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 忠诚祖国,奉献蓝天

2020-08-28 11:19梁寒
环球飞行 2020年7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航空飞机

梁寒

顾诵芬曾说:“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作为航空领域唯一的两院院士,在顾诵芬院士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航空人“忠诚奉献 筑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所拥有的赤子之心。

幼年遭遇立志航空报国

2019年8月16日,由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主办的“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开幕。

此次展览历时一年多的筹备,得到顾诵芬院士及亲友、航空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和学校的倾力支持,展出顾诵芬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娓娓讲述顾诵芬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1930年2月4日,顾诵芬就出生在苏州。他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母亲潘承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1935年顾诵芬5岁的时候,父亲顾廷龙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

顾诵芬的名字取自西晋文学家陆机《文赋》中的名句“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充分显示了这个书香世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文化底蕴。不过,七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最终促使顾诵芬后来并没有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国学大家,而是走上了一条航空救国、航空强国的科学之路。

1937年,年幼的顾诵芬目睹了日军飞机肆意轰炸,一個最初的梦想便暗暗扎根于他幼小的心里——“设计飞机,保卫祖国的领空!”

在童年回忆中,他永远记得,“我一个叔叔送给我一个橡筋动力的模型,这种东西在当时的北京是见不到的,我父亲支持我搞这些玩意,带我到上海买了一个模型,可以在屋子里飞,撞了天花板还能继续飞。”

高中毕业后,立志航空报国的顾诵芬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航空系,结果全都录取了。顾诵芬最终选择留在上海,就读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

从上海交大毕业后,顾诵芬最初是维修抗美援朝战伤的飞机,他说:“当时图纸不是我们设计的都是苏联来的,干这个事儿我不太有兴趣,我的兴趣是自己设计飞机。”

1956年8月,顾诵芬的夙愿得以实现,他和徐舜寿等人一起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112厂飞机设计室。他们接到的首项任务是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临界马赫数0.8,定名歼教1。

顾诵芬当时担任气动组组长,但在大学里他只学过螺旋桨飞机设计基础课程,对于喷气式飞机的设计,根本就没有概念,只能找来苏联的教科书以及其他专业书籍。

他回忆道:“苏联当时出版的教科书,讲喷气式飞机的也不多,尤其是对如何设计喷气式飞机,讲的都不细,所以困难很多,希望有老专家带一带,但根本没有条件……”

面对重重的困难以及国外技术封锁,顾诵芬和同事们几乎从零开始,靠着自己翻译外文著作、摸透他国机型,最终成功完成了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更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排除故障,瞒着家人三上蓝天

作为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并担任歼8和歼8Ⅱ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航空工业和空军发展史上,歼8是一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斗机。它是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标志着中国歼击机从仿制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作为这一型飞机的总设计师,顾诵芬因此也被誉为“歼8之父”。

1964年,顾诵芬挑起歼8总设计师重担。从1969年首飞成功,到1980年正式进入空军服役,经历了数不尽的坎坷和挫折,甚至险情。这其中,让顾诵芬最难忘的,是跨音速飞行阶段,机体强烈振动问题的解决。

1969年8月30日,当01号歼8原型机进行第8次试飞期间,飞机飞行速度达到0.86马赫时,机体突然出现剧烈振动,以至于试飞员连飞机仪表都无法辨识。在紧急降落后的技术排查中,设计人员却迟迟找不到症结,后来进行的风洞试验也无法找出原因。

心急如焚的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飞机上缠上粗毛线,通过观察飞行时毛线随气流的吹动情况来判断流场情况,最终判断出事故原因。但是由于当时缺少高清的摄影设备,要看清楚毛线条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坐在另一架飞机上近距离观察,且两架飞机之间必须保持5米左右的间隔。

面对巨大的危险,飞行经验为零的顾诵芬向试飞员鹿鸣东推出了这个有些疯狂的想法。胆大心细的鹿鸣东很快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亲自驾驶歼教6搭载他升空。最终在连续三天的升空观察后,顾诵芬精确判明了气流分流区的位置,找到了导致机体剧烈振动的根本原因,并在随后的改进过程中根治了这一难题。

正是在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指引下,顾诵芬以及他领导的研发团队终于历经千难万阻,成功克服了诸如跨音速机体振动、发动机频繁停车、机体温度过高等技术难题。并且10年的研发历程中,在试飞员的英勇无畏下,歼8的原型机居然没有一架失事,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79年底,歼8正式定型。庆功宴上,一向滴酒不沾的顾诵芬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他感慨万分的说道,歼8是“连滚带爬”搞出来的。许多年后,顾诵芬回忆那三天时如是说:“我心里想的就是国家,丝毫没想自己会怎样。”

“为了搞航空,我把母亲给牺牲了”

为了祖国的航空工业和国防安全,顾诵芬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也因为这份执着和无悔,带给了他永远的遗憾。每当提到母亲,顾诵芬都会伤感地说:“为了搞航空,我把母亲给牺牲了”。

青年时代的顾诵芬之所以选择上海交大,是因为当时他17岁的哥哥得了伤寒去世,母亲舍不得他远离。

1951年初,顾诵芬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的系主任让他考虑留在上海交大。 “我跟母亲一说,母亲当然高兴”,顾诵芬说,“但是当时国家的形势,建设是急需的,是放在首位的。”当时因为抗美援朝,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所以上级组织决定,这一年的航空系毕业生要全部分配到中央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

“当时就不管我原来答应留在上海,叫我立刻上北京,所有交大航空系毕业生三天之内离开上海到北京报到。我是愿意出去走走,不愿意在学校教书,但是对我母亲刺激太大。”

三天以后,怀揣着航空梦想的顾诵芬按规定坐了火车去北京。他回忆说:“当时我父亲跟母亲都送我上车站。可是,后来父亲写信告诉我,母亲晚上基本上睡不着觉,经常是坐起来拉开窗帘看看外面,想我是不是能突然回来。”

大儿子去世,再加上小儿子也离她远去,顧诵芬母亲受到的打击很大。“由于她不断地在想我,引起了很大的思想负担。我父亲想了个办法,给她安排在图书馆里做抄写工作,希望能分散她的注意力,但是最终也没有办法,最后就转成了抑郁症,后来发展到非常严重的抑郁症。”

1967年,顾诵芬的母亲不幸离世。当他回到家时,母亲已经火化。没有看到母亲最后一面,这让顾诵芬愧疚一生。

淡泊名利,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最近二十年来,顾诵芬领导航空骨干人才进行了大型飞机、轰炸机、无人机、高超声速飞行器、教练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大量研究,为我国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意见参考。不仅促成了大型运输机运20的立项,他还多次主持ARJ21新支线飞机设计方案的评审和关键课题论证的讨论。

顾诵芬曾说:“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他的办公室和家都在北京北苑2号院里。几十年来,两点一线、来去匆匆,生活简单、朴素低调。即使是自己的回忆录,他也坚持只谈飞机设计工作和航空科研有关的经历。

2011年,为了纪念顾诵芬工作满60周年,航空工业集团特意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奖品是一块定制的金镶玉奖牌。几年后,有关部门需要对奖牌和证书拍照留存。工作人员找上门来,顾诵芬却说“不记得放哪儿了”。

2017年,顾诵芬受邀在央视演讲,在谈到对于自己的经历的评价时,他这样说:“我觉得我们搞科技的人必须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保卫国家的……干任何事不能把自己的名利放在第一位。”

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顾诵芬,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早晨8点半到办公室研究世界前沿航空发展资料,探讨我国航空事业的具体问题。他说:“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可能是每个科技人员必须具备的,另外确实得认真念书,要创新不看新的东西是不行的。”

当我们重温顾诵芬院士一生所走过的奋斗之路,他的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这八个字做出了最精彩的诠释。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航空飞机
飞机失踪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