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02 06:34杨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科人工智能融合

[摘           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新商科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总结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经过从工学交替到人机交互、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从硬技术到软实力这三个转变,并提出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策略、教学内容和方法、校企联合育人等方面入手才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02-0014-0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悄然兴起,引起新一轮商业变革。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

一、人工智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自行动计划颁布以来,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方面运用的研究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研究热点。

(一)人工智能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很多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给职业教育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更新、职业替代的风险,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杜睿云等(2018)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和普及一方面会导致部分劳动者从事的技术技能型工作被生产效率更高的智能机器所顶替,给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会催生新的工种,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并且有助于改进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运行效率。

(二)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技术运用

人工智能教育就是以智能技术为媒介来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或者以人工智能为内容资源实现智能化的新型教育模式。不少学者从技术运用的角度研究人工智能教育。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的刘邦奇、王亚飞(2018)提出由基础支撑、核心技术、智能系统、智能应用、保障体系五个要素组成的智能教育五层次体系框架以及由智能支撑、智能创造和智能服务三大模块构成的智能技术参考模型,为典型的教育场景应用提供智能技术支撑服务。

(三)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的发展倒逼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教师发展、职业要求等也要相应发生变革,陈衍等(2019)提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首先要调整培养目标,其次要改变教学模式,深化培养模式,补充教学内容,不仅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智能化社会。

从上述的文献分析来看,“人工智能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目前的相关主题研究论文都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可见在“人工智能融入职业教育”的课题尚处研究初期,主要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还有就是从技术层面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但较少从教育实践的视角去研究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在促进职业教育中传统学科的教学内容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且少有涉及具体学科专业的。本文从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视角探索职业院校如何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人才。

二、人工智能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转变

新能源、新科技是推动商业模式演变的主体要素,“知识、数据、智慧”三要素驱动的新商业经济推动“商业、技术、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型商业文明和生态圈日渐成型。新型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使传统商科类专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各类复合型、融合型商科职业也日趋显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尚不足以应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对新商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从工学交替到人机交互

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技术复合智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商科教育人才培养要嵌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传统商科教育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仅要工学结合,还要“人—机”互动,人才培养过程需充分尊重人性,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体验,实现交互式学习,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二)从信息化到智能化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沙盘模拟教学系统等并不足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商科人才培养要求,需要实现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智能化的转变,还应该融入商务大数据,虚拟仿真技术、机器深度学习等教学内容。

(三)从硬技术到软实力

过度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硬技术”教育而轻视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软实力”培养的问题,是目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通病。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性的重复劳动基本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在创新、管理、决策、伦理等领域,人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商科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关注人的情感、精神、沟通和激励,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更加长久的职业竞争优势。

三、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策略、教学内容和方法、校企联合育人等方面入手,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教育理念,两个融合策略,三个能力培养,四个主体参与,五个环节实施”。

(一)一个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质

传统的职业教育忽视教育的育人本质,往往偏重机械性、重复性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个人成长的需求。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商科人才的管理、决策、综合、评价、分析等职业素养,具备在复杂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和谐发展,实现更加有尊严、有智慧的生活。

(二)兩个融合方向:内容+模式

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同时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一方面人工智能重构了高职商科类专业,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交叉学科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与商科专业不再是相互独立和分离的学科。高职商科类专业不一定需要开设单独的人工智能课程,但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中调整和优化内容,补充人工智能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智能应答、语义分析、个性化分析、知识图谱等。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交互式智能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让人工智能成为教学过程缺一不可的交互主体,参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学生”的二元关系,转变为“教师—机器—学生”的三元关系。

(三)三个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

智能化的商业体系并非完全排除人,而是需要大量具备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是人和机器的最大区别,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四)四个主体参与:多元协同智能教育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有效整合政府、学校、企业、职业培训机构这四方资源,根据区域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导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等主体联合建立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政校企联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构建多元协同智能教育生态系统。

(五)五个环节实施:“教、学、考、评、管”融入人工智能

把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高职商科教学的五个环节:教育、学习、考试、评价、管理中。教学环节,智能分析技术以大数据为核心进行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反馈的学情分析报告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教学内容、有依据地制定教学策略,科学地调整教学路径,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考评环节,在教育系统中引入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表情与手势识别等技术,可以实现智能语音测评、智能辅导、智能批改、智能化考试等自动教学考评功能;教学管理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职业教育积累的数据,将分析的结果与学校日常管理、服务相融合,帮助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和决策。

四、小结

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工”,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时代,人独特优势更加凸显。职业院校需要更新育人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和内容,培养综合能力,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把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商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商科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睿云,蒋侃.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继续教育研究,2018(5):51-57

[2]王亚飞.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2):5-12.

[3]陈衍.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变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9(1):94-97

[4]戴永辉.人工智能对混合式教学的促进及生态链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2):24-31.

[5]贾积有.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18(1):39-47.

◎编辑 赵瑞峰

①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22018Z04);2018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韵(1980—),女,汉族,广东佛山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互联网创新创业等。

猜你喜欢
商科人工智能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破次元
融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