节血压、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以自动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碳酸氢盐为透析液,透析液用量是500 ml/min,每次透析4 h,220~280 ml/min的血流速度,每周透析3次,共治疗8 w。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透析灌流,准备好灌流器,垂直固定于支架,建立血管通路,将肝素2 500 U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泵入灌流器中,速率是200~300 ml/min,轻敲灌流器,将管道中的空气去除,冲洗20 min后,取肝素10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冲洗灌流器,30 min后以生理盐肝素冲洗,每周2次血液透析、1次血液透析灌流,共治疗8 w。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5 min,离心半径是10 mm,速率是3 000 r/min,分离血清,以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具体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肌酐清除率(Ccr)。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反应指标,具体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全自动流式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营养状况指标,具体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试剂均由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谨遵相关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6.0 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BUN、Cr、Ccr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均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2.2两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CRP、IL-6、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2.3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对比

3 讨 论

慢性肾衰竭会出现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贫血、毒素潴留、新陈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症状〔8,9〕。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一项公共健康卫生问题〔10〕。在长期患病过程中,机体肾功能会明显降低,聚集大量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毒素,随着病情的发展,代谢产物大量堆积,对其他脏器、组织等均造成损害,明显增加了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率〔11,12〕。研究证实,慢性肾衰竭患者机体CRP水平明显升高,而TP、HGB等指标却直线下降,蛋白摄入不足会引发低蛋白血症,而炎症因子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机体蛋白水平,加重营养不良现象〔13,14〕。由此可知,机体释放炎症因子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临床有研究表明:BUN、Cr水平与肾衰竭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性,而Ccr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性〔15〕。本研究结果提示,杂合型血液净化是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进行血液透析灌流,利用弥散原理及吸附作用,可有效清除BUN、Cr等大分子物质,提高Ccr,避免上述毒素在体内大量蓄积。杂合型血液净化明显扩大了毒素清除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肾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时间。CRP是急性反应期蛋白,是目前临床衡量机体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受IL-6的调节,一般机体损伤程度越重,CRP水平越高〔16〕。TNF-α是多肽细胞因子,容易引发炎症反应,可诱导、增加IL-6释放,增强血管的通透性,故CRP、IL-6、TNF-α水平越高,提示患者感染程度越重〔17,18〕。IL-6具有T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IL-6水平升高会引起Th1/Th2比例失衡,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提示,杂合型血液净化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进行血液透析灌流,将患者血液在体外通过灌流器与树脂颗粒直接接触,提高了透析膜的生物兼容性,通过特殊物理吸附作用、疏水基团,增强对流效果,加快血流速度,可有效清除慢性肾衰竭患者机体中小、中、大分子物质,尤其是提高了对Cr、BUN等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取得了良好的血液净化效果,极大的改善了患者预后。

研究证实,肾衰竭患者在存在微炎症反应的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19〕。微炎症介质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蛋白质正常分解,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故改善营养状况的前提是减轻炎症反应〔20〕。本研究结果提示,慢性肾衰竭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状况是一种“因果关系”,炎症反应为“因”,营养状况低下为“果”。杂合型血液净化可最大限度清除毒素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避免炎症介质阻碍蛋白质合成,进而起到提高机体血红蛋白、白蛋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提高了机体抵抗力,可促进病情好转。

猜你喜欢
灌流肾衰竭营养状况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