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研究

2020-08-31 23:47兰兴光
写真地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活垃圾环境卫生

兰兴光

摘 要:本文首先叙述了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具体叙述了存在治理方面的多种困境:统筹治理主体的缺位、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协调机制不足、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鉴于此,探索出一条能够保证生活垃圾转运要求的统筹路径,围绕统筹重点转运系统的研究十分关键,以此挖掘生活垃圾运转系统模型,最大程度上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统筹问题。

关键词: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8-0285-01

1 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的困境

1.1 统筹治理主体的缺位,城市生活垃圾监管的失衡

现如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跨区域污染非常的严峻,在城市环境监管机制下往往体现于监管机构、监管工作者的配置不到位,主要是由于太过重视政府的职责,对公众的实质参与以及农村社区组织监督作用往往采取的是忽视的态度,制约了城市生活垃圾监管的统一性。当前,还未出台综合性的跨区域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未明确的界定跨区域污染事件。

1.2 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协调机制不足

众所周知,城市生活垃圾在统筹治理贯彻时,最为关键的问题集中在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协调机制方面。基于已有的法律规定,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主要是在本地政府的管理之下,围绕生活垃圾污染控制专刊相应的条块化,然而区域控制的法律规定依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尤其是在区域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的主体、治理路径上比较模糊,目的跨区域生活垃圾污染往往束手无策。现如今,我国处理跨区域生活垃圾污染纠纷的法律程序不完善,司法程序解决处理争端稍显不足,在案件受理、处理程序环节上,往往在协商处理后的强制执行力法律未充分的规定。

1.3 设资金投入不足,城市布局未统一规划

在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城市是主要场所,统一规划的全面性差强人意,例如在垃圾终处理场的选址方面,围绕相邻城市及地区环境的影响因素的考虑还十分欠缺,针对一部分相邻地区距离接近的选址,处理场闲置、资源浪费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圈会被我国的众多行政区划地域单元所划分,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公共服务相关设施的配置上也往往少之又少。可见,垃圾污染治理待遇我国大多数城市而言还需要加强,围绕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维护等相应环节,在专门的机构、法律法规的约束、规范方面稍显不足[1]。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的路径

2.1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长效机制

一个科学同时可以逐渐自我完善的城市统筹治理机制是实现长期有效运行的重点。在实现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的同时,城市生活垃圾统筹治理需围绕城市群完成护理的分类,考虑具体的现状、特点、治理目标,将多方利益的合作体系融入其中。优化垃圾处理的工艺、设备,降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水平,完善出多元化融资路径,降低各行政区污染治理的成本。

2.2 优化相关法律制度,平衡立法倾向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遵循公平原则完善平等的制度机制,缓解城市差距,有机整合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对城市规划统一编制,达到城市空间布局一体化。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将环境公平原则等思想作为指导,以期达到城市居民的环境公平。在围绕城市环保规划内容展开优化的情况下,针对城市差距这一长远目标,实现区域城市中心与周边的协调发展,达到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性[2]。针对边缘城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需围绕地方政府、相关环保机构的工作职责、分工进一步的明确,在各级设立环保机构,明确实际的负责人、环保责任,在干部考核体系中,有机的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

2.3 确立统筹治理主体,达到统一监管

在构建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实现对生活垃圾污染的防治,通过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法律化,完善出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各行政区政府完善出区域性环境保护协议,在区域合作中确立相关部门的权利、职能以及义务。

社区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中间力量,在生活垃圾统筹治理时,在生态环境环节上确保社区组织的监督力。在农村生态环境环节借助法律明确社区组织的监管职权。针对区域联防联治,借助社区组织全面的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步骤中,通过法律将村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让村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系统的展现淋漓,让每一个社区居民都能扮演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者的角色。[3]

2.4 确保资金的投入,达到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布局的统一规划

基于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逐渐扩大筹资的渠道,在城市群生活垃圾治理协调组织的构建基础上,围绕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募集,把投资主体吸引至生活垃圾的统筹治理过程中,统筹多元力量的参与程度,有机结合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将统筹治理模式的合理化程度进一步的增强,提高建设的整体性、同步性。厘清主体责任以促进协同发展、调整财政投向以优化资金配置、完善基础设施以补足设施短板、优化宣传效果以推进全民参与、推进信息公开以实现数据共享、健全监管机制以优化监督效果,以推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构建。

3 结语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处理在资源、环境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存在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问题,必须重点做好垃圾的源头分类、体系建设和协同处理,对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出诸多的建议,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保护程度正在随着实际生活水平而逐渐强化,生态环境的优化意识大大提高,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水平和垃圾处理能力,有助于提升生活环境和城市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松,周丹,单国虎. 昆山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2,000(003):53-56,99.

[2]陆锋平. 关于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 消费电子,2014(24).

[3]王海梅.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与现状对策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9).

猜你喜欢
生活垃圾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浅析生活垃圾焚烧的余热利用
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研究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