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研究

2020-09-02 06:53赵培
职业时空 2020年4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职业教育

赵培

摘要:国际化项目最初被界定为人员之间的往来,其目的在于拓展视野、视角等。江苏省是职业教育大省,目前全省共有82所高职院校,其中52所已与全球15个国家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涉及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四个大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和宽领域的交流格局,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浪潮。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育人模式

一、背景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提出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指出,鼓励高职院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2]。

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国内具有代表性。江苏是职业教育大省,在全国1286所高职院校中,江蘇省占82所。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江苏占15所。此外,江苏省有9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1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指出,要依托高水平职业院校、骨干专业,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重点建设50个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一批优质课程。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外合作课程改革试点,着力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动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加强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支持师生海外学习、实习和工作。

二、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开展情况实证分析

国际化项目最初被界定为人员之间的往来,其目的在于拓展视野、视角等[3]。随着各国交流日渐丰富、彼此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国际化项目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院校通过国际化项目来加强自身的建设,进而促进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准备。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教育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已成为高校继教学、科研、服务之外的第四种功能[4]。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1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把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推向了新高潮。

(一)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开设院校分布情况

江苏是职业教育大省,目前全省共有82所高职院校,包括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52所高职院校现已开设了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学院涉及江苏的13个城市,具体地域分布情况见表1。在江苏13个城市中,开设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职业院校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苏南(37所)和苏中(8所)地区,约占总数的86.53%,而苏北(7所)地区的占比不足15%。开设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职业院校主要集中于南京和苏州等“新一线”城市,而淮安、连云港、盐城和宿迁等欠发达地区则数量较少,每个城市仅有1所。

(二)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合作国家分布情况

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主要是与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共同合作开设的,涉及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四个大洲。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合作国家分布情况详见表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人才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必须进一步坚持以开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态势,全面提升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由表2可知,江苏省内52所高职院校现已与全球15个国家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和宽领域的交流格局,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浪潮。

(三)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专业开设情况

现阶段,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国内外合作办学专业数量约为57个,其中开设比例超过2%的专业名称如表3所示。经管类专业开设比例高达41%,位列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开设数的首位。经管类专业的设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成为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离校后,大多会选择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前景良好,因而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此外,计算机专业的开设比例也很高,表明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计算机专业以其诱人的发展前景,不断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选择、去专攻、去奋斗。

三、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院校教育国际化项目交流的进一步加深,探讨和研究的内容也在逐渐拓展。但综观全省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地域发展,由南到北呈现逐渐递减的状况,除了经济实力外可能还有思想观念的认识问题。因此,要想促进全省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项目的均衡发展、构建教育纵深框架,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这是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必由之路。

(一)项目角色问题及对策

交流学习参差不齐。从江苏各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交流的视角上看,各高职院校之间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还存在欠缺,部分职业院校在国际化项目开展过程中不注重项目对于高校发展规划、教师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综合发展的拓展,只注重基础访学或相互考察,这使得国际化项目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战略意义,并且与项目原始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

较少拥有话语权。国外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其地位明显高于国内大、中专院校。在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国内职业院校的话语权往往不如国外职业院校大,而这种话语权不足,不仅体现在资源供给、经验方面,而且也存在于国人的性格方面。中国人自身性格偏向于内向,往往在国际化项目中,过于谦让,缺乏主动性,导致在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开展过程中,提不出主导性意见和建议,处于被动状态或者扮演依附型的角色。

职业院校想要在国际化项目中有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仅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建设,而且还应当在国内行成战略联盟。传统上,職业院校国际化项目都是一对一展开的,即一个国内院校对接一个国外院校。战略联盟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职业院校资源、经验不足等问题,在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同进步,最终在国际化项目中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二)发展理念问题及对策

内涵学习不足。随着国际化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发展理念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国内职业院校往往倾向于学习外方硬件建设,如设备的更新、课程建设方案等,而较少关注于内涵方面的学习。国内职业院校在国际化项目开展过程中,较为明显的是缺乏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而外方职业院校在成本核算、资源整合,以及对变化的市场快速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国内职业院校。

缺少本土化发展意识。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在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国际化项目开展过程中,国内职业院校会较大程度模仿外方的优良做法,继而在国内院校效仿学习。但是外方很多建设性理念、体制适不适合中国本土特色,如教授专题讲座、全英文授课等,这与国内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不匹配的。

在职业院校国际化项目开展过程中,国内职业院校应当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系统学习外方院校营销宣传手段、成本控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以及资源调配和整合实力等。同时结合国内职业教育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本土化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院校的自身优势,创新性优化发展。

(三)人员能力问题及对策

外事人员能力不足。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职业院校设立了外事机构专门负责国际化项目运行。此外,这些外事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多为外语专业出身,他们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但是在跨文化教育交流中,仅仅掌握两国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除了外语能力,办事人员还应当了解国际合作政策,深知相关教育学知识,熟悉双方办学特色及发展规划等。否则难以建立有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开展。

教师缺乏国际化视野。对于职业院校非外语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长期在一线教学,很难接触到外语,缺少使用外语的机会,大学时代的外语基础会逐渐变弱,听、说、读、写、译能力也都会逐渐退化。而国际化视野的缺乏,也让教师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此外,高职院校也很少开展教师出国留学英语培训课程,如PETS 5、IELTS、TOFEL等,教师很难有学习外语的机会,即便是出国访学,也很难听懂国外课程,甚至是日常交流。

学生抵触英语学习。职业院校学生入校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对英语也缺乏兴趣,加上入校后,他们又面临三级,即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压力,逐渐产生了对于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排斥上英语课、排斥学习英语。这些消极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开展。

事实上,学生在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而让学生感受到国际化项目的有利之处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加强非外语专业的教师外语水平,培养外语专业教师国际化视野,将国际化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形成更加自由、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些隐性课程中提高外语学习兴趣,提升外语学习水平,在校园形成良好的国际化教风、学风,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国际化项目中最大收益。

(四)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

教师境外研修经费不足。江苏省政府设立了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教师在面临境外培训进修机会时,可以选择申请该奖学金。根据2017年和2018年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录取人员名单公示情况,2017年在获得奖学金支持的272名教师中,仅有1名来自职业院校。2018年这个数字略有增加,在278名教师中有2名教师来自职业院校。这说明,职业院校教师要想通过政府渠道申请境外研修经费希望比较小,只能通过自筹或院校补贴等途径。

评估考核机制急需建立[5]。职业院校每年选派教师赴海外进修或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交换生赴海外学习,能够让师生在专业技术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上得到提升。但是,师生这些能力的提升程度究竟有多大、学习效果到底有多好,直观上是很难评判的,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以检验师生海外进修的效果,检验国际化项目的可行性,继而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修正。

教育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多维度、多渠道对参与国际化项目的师生进行有效支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和监督机制、评估和考核机制,从制度层面鼓励师生参与。同时,通过建立动态学习借鉴平台,让参与项目的师生能够与其他未参与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让更多的师生从国家化项目中受益。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步走上国际舞台。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长立不败之地,必须具有大量的国际化人才,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国际化项目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保持国际化眼光的育人理念,不断研究、制定相关课程,并加以人员、财物和制度的保障,最终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环境。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为地方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在国际化浪潮中愈战愈勇。

参考文献:

[1]  李盛兵,夏雪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78-83.

[2]  朱治亚.地方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97-98.

[3]  夏辽源,曲铁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54-160.

[4]  周浩波.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10-14,20.

[5]  周国平,刘妍彤,等.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测评体系的构建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42-47.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职业教育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