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人物的错置法

2020-08-31 10:32邱德保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线头移位成渝

邱德保

何为错置法?先举佳作《真情》为例,小作者在作文中写自己父母不久前因车祸双双去世,家庭负担全落在尚不到十六岁的哥哥身上。一次,她要去上学,临行前,哥哥把她拉到自己面前,给她缝补一颗掉了的衣扣。哥哥蹲在地上为她小心翼翼地补着,针似乎不锐,哥哥将针头放在地上磨了磨,又慢慢补了起来。没想到扎破了手指,汩出一团血。小作者的心也像针扎一般难受,忙叫哥哥别补了。可哥哥只是笑了笑,说“没啥”。补好后哥哥将线头打了结,用嘴挨着衣扣咬断线头。在这篇作文中,小作者通过描写举止、神情,把母亲的细腻温柔特性“错置”到哥哥身上,活脱脱显出一位慈母形象。看似有悖常规,却着实令人感动。

由此可见,错置法,就是把作文中某些因素置放到本来不该置放的地方去。这是凸显人物的一种好技巧。

错置的形式很多,有人物言行的错置、环境的错置、事件的错置、物件的错置等。譬如写将军,一般放在战场或军队这种环境,而陈世旭的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却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放到一个僻远的小镇上去,突出了人物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也超越常规,把一个每天只赚几毛钱的农民“错置”到招待所去,引发了一连串故事,收到了新奇的艺术效果。杜鹏程的小说《夜走灵官峡》中七八岁的小成渝,俨然就是一副大人模样:当“我”因风雪太大不能前行,而钻进石洞时说“屋里怎么没有人哪”?这时小成渝“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说:‘叔叔!我不是个人?他站起来背着手,挺着胸脯站在我跟前”。当“我”为取暖而跺脚时,成渝“咬住嘴唇,又摆手,又瞪眼睛”,暗示“我”不要惊醒他妹妹,并说:“我的印(任)务是看妹妹。妈妈回来,我就下班了!”小成渝的举止、表情、语言,我们不妨看成是大人特性的错置,这一错置显示出了小成渝可爱的性格光彩,也折射出他父母的崇高精神。冰心的散文《小桔灯》中那位小姑娘在黑暗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却没有一般小孩子的娇弱,这也是大人性格特征的移位错置。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言行颇具母性舐犊之情,这也是性格的移位错置。彭荆风在《驿路梨花》中,把神秘小屋移置到深山老林中,把平常住家抽掉了主人,把门闩从门里移到门外,这是物与物、物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错置。这样的错位使故事显出新奇,人物也焕发出光彩。

写作实践证明,作文运用错置法能广泛开拓材料来源,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在构思上能使人耳目一新,增添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写作时要善于联想,譬如写姐姐不妨借用妈妈、老师的事迹:写妈妈不妨借用爸爸的性格:写某人有美好心灵,不妨借另一个人的丑陋外表等。但是,运用移位错置技巧时,要根据作文的表达需要,紧扣人物特点,做到合情合理,不可違背生活的真实。

猜你喜欢
线头移位成渝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咬不断的线头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帮奶奶纫针
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