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干旱区不同灌水处理对滴灌葡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020-08-31 14:03李年亮吕向前
写真地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滴灌葡萄

李年亮 吕向前

摘 要:试验以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设计4组灌水处理。通过分析在不同定额下土壤含水率、光合指标以及产量品质指标变化,得出以下结论:W2处理与CK没有显著差异,而灌溉水利用效率为4.00kg/m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3.40%,还原性糖含量为23.13%,均在在W2处理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滴灌;葡萄;极端干旱区;生理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S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8-0270-01

引言

吐哈地区是中国著名的葡萄生产基地,其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核白葡萄种植面积占据全国 20%,占据全新疆 60%以上,是优质的无核白葡萄主要产地之一。同时,吐哈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16.5mm,而年平均蒸发能力高达3300mm。杨慧慧、侯裕生等人分别确定了吐哈盆地葡萄滴灌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但已有成果中缺少对产量品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实验于新疆十三师红星一场六连(原园林二场)哈密垦区灌溉试验站进行。哈密垦区灌溉试验站所处的地理位置为E93°37′12″,N42°42′5″。年均降水量为16.6 mm,年均蒸发量为3 300 mm,年均气温为14.4℃,多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为48.3℃,-28.8℃,10℃以上活动积温为5 455℃,全年年均日照时数为3 095 h,无霜期达210 d。

1.2 試验设计

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灌溉定额为440、460、480、500 m3/亩等四组灌水处理。灌溉定额520 m3/亩作为对照,共计5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为保证植株顺利萌芽,各处理在4月17日进行开墩水灌溉,灌水定

额为40m3/亩。

1.3 测定指标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天平称重法单株产量和单果重。采用日本爱宕PAL-3数显糖度计进行糖度测定。利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来测得Vc。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水处理对滴灌葡萄Pn的影响

滴灌葡萄叶片Pn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内滴灌葡萄叶片Pn在不同灌水处理下表现为:在各亏水处理下,相应数值有降低情况出现,其中浆果生长期降低程度最大,而新梢生长期亏水灌溉对后续生育期葡萄Pn值反而有促进作用。

2.2 灌水处理对滴灌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CK处理取得最高值27642 kg/hm2,而灌溉水利用效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糖都在W2处理达到最大值,可滴定酸在W1处理达到最大值。经过对比分析可得出W2处理相比于常规灌溉来说灌溉水利用效率更高,品质更好适合作为区域葡萄种植的合理灌溉制度。

结论:本文以无核白葡萄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吐哈盆地葡萄在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葡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葡萄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生育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产量和品质的测定显示,灌溉水利用效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糖都在W2处理达到最大值,可滴定酸在W1处理达到最大值。经过对比分析可得出W2处理相比于常规灌溉来说灌溉水利用效率更高,品质更好适合作为区域葡萄种植的合理灌溉制度。

猜你喜欢
滴灌葡萄
葡萄冬季还能挂树上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葡萄
不同滴灌管网系统特性、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新疆北疆地区滴灌自动化的发展与对策
马铃薯滴灌高产栽培及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