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2020-08-31 01:32韦冬莉杨军庄惠子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物流

韦冬莉 杨军 庄惠子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传统物流人才培养中标准缺失、校企合作松散、思政教育脱节等问题,从人才培养标准树立、师资队伍培养、校园文化营造、课程体系构建、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实训实习管理等方面提出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路径,以促进培养执着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  物流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43-02

当前,国家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倡高等职业教育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承担着培养工匠型物流人才的使命,在当前物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以“执着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内涵的工匠型物流人才,是服务物流产业技术发展、业态更新,整体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传统物流人才培养弊端,从人才培养标准树立、师资队伍培养、校园文化营造、课程体系构建、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实训实习管理等方面提出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路径,以促进培养执着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型物流人才。

一、传统物流人才培养弊端分析

(一)标准缺失,难以适应行业发展及学生成长的需求

国家提倡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物流行业缺乏相应的工匠型人才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标准。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缺少执着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培育,无法有效应对物流行业劳动强度大、职业成长周期长、职业认同感低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从事物流行业的目标愿景、忠诚度和成就感,影响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物流快递岗位为例,相关数据显示,80%以上的一线员工日常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旺季甚至会超过12小时;接近半数的站点员工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人员流动性远高于一般行业,随着站点的迅速扩张,基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培养大量执着专注、爱岗敬业的基层物流管理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二)校企合作关系松散,难以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传统的校企合作多流于表面,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不明显,人才培育能力和主动性都有待提高。从合作层次上看,校企之间的联系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着眼未来的长期合作机制;从实践教学上看,校企之间资源亦未能有效整合与优化,无法取得好的预期实效;从合作内容上看,校企之间在师资培养、校园文化营造、课程体系构建、大赛成果转化、实训实习管理等方面合作的深度仍显不足,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无法有效支撑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三)思政教育脱节,难以匹配人才培养要求

传统的工匠精神教育体现在传统德育教育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现象和管卡压等束缚,教学内容过于强制、过于抽象,远离了企业现实需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程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企业的有效参与,同时与专业课程之间既不“同向”也不“同行”,更没有实现校园文化导向、专业课程融入、技能大赛磨炼、实训实习等践行工匠精神教育内容的“同融”,缺少时代感、鲜活感、问题导向性和实践应用性,无法将工匠精神真正内化为专业人才的人格、情怀和意志。

二、高职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路径

(一)参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树立工匠之标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包含物流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根据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中的职业道德考核纳入日常教学考核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兼顾工匠精神的养成。物流職业技能等级标准填补了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标准缺失的空白,使物流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有“标”可依,有“准”可循,为有效培养物流行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工匠型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度。

(二)校企共育工匠之师

为进一步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需要校企协同共育“双师型教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要求专职教师完成“八个一”任务、校外兼职教师完成“五个一”任务重塑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八个一”即要求每位专职教师“对接一家物流企业、联手一位校外导师、指导一个技能大赛、参加一次教学大赛、获取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主持一项教科研课题、开发一门课程资源、指导一个班的创新创业课程”;“五个一”即要求每位校外兼职教师“举办一场讲座、指导一门课程实训、参与一门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一份岗位能力分析报告、担任一届实习导师”。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高尚师德+专业能力+信息技术”的工匠型教师标准,满足工匠型物流人才培养的专兼职师资需求。

(三)以校园文化传播工匠之风

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物流企业文化进校园”“物流劳模进课堂”“最美快递员事迹分享”“优秀毕业生返校”等活动,借力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上教学平台等媒介,从物流行业中的普通从业者中寻找具有工匠精神的典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领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增强新时代青年学生技能成才的信心和技能报国的决心,使“践行工匠精神,潜心钻研技能”入脑入心。

(四)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工匠之基

骨干教师与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共同以物流企业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基准,构建以物流企业基本工作技能为核心,以运输、仓储配送、国际物流三大职业方向能力为“三翼”,按照“教、学、训、赛”一体化原则,注重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专项能力拓展课程、兼顾未来可持续能力提升及良好职业素养养成良性循环,对应职业技能等级的“一核三翼”理论课程体系。基于物流行业特质培养,构建“课内课外、双线并行”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即除常规的课内学习内容外,还将创新创业实践、素质拓展训练、企业顶岗、协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外教育课程,以学分置换作为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以技能大赛磨炼工匠之心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多次代表广西参加国家物流技能大赛的优势,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梳理大赛的各项工作及标准,寻找转化到人才培养的嫁接点,实现了大赛标准向课程标准的转化、大赛项目向实训项目的转化、训练模式向教学模式的转化,大赛条件向实训条件的转化、教练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大赛成果向教研成果的转化、技能型学生向工匠型学生的转化。通过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和大赛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以赛促教、以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大赛,利用大赛调动学生钻研技术的热情,磨炼学生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六)在实训实习中践行工匠之举

1.引企入校、育训结合,筑造校园工匠“梦工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高等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校企共同改造升级实训基地,打造了融教学、培训、实践、大赛、集训为一体的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同时探索由学院提供场地便利,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并全程参与建设与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为工匠精神的打造创造校内环境条件。

2.闲时在校、忙时在岗,营造物流工匠“初体验”。通过与京东物流、顺丰速递、邮政速递等物流标杆企业的紧密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引入“闲时在校,忙时在岗”的教学分段做法,在“618”“双11”“双12”等电商促销期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与企业对口专业岗位实践有机对接和深度磨合,实现由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到企业对口岗位“真刀实枪”亲身实践的转变,在实习中感受物流从业者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3.精细实习、校企共育,锻造工匠之心。聚焦学生实习管理痛点,校企协同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精细化实习三大体系:轮岗晋升体系、培训学习体系、测评考核体系。轮岗晋升体系主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习就业岗位群,确保学生有更全面的实习体验与成长通道。培训学习体系主要是采取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融入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及规章制度等个性化内容,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交替进行,将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培训全过程,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测评考核体系以晋升测评为重点,侧重于学员对于现阶段岗位胜任能力的考核以及对更高级岗位胜任潜力的评估,综合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精准就业推荐。

总之,工匠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共同发力,打造文化融入、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型校企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育人先育德,树人德为先”的人才培养范式,共同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开创双元协同育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魏际刚.实施“工匠中国战略”再造工匠精神与工匠队伍[J].智慧中国,2019(12).

[2]王力平,唐红英.工匠文化引领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6).

[3]钟一漩.基于工匠精神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5).

[4]阿里研究院,等.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530975.html,2016-10-29.

【基金項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建设与研究”(2017C512);2019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多式联运发展策略研究”(ZJY2019KAR01)

【作者简介】韦冬莉(1980—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运输规划与管理、高职教育;杨 军(1965— ),女,江苏南京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成本管理、高职教育;庄惠子(1989— ),女,彝族,四川成都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职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