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0-08-27 12:35袁晓冬邓建松刘志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黄芪

袁晓冬 邓建松 刘志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7)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其中高血压肾病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若不及时采取控制血压、改善肾功能等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肾功能的恶化,最后会导致终末期肾病〔1〕或慢性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2〕,同时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风险明显升高〔3〕。炎性因子与高血压肾损伤存在相关性,参与了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4〕。本研究拟观察黄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75例,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60~76岁,平均(64.2±7.2)岁,病程5~22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5〕。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符合《肾内科学(第 2版)》中高血压肾病有关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1)原发性肾脏疾病致肾功能损害者;(2)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导致继发性肾功能损害者;(3)伴有严重肝功能不全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者;(4)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及严重感染者;(5)存在精神疾病及过敏体质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60~75岁,平均(64.5±7.3)岁,病程6~22年,平均(16±6)年,体重指数(24.6±3.2)kg/m2;黄芪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1~74岁,平均(65.1±7.4)岁,病程5~21年,平均(15±6)年,体重指数(24.5±3.2)kg/m2;丹参川芎嗪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1~76岁,平均(65.3±7.5)岁,病程6~21年,平均(15±6)年,体重指数(24.7±3.1)kg/m2;3组给予常规降压(血管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根据血压情况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3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及使用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治疗方法 3组均在低盐低脂、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999)30 ml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448)1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黄芪组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丹参川芎嗪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3组于治疗前后均禁食12 h,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MG)、血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Scr、BUN和β2-M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L-6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ET-1和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UAE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3组治疗前Scr、BUN、UAE和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cr、BUN、UAE和β2-MG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黄芪组和丹参川芎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Scr、BUN、UAE和β2-MG水平比较

2.23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3组治疗前ET-1、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黄芪组和丹参川芎嗪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 论

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慢性肾脏病检出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其发病与患者血压水平等因素有关〔7〕。高血压肾病是长期的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即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时间过长又引起肾脏缺血缺氧造成肾功能损害。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即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此外炎性等因素也参与了肾损伤的发病过程〔8,9〕。炎症因子CRP、IL-6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呈明显线性关系,而TNF-α 则通过促平滑肌细胞增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式影响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0〕。因此,积极控制血压,改善肾脏缺血缺氧,保护肾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是治疗高血压肾病肾功能损害的主要措施。

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并用现代工艺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研究表明,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肾血管的扩张可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可减轻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清除自由基,改善肾功能〔11,12〕。黄芪注射液能降低血浆ET-1水平,从而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1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扩张肾脏微血管增加肾血流、抑制体内高凝状态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14〕。本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减轻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分别通过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流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实现。 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减轻慢性肾炎患者血中TNF-α水平,改善肾功能水平〔15〕;丹参川芎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中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16〕。本研究还表明,黄芪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分别存在抗炎作用,具有保护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hs-CRP、IL-6水平使肾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滤出;通过降低血中TNF-α水平以减轻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式改善肾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提示,黄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方面其作用存在叠加效应,在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独用药,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但由于观察病例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其临床效果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有待大样本病例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黄芪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调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黄芪是个宝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