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安全共同体:从疫情防控的角度 思考高校校园安全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2020-08-27 08:10胡宝国
关键词:共同体应急危机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疫情防控的成效出 发,思考当前高校在面临疫情等突发事件时可能存在的隐患,以及校园安全治理方面存在的危 机意识不够、宣传演练不够、科技支撑不够、长效机制不够等問题,从而提出构建“校园安全共同 体”的理念,并从加强高校师生校园安全教育、建立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构建校园突发事件 防控机制、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和完善高校校园安全机制 的举措。

[关键词]校园安全共同体疫情防控校园安全机制

[作者简介]胡宝国,男,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研 究、社会治理研究等。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20)03-0126-0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身心和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就 业、学习、生活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高校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不仅面临着教学、科 研、学生返校、考试等问题,更担负着把疫情阻挡在校园之外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 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①值得庆幸的是,疫情发生之时,高校正值寒 假,校园防控压力大大减轻。试想,若高校出现了疫情,其严重性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因此,高校必须 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机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说,这场疫情“大考”,突显了推 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疫情防控带给高校校园安全的思考

截至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指出,实践证明,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他同时也提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 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 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 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 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①总结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坚持把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 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强对疫情防控 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这场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这种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 力、群众组织力与社会号召力,才使得全国各级组织做到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全国人民才能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正是中国共产党把全体中国人凝聚到了一起,汇聚起万众一心战疫情的全民力量,形成战胜任何敌人和任何困难的强大合力。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场战疫,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制度的强大感召力。全 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紧急行动起来,显现了高超的指挥协调、统筹安排能力,强大的基础建设、物 资调配能力,全国人民都拧成了一股绳,将枪口共同对准了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评 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可以说,正是中国的制度 优势,才有了全国军地资源驰援武汉市,全国19个省份集中优势资源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 16个市州及县级市的整体布局;才有了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医 疗器械等业务参与抗疫的壮举;才有了 10天建成1000个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三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贯彻落实。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 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大爷大妈、大中学生、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的哥的姐逆行而上,组成 服务队、志愿队、联防队、生产队、运输队,汇聚成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 指出,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 重大考验。在疫情防控中,全民参与是基础,重点群体是关键,他们守住了医院救死扶伤阵地和社区 防控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 教训。①我们要认真反思疫情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试想,如果疫情蔓延至校园或者突然在校园中暴发, 高校能否在第一时间作出科学研判和正确部署?能否第一时间启动并实施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能否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开展高效的抗疫行动?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高校现有的校园安 全机制运行是否顺畅。

二、当前高校校园安全机制存在的冋题

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来的明显短板,在高校校园安全机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再加上校 园与社会相互交叉渗透、学生群体的鲜明特征,这些都对高校校园安全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校园安全,但危机意识不够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各高校都非常重 视校园安全工作,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高校安全事件却有上升的趋势。这反映出高校对危机意 识的认识仍然不够。当人们习惯了在一个环境里生存之后,往往就会慢慢淡化自己的危机意识。笔者 在课堂上做过一次随机调查,82%的同学认为没有想过会出现火灾、疫情、地震等突发事件。可见,部 分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军要增强 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 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个时候,必须 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②这些都说 明危机意识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对基本的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比如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甚至不知道 灭火器放在哪;一些高校缺乏对突发事件的模拟练习,如逃生演练等。这些都是危机意识不够的表现。

2.建立安全机制,但宣传演练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都根据上级的要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安全机制,但这些机制是否行之有效

就不得而知了。一方面,有些高校校园安全机制的建立并非来源于校園实际,而是依据上级文件要 求,设计过于理论化,也没有经过实际论证,更没有经过演练来完善,结果是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往往 手忙脚乱,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另行一套方案。还有些高校校园安全机制过于简单,无法用于指导实 践,安全机制形同虚设。这类机制属于与实际脱节,不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高校校园安全机 制相对比较完善,但执行起来问题较多,比如各部门之间行动边界不清楚,权责不分明,其执行过程 严重依赖于各部门的负责人,没有建立起协调的机制,而是靠各部门对突发事件的理解程度,这样,部 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发挥出制度的优势。这类机制相对较完善,但缺乏配套的执行机制。无论是 哪一类机制,都需要靠宣传让人知晓,从而能够得到执行;都需要靠演练来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完善。

3.增加资金投入,但科技支撑不够

从对上海部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的访谈来看,近几年,各高校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资金投 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部分高校增加的幅度较大,但是仍然远远赶不上现代科技形势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体系 相应部分的内容,较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有了创新性提法,增加了两项内容:民主协商与科技支撑。这 更加明确和凸显了新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和社会治理安全技防的重要性。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 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更加重视科技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科技支撑有助于形成校园治理的大数 据思维,优化校园治理的信息平台,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①但同时也依赖于更大的资金投 入。对于高校而言,利用科技的能力是得天独厚的,拖后腿的是资金支持的力度。在抗击疫情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②所以说,高校要继续加大资 金投入,切实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用强大的科学武器保护校园安全。

4.突出应急处置,但长效机制不够

在高校校园安全机制中,应急处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部分高校将应急机制等同于安全 机制,认为只要将突发事件处置得当,就能够维护校园安全。这属于“事后动员型”,而非“事先防控 型”,只是在出现安全事件后,后知后觉地发现应该改进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缺乏组织化的安 全管理机制,而且在日常的预备防范、危机教育、预案演练等工作中也很薄弱。③这恰恰反映出对校园 安全长效机制的认识不足。田娟认为,检验一个学校应急机制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 看其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是否科学并能否被认真贯彻落实。④所谓长效机制,就是校园安全稳定基础性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发挥得当,就能够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效降低应急机制启动的频率。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效机制显得更加重要,它对校园安全起到基础性的保障作用。高校必须从制度上提高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地位,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定期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搞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三、校园安全共同体:构建校园安全机制的新理念

当前,在抗击病魔的全球战“疫”中,国际社会携手并肩,合奏出一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阔乐 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全球合作抗疫的指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首 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7年来,这一中国方案由倡议上升为共识,由理念上升为 行动,在全世界各行各业展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在高校治理中,也需要树立校园安全共同体的理念。

1.校园安全共同体的内涵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早在1887年就提出,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 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①在滕尼斯看来,这一有机体 “包括家、邻里和友谊这些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同体概念的 内涵也逐步发生变化。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探讨了关于民族或政治共同体的“想象”何以是一 个集体认同形成的必不可少的认知过程。③此后,共同体以及由社会分类生发而出的“共同体”都或多 或少地追求一种想象的确定性、安全感和归属感,被赋予较多的情感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全球治理危机,贡献中国智慧。坚持对话协商、 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等,成为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 同理想o从治理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扩大治理主体,强调治理主体之间平等参与、共 建共享;改进治理方式,鼓励各方融入开放治理体系,在规则制度之下各方进行协调合作;改革治理 路径,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创新治理目标,实现全人类利益最大化。这 对于高校治理,也有着多重意义。董轩等认为,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构建“校园安全共同体”来更好地 应对校园暴恐事件。④张敏等认为,“校园安全共同体”意指以学校为中心,与政府、社区、家庭等利益 相关群体联结共生,共同预防校园安全事件的有机体。⑤所以,校园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是以人为核心,

2.当前高校校园危机的特征

近几年高校校园危机呈现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危机的原因日益社会化。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 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而是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外部危机输入的,如传染病疫情、校 外人员闯入犯罪等;有外部因素引起的,如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倒灌引发校内聚集等;还有外部 形势变化,如就业压力引发毕业生行为失范等。第二,危机的种类日益复杂化。校园危机的种类有很 多,诸如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设施损毁等。不同的诱发因素引起不同的突发危机,不同的突发危机又 有各自的特殊性,并且可能由于校内外因素的叠加,给危机的处理带来了难题。第三,危机的暴发呈 现突发性。各高校已基本建立应对校园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机制,一些有规律可循的潜在危机能够及 早应对,然而往往就是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导致突发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能力就 显得非常重要。第四,危机的结果呈现破坏性。这里一方面指危机事件本身给高校师生带来危害,另 一方面,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人数逐年攀升,容易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以及一些大学 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无法对危机进行有效控制,容易成为受害者。

3.校园安全共同体的基本机制

董轩等在研究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时,将其概括为理念共生、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①这也是校 园安全共同体的基本机制。所谓理念共生,是指全校师生员工都是共同体的一员,关于校园安全的政 策制定、预防、处理等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的行为,而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共生理念的过程O 这样,政策的形成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能够得到全员认可。所谓知识共享,是指对校园安全及 危机处理的学习和培训,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治理水平能够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另一方 面作为共同体局内人的师生员工与局外人的访客等共享知识,这给共同体成员带来安全感。所谓责 任共担,是指校园安全共同体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重视学校现有的各种决策机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归属感,另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 共同努力。

四、健全和完善高校校园安全机制的举措

校园安全共同体的建立要突破传统安全管理、治安管理领域,形成现代高校的公共安全观,将其 融入高校发展规划,作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 加强局校师生校园安全教育

在校园安全共同体中,师生员工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提升其抵御危机的能力是打造平安高校的 关键。因此,首要任务是加强安全教育。一是强化危机意识,很多师生对于可能存在的危机缺乏警惕, 总抱有侥幸心理。“墨菲定律”指出,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①安全问题方面只要有一 点儿懈怠,“墨菲定律”就会进行惩罚。因此,高校师生必须始终保持危机状态,时刻保持警惕。二是加 强危机防御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师生员工的心理培训、校园危机知识培训和模拟实践,锻炼其心理 承受能力,掌握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和危机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演练,师生 全面了解危机发生时的状况,能够提高师生在应急状态下防御能力。三是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利 用国家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将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选修课 体系之中,渗透到教学、科研、生活的各个角落,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四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以法 治方式研究解决影响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高校要建立法律顾问和安全管理顾问制度,健全以校方 责任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体系,②通过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增强师生的获得感。

2 建立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是指学校通过收集各种安全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判,对可能出 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并向师生发出预警的工作体系,③其预警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所掌握的信息。 因此,对高校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利用科 技手段建立网络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准确定位师生员工的各类行为信息,及时筛选出行为异常者,进 行提前干预。二是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准确识别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 对师生进行预警,如发现消费异常、作息时间异常的师生等要纳入重点监测对象,特殊时间节点、社 会热点事件期间要加强监测。三是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坚持学校安全巡查督查制度,从校园安全 源头抓起,狠抓校园安全隐患自查与整改,着重督查化学品等危险源监控、宿舍管理等;分层分类排 摸师生员工,排查出有精神疾病、心理异常、人格障碍等方面问题的师生,釆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 施,严防可能发生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事件。四是利用高校党组织和骨干师生队伍的优势,编织预 警网络,利用现有的“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宿舍”四级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学生干部的 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3 构建校园突发事件防控机制

校园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目的是将突发公共事件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校园失序。一是坚持分级负责管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理顺、完善、创新应 急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校内各有关单位职责任务,做到权责边界清晰,上下联动顺畅,针对突发事件 的性质和分类,启动工作预案。二是坚持联防联控。校园安全领导小组与各相关部门要形成联防联控 的工作格局,既要畅通师生之间以及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建立不同高校之间,社区、高校、政 府、用人单位乃至媒体之间的联动关系,做到信息共享、决策共享。三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维持学 校正常运转的各项工作。它既包括师生的宿舍管理、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也包括日常课程 安排、行政事务处理等内容。四是开展防控训练。其重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 流,开展心理咨詢活动,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疾病;开展抗挫训练,让学生提前了解到理想 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创伤治疗,危机后进行治疗也是对可能出现的下一次危 机的事先预防,对经历创伤事件的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尽可能让其心理恢复到平衡状态。

4.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第一原则是以人为本,必须将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主观能动性。一是完善学校各类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提供的不仅仅是制度性的 文件,还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准备、实施等具体措施,以及事后的恢复工作。预案编制后要 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确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按 照突发事件对应的不同等级,报告到不同级别的应急处置小组,确保报送渠道畅通,从而能够迅速响 应,各级各类人员迅速到达突发事件现场按预案要求进行处置,努力将损失降至最小程度。三是注重 舆论引导。在向上报告情况的同时,要通过官方权威渠道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以 及自媒体理性发声,利用网络意见领袖和网评员队伍主动引导舆论冷静理性思考问题。四是建立应 急管理体制。学校应急管理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预案、沟通联络人员、定期演练及维护。①重点是加 强演练,建立学校自己的突发事件处置案例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处置效果,争取在全校 范围内形成危机预警准确、应急预案完善、危机防控顺畅、危机处置有效、处理评估严谨的良性循环 机制。五是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在学校层面制定专门的应急管理条例,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和意识, 成为全校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也成为“校园安全共同体”内成员的情感归属。

校园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既要经得起疫情大考,也要经得起时 间检验。正如社会学家鲍曼所言,共同体既是过去的事情,也“总是将来的事情”。它关系到每一名师 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努力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肖舟)

猜你喜欢
共同体应急危机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准备好应急包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应急预案的编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