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2020-09-02 06:24彭武李文来申文武陈捷
青年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进展

彭武 李文来 申文武 陈捷

摘 要:高校党课是发展和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保证高校党课的效果和质量,激励授课者和大学生党员的教学活动,促进党课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进。目前,高校党课评价体系还存在评价主体、方法单一以及评价过程和指标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基于高校党课和高校普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从丰富高校党课评价主体和方法、优化评价指标和标准以及借鉴高校普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的高校党课评价体系提出探讨和反思,以期更好地提高党课效率,促进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党课;评价体系;大学生党员;进展

一、引言

党课是传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课程,是“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是“两学一做”學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1]。通过党课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党员和党员干部可以提高理论、党性修养水平,精神境界可以得到进一步升华,对党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说道:“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3]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也是我党应对各种困难、风险、挑战的“金钥匙”。为保证高校党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党课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作用,使授课者的教学得到及时反馈以不断改进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高校党课评价体系能对党课进行有效评价和指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种创新的党课形式,如微党课、互联网+党课、微信、微博、论坛、网络直播等党课模式不断涌现[4],传统的高校党课评价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分析目前高校党课评价体系和高校普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相关文献的结果,对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梳理,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创新高校党课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二、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党课评价是依据党课教学目标对大学生党课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党课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高校党课评价体系则是由一系列与党课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5]等。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6];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学员评价、授课者评价、权威组织评价等;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高校党课评价的目标是了解大学生党员是否提高了党性修养,产生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调节和反馈等,促进主客体发展的功能,可以帮助授课者不断提高党课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授课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党课评价体系的设计一般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客观性、指导性和发展性原则[7],科学合理的党课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党课的教育效果。

三、党课评价体系的意义与功效

(一)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党建工作的保障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在全国党建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2017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高校生总数7.7%,是我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8]。大学生党员是思想观念还未完全定型又有强烈信仰追求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9]。高校党课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还能让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些都影响着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战斗力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因此,高校党课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高校党课评价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党的知识掌握、自身能力培养和党性政治素养等相应指标的评价和掌控,不断改进党课教学活动,可有力保障高校党课培养出能成为新时代先锋模范的合格大学生党员,让我党永保青春活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监督和激励大学生的党课学习

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它是在新世纪、新任务、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10]。同样,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是高校党课评价体系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是党组织和授课者对大学生党员的责任。考核评价不仅能检验大学生党员对党课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激发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交流、组织、协调、总结等能力。同时,授课者可以根据考核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计符合大学生党员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员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党课效率。经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党课学习成绩的考核测验,对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性有激发作用,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党课学习。因此,高校党课评价体系有助于监督和激励大学生的党课学习,提高学员的对党课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党课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11]。

(三)有利于改进和激励党课授课者的教学活动

授课者是党课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之一,高校党课教学评价是对授课者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及成绩的分析、判断和评定。对授课者的评价不仅能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还能激励授课者不断学习、改进、提高。加强授课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同行之间的评价可以使授课者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有效激励授课者的教学热情,对授课者的教学质量和业绩做出公平、合理、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形成党课教学竞争机制,激励授课者的教学热情,进而促进高校授课者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授课者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党课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授课者的根本,如何有效提高授课者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党课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党课评价正是广大授课者了解自身教学状况很好的窗口和平台,能有效地评析自身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授课者了解自己在党课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12]。

(四)有利于促进党课教学改进及管理

授课者可以根据各方面的评价不断创新党课教学方案、方法,更好地发挥创新意识,达到改进党课教学的目的。同时,高校党课评价体系是根据党课教学政策、目标、任务建立和实施的,意味着对党课教学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选择和侧重不一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评价的导向作用。授课者将更加注重评价侧重的各种标准,并将其作为党课教学具体活动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的思想、观念[13]。党组织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判定师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方针和目标,进而保证党课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体制上加强党课教学管理,规范授课者的教学行为,从而保证党课的教学质量。

四、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目前存在的問题与困境

(一)评价目的过于狭隘功利

高校党课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党课教育工作和党员培养质量的提高,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然而,现实中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往往采取狭隘的终结性评价,党课评价最终只能起到对被评对象作出分级排名次的作用。对于授课者的评价,许多高校也秉承“奖惩性党课评价理念”,评价的结果仅仅作为授课者职称评定、工资定级的依据,忽视了党课评价的诊断、调节、导向和改进功能[14]。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将很难发挥党课评价积极的促进

作用。

(二)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

目前对于高校党课授课者的评价,一般以督导评教或学员评价的他人评价形式为主,这些人的评价往往只能代表片面的意见。而授课者自我评价以及同行评价等形式较少,这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党课教学的人的感受对于党课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则主要以考试这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形式为主,不能准确反映他们的学习过程,没有注意到学员之间的差异。评价手段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对学员的态度、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定性评价指标较少。同时,学员的自我评价形式也是缺乏的[15]。单一的党课评价主体、方法和形式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三)评价过程和频次不合理

高校党课评价的时间一般选在期中、期末等固定时间段,把评价看成党课教学以外的事,出现“评教分离”的现象。授课者和大学生党员可以提前知晓和准备,进行提前演练和考前突袭,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党课教学的全过程和实际的教育质量[16]。评价的地点则主要在教室、课堂,没有走出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党课评价成了少数一部分人的事情。评价的频率往往较低甚至没有,不能对党课教学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及时反馈。

(四)评价指标和标准不科学

党课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遵循科学、客观、整体等原则,而目前的党课评价指标要么过于简单、粗放、抽象,不能系统、全面评价党课教学工作,要么过于繁杂、凌乱,没有区分合适的维度和层次,增大了党课评价的工作量和难度。评价的标准则是设置为简单的量化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14],标准没有权重之分,也没有突出关键指标,不能体现个体化和指导性原则。另外,网络化新时代的党课教学通常是“线上+线下”模式,出现了“互联网+党课”的多种党课形式,没有哪一种党课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的党课教育形式都能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在传统党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多种适应党课新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急需解决的困境。

五、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展望

(一)丰富评价主体与方法

与党课教学相关的主体包括党组织、授课者和大学生党员等,他们之间的参与和评价是互不可替的,任何一方面的评价都不足以全面准确地判断党课教学的效果,极端的终结性评价也不能完整展示和评价党课教学的过程。针对党课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的现状,不仅要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加党组织、党课教、学者之外的评价者,如非党员和校外其他相关人员等,使党课评价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让评价结果更加有维度、更加立体。还要丰富党课评价的方式方法,多开展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17],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诊断性评价分析党课学员的差异化,将评价贯穿党课学习的全过程,把评价看作党课教学的题中之义,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形成性评价,还要注重大学生党员将党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学习性评价[18]。指于评价频次,可以变期中、期末等固定时间评价为周评价、月评价或随机评价等,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固定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系统客观地评价党课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二)优化评价指标和标准

评价指标的科学有效是党课评价体系的关键。评价指标既要清晰明了、层次分明,又不能过于复杂。党课评价指标可以按照分层分级的方法设计,如设计一级、二级、三级评价指标[19],对评价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一级指标可以分为授课者评价、学员评价和党课教学环境评价或分为党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授课者评价的二级指标可分为党课设计、党课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大学生党员满意度等,学员评价的二级指标可分为出勤率、党课教学参与、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结业考试等,党课教学环境评价的二级指标可分为教学纪律、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等。随后,再根据情况匹配若干三级指标。评价标准的权重和赋值应该有浮动、有侧重的。既重视大学生党员党课知识的获取,也重视他们情感、态度、思维、价值观的培养。既重视授课者党课教学的基本素质和师德师风,也重视授课者教学热情、创新能力。设计出来的党课评价指标体系还可通过专家咨询、实践检验等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全面、科学、规范。最后,应建立健全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增加评价指标的利用率,党支部也可对评价指标的达成度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党课评价的改进功能。

(三)创新党课评价体系

近年来,各种网络化创新党课形式不断涌现,对党课评价体系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针对这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而高校普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相关的研究则更加前沿和深入。笔者认为,党课评价体系的创新可以借鉴高校普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如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能力导向相结合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教学理念[14]、关键绩效指标(KPI)理念[20]、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21],层级分析法(AHP)[22]、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CIPP评价模型[23]、Kirkpatrick评估模型[24]等教学评价模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课堂评价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对党课评价体系的设计提供指导和补充,党校可以结合党课教学自身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各种形式党课需求的评价体系,使新的党课评价体系对象更加丰富、全面,方法更加可行、科学,过程更加公正、客观,指标更加合理、有效,对授课者和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党课评价体系的设计者应该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使党课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前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内涵与特点、意义与功效、目前存在问题与困境和高校党课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展望。总之,科学合理的高校党课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党课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励授课者和大学生党员的教学热情,引导其全面发展,促进党课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进。目前,高校党课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设计者可以借鉴高校课堂评价体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评价体系,使之更好服务于高校党课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单中元.高校“微党课”怎么上[J].人民论坛,2018,(9):110-111.

[2]常克省.创新方式讲党课的若干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19(2):81-84.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3-03-03(2).

[4]王英哲,于盛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校网络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38):106-107.

[5]陈坤,马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87-90.

[6]周靖毅.指向学习的学生评价体系: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经验和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3):33-41.

[7]刘艳,陈仕品,刘礼想.混合学习的绩效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6):41-48.

[8]周琳,王振宏.基于统计数据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82-89.

[9]黄宁,董浩玉.高校党课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7,(8):72-75,84.

[10]赵平.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三贴近”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38-40.

[11]朱晓琳.多维发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28-30.

[12]靳国庆,李人杰,王凯.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17):16-18.

[13]钟秉林,王新凤.普及化阶段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范式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0-85.

[14]张文法.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文教资料,2019,(1):162-165.

[15]赵凌.质量保证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诊断与改进[J].职教论坛,2017,(15):12-16.

[16]刘志军,徐彬.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7):12-20.

[17]王小叶.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观性试题评价指标优化探索——基于表现性评价视域[J].基础教育课程,2019,(21):57-66.

[18]王薇.学习性评价理论视域下的课堂评价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28):76-79.

[19]李毅,向浩.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9,(8):30-33.

[20]张显锋.“双主体”视角下高职教学评价KPI指标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8,(6):65-68.

[21]刘美凤,李璐,刘希,吕巾娇.人际交往领域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05-111,120.

[22]屠丽妍.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综合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187-190,218.

[23]于娇,冯乾坤,丁学森.基于CIPP和CDIO模型的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52-56.

[24]李程躍,谢臣晨,王颖,等.上海市某高校卫生管理专研究生新生培训制度效果评价[J].医学与社会,2018,31(3):80-8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进展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