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改性热塑性复合材料国内外文献综述

2020-08-28 01:10李博
消费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增韧热塑性环氧树脂

李博

环氧树脂较高的刚性强度、出色的尺寸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作为结构复合材料惯用的基材[1]。环氧树脂具有脆性,因此,在开发较高性能环氧树脂体系技术问题中,增韧改性一直是关键。 最早的橡胶弹性体作为添加剂对其进行增韧,1970年左右McGarry改用端羧基聚丁二稀丙稀腈(CTBN),直到1984年左右Kurauchi最初提出使用刚性纳米粒子来增韧聚合物[2],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飞跃发展,添加颗粒的尺寸经历了宏观颗粒、微米量级到纳米级的演变[3]。同时,纳米颗粒较高的表面能,在与环氧树脂混合时,易团聚从而形成团聚体,改性的效果越差。

直接分散共混法是将纳米粒子直接分散共混在聚合物基质中,得到粒子改性复合材料的方法。混合前加入偶联剂、用分散剂处理颗粒表面,减少生成颗粒团聚,团聚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作用力,混合后再采用20KHZ的超声波进行分散[4]。Li等在纳米粘土/橡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共混法,选用硫化粉状橡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粘土完全分散在材料中,抗冲击性能比之前提高了107%。

研究发现,由于颗粒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较高的表明活性,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团聚现象,分散性能较差,力学性能随之下降[4]。

He等[5]研究了纳米颗粒CaCO3的分散性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aCO3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4%时,经过KH550处理的粒子分散效果较好,材料的抗压性能得到了提高,分别为13.5%和14.1%,未被处理的则下降了8.4%,后者仅提高了2.7%。Jiao等[6]使用PGMA处理的Al2O3纳米粒子增强环氧树脂,发现Al2O3纳米颗粒的团聚减少,颗粒均匀分散在基体中,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和粘合模量得到增强,界面效应增大[4]。

相迁移增韧的原理是在热固性树脂中加入一种热塑性树脂,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在成型过程中,热塑性树脂增韧相产生迁移,增韧相大多富含在材料的层间,从而达到对复合材料抗损伤能力最弱的层间部分增的韧效果[7]。金相照片如图1、2所示。

图1:相迁移增韧复合材料层间形貌的金相照片

图2:层间形貌放大细节照片

图中,大量的增韧相集中在纤维的上下两层之间,说明多数增韧相迁移到复合层。在固化过程,材料内部的热固性树脂与剩余的热塑性树脂通过反应诱导相分离,从材料的内部进行增韧[7]。此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韧性,保证了预浸料良好的工艺性,而且r程化应用更易完成。

猜你喜欢
增韧热塑性环氧树脂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共混改性型PLA透明增韧的研究进展
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碳纳米管阵列/环氧树脂的导热导电性能
拉伸形变作用下PLA/PBS增韧共混物力学性能研究
可膨胀石墨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改性
共聚聚甲醛的增韧研究
高导热填充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热塑性薄膜和包装
980 MPa 级TRIP 钢的热塑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