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高桩码头中的应用

2020-08-31 13:40陶伟
写真地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港口工程协同

陶伟

摘 要:现阶段,BIM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并在高装码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港口工程高桩梁板式码头钢筋建模困难、性价比低、难以满足出图要求,无法达到设计阶段基于钢筋模型的成果交付要求等问题,对设计阶段构件级钢筋模型创建、出图及计量、参数化设计、模型交付等进行研究。采用Revit软件及RevitAP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参数化的钢筋模型创建、出图一体化技术,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快速创建符合要求的钢筋模型及图纸,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工程;BIM设计;协同

【中图分类号】U65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8-0122-01

引言

目前水运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引入,对整个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调整都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结合当前高桩码头工程施工,有效应用BIM技术不但可以提高高桩码头施工图纸设计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合理修改设计参数,调整动态模型,确保设计图纸满足施工需要。同时,BIM技术还能够进行高桩码头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动态模拟,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BIM技术应用目标

(1)项目BIM设计的统一管理。搭建Vault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各专业参与人员设计文件的统一管理,并制定设计工作流程,对项目BIM工作进行规范;(2)基础建模与深化应用。基于BIM技术设计,减少设计阶段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质量和效率;(3)减少项目成本和工期。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向业主直观介绍设计意图,减少业主图纸审阅时间,压缩设计周期。

2 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编码标准

在进行编码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原则,要求所有的工种都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建模,构件的名称、属性、定义要标准,信息要完整,要含有下游应用需要的信息。建设完善的类术语库,并对建筑信息模型和构件、建模工序定义等进行规范,并根据工艺要求和方案要求对BIM应用的适用等级进行规范。在進行编码时,软件选用Revit2014为建模软件,遇到地形、水域、施工机械等无法使用Revit2014建模软件进行建模的异型构件,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辅助软件进行模型的搭建。选择出运码头定位点A为项目基点,所对应的坐标分别为166500.63,638303.6,其余的项目均按照基点坐标来进行计算,确保可以在模型中查询到各点的坐标。

2.2 BIM协调设计平台与设计流程

传统的设计过程属于典型的“串联”模式,专业间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协调而非协同,即不同专业间按照时间顺序,需要以设计文件和文本模式的信息传递作为提资条件,当设计变更或者信息传输不畅时引起信息流中断或延后,会导致设计成果的间断或错误,这种设计模式使得专业间工作效率低下且费工费时,直接影响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的设计模型相比,BIM协同设计过程中各专业设计文件共享于云端,各专业之间实时链接所需文件,实现协同设计,设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协同设计平台能将常规项目的“串联”设计流程转变为多专业“并行”的设计流程,各专业能够共享其他专业的最新设计信息,实时查看、修改、更新,发现及解决设计过程中专业间协同的问题,商讨最优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衔接错误,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利用BIM技术来提高项目的数字化水平,减少设计错误,提高项目质量。实现协同设计的核心在于BIM协同设计平台的搭建,本项目采用AutodeskVault平台,该平台能够兼容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BIM软件以及office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并以插件的形式直接内嵌在软件内部,该功能能够实现设计过程中随时访问项目数据库,达到实时协同与定时协同的目的。依托BIM协同设计平台,项目团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文件共享在一个数据库中,不同专业的BIM模型通过链接的形式进行共享。

2.3 模型交付

钢筋模型的交付,应符合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能与其他相关软件进行数据交换。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数据格式,可以解决不同软件平台、不同项目参与方数据共享共用的问题。Revit软件通过了BuildingSMART关于IFC输入或IFC输出的官方认证,其导出的IFC文件保留了原有的几何及非几何信息,可以达到有效传递的要求。将Revit构件三维钢筋模型转化为IFC格式文件,无疑成为交付方式的一个合适选择,可为下游的项目应用提供源数据。

2.4 打桩模拟流程

(1)模型处理及载入。首先需要在Revit中对所有桩基模型添加轴号(桩号)参数。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插件进行参数的批量自动添加。参数添加完毕后,整个模型导出为“nwc”格式,并载入到Navisworks中。(2)进度文件导入。首先将桩基的施打时间安排录入到Project软件,然后通过Navisworks的TimeLiner工具中的“数据源”选项卡将Project文件导入,并自动生成任务。随后通过设置TimeLiner规则编辑器,利用“桩号”属性将进度安排自动赋予每根桩基并绑定。若后续更改Project文件,只需点击同步即可完成Navisworks中的全部更新。(3)打桩模拟。通过“配置”选项卡对模拟进行配置后,即可利用“模拟”选项卡对打桩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直观地展示和验证打桩安排的合理性,对打桩顺序安排进行优化,并再次进行模拟。

3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集成3D模型与数据信息,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一次技术变革,也是未来水运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经工程应用表明,从钢筋模型中抽取得到的施工图纸,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且表达方式较传统方式更加丰富、计量精度更高,更有益于表达设计意图。参数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模型建模及出图效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基于IFC格式文件,可以实现钢筋模型的交付。

参考文献

[1]熊润东,方国柱.BIM钢筋建模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J].武汉勘察设计,2018(5):39-42.

[2]尹硕,徐传超,陆晶晶.BIM技术在桶式基础结构配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19,39(1):96-102.

[3]畅永奇.BIM体系中钢筋工程问题探讨[J].城市住宅,2017,24(8):63-65.

猜你喜欢
港口工程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港口工程桩基设计及施工特点
港口重力式码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港口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分析
港口工程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分析
港口工程安全施工措施解析
港口工程桩基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